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时间:2022-03-05 05:45:14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tumors , BOTS)是一类易引起认识上混乱的肿瘤,不能简单地归类为良性或恶性。BOT为低度恶性肿瘤,一般不通过转移而发生卵巢外扩散(恶性肿瘤独有的特性),而是通过“种植”在盆腔内扩散,BOT的种植为少量BOT细胞脱落并种植到腹膜腔。

1 材料和方法

复查鞍山市铁西医院1995―2010年病理档案中诊断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7例常规石蜡切片和记录。诊断标准按照上皮浆液性有复杂性增生,细胞组织结构的非典型性要较囊腺瘤明显,并且这种结构至少占到肿瘤的10%。肿瘤不出现间质浸润。

2 结果

2.1 一般表现7例病理年龄为28-62 岁。

2.2 首发症状 发现盆腔肿块5例,腹涨2例。

2.3 病理特征 7例病理均为单侧,肿瘤直径8CM―15CM,7例患者中肿瘤囊内壁可见单个或多处状结构。

3 讨论

3.1 临床病理学特征 卵巢浆液界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30-40岁,单侧多见,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80%-90%。肿瘤体积较大,切面多为多房性,也可单房,肉眼检查类似浆液性状囊腺瘤,单分支较密,可种植腹膜,累积双侧卵巢机会较多。镜下见被覆上皮增生为3-4层,核的形态不一致,染色深,核分裂像每个高倍视野不多于1个。没有瘤细胞的间质浸润,约25%肿瘤可见砂砾体。

约16%-59%卵巢浆液界性肿瘤伴有腹膜的浆液性细胞增生,它们是增生还是真正的种植,尚难以确定。根据腹膜表面下的正常组织有无浸润,可分为浸润性种植和非浸润性种植两类,种植的类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据报道,非浸润性种植50例中有3例死于肿瘤,而浸润性种植6例中有4例死于肿瘤。种植灶内瘤细胞的异型性和核分裂像的多少与预后的关系较小。

3.2 与卵巢浆液界性肿瘤相关的几个问题:

3.2.1 浆液性BOT与伴微型浆液性BOT 一般认同这种微型肿瘤是一种浆液性BOT,而不是低级别浆液性癌。这种微肿瘤可能代表一种在一般浆液性BOT和低级别浸润性浆液性癌之间的过度状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或否定这种假说。多数研究证明,与典型浆液性BOT相比,微型肿瘤发生在双侧卵巢的几率较高,常累及卵巢表面,临床分期较高,发生“浸润性种植”的可能性较高。

3.2.2 浆液性BOT伴有微浸润 是指在间质中出现单个细胞或上皮细胞组成的腺体及小巢浸润,周围常有明显空隙,腺体不规则,边缘不整,常伴有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也有对间质内出现融合性的腺样或筛状生长结构,也诊断为微浸润。一般能接受的诊断标准是单个微浸润灶的最大径小于5MM。具文献报道,5MM以下未浸润灶患者的预后与无浸润者类似。

3.2.3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浆液性BOT需要与浆液癌鉴别,另外整个肿瘤其组织学图象常不一致,有些区域显示完全良性,而另一些区域则是交界性或可见灶性的明显的腺癌。因此术中冰冻送检标本时一定要多送,最好全送,取材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大体标本并多处取材。

参考文献

[1] 郑文新等.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共识和争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7(6);257-261.

[2] 黄志勇等.卵巢表面上皮肿瘤实用妇产科病理学1995(8);186-191.

[3] 刘彤华等. 交界性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诊断病理学 1994(12);549-552.

[4] 钟传庆等. 卵巢浆液界瘤近期讨论的诊断问题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6);266-269.

[5] 刘彤华等.卵巢交界性恶性表面上皮肿瘤疑难外科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2006(10);332-335.

上一篇:17例下颌第一磨牙半切术后疗效观察 下一篇:细辛脑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