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3-05 06:06:08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摘 要:运用统计方法对1993―2005年中外女子七项全能总分及各单项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是以全运会为周期出现波浪式发展,而世界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则以奥运会为周期;我国七项全能运动在近十多年时间经历了滑坡目前正处于上升阶段。

关键词:七项全能;平均成绩;现状;发展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自引入我国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许多科研人员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找出了我国选手的差距(主要是速度耐力差),并提出了以800m为突破口提高整体水平的建议,使得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取得很大进步,数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最近几年的国内外比赛中,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并不理想,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处于相对停滞阶段,为此,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十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成绩与世界水平的对比,结合近10年来中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演变及对世界排名前10名和中国排名前十名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就提高七项全能成绩的途径,对其影响各单项发展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为尽快使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走出低谷,重返亚洲霸主地位,走向世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十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10名运动员成绩为基点,以1993―2005年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前10名运动成绩(包括各单项)、七项全能评分表为参照系。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女子七项全能论文数十篇。

1.2.2 比较研究法 对1993―2005年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进展情况进行比较,对中外女子七项全能前十名平均成绩进行整体比较。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的所有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数据准确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现状分析 全运会是代表我国最高运动水平的体育盛会,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七运会除了马苗兰以6750分的成绩创造了当时的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外,前十名选手的平均成绩达到了6217分,这与1995年世锦赛前八名的平均成绩6410分和1996年的第26届奥运会前八名的平均成绩6452分相差不多,从某种意义上说,1993年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总体水平已接近目前世界女子水平。但在后几届全运会中,我国女子全能水平却不容乐观,第八届、第九届全运会的第一名成绩分别是6236分、6265分,和七运会前十名的平均成绩相差不多,第十届全运会第一名成绩只有6165分,低于七运会前十名平均成绩52分,成绩处于下滑阶段。表1是十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十名成绩统计,从中可见10名运动员都达到运动健将水平,其中有3人达到国际运动健将水平,但前十名运动员各单项最高得分总成绩也只有6165分,

没有超过1993年的七运会的冠军成绩以及全国纪录,总体水平不高,个体差异较大,各单项发展不平衡,得分率情况显示,100米栏居高,投掷项目偏低,这与世界级优秀全能选手的得分情况相似。

2.2 中外女子七项全能前十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 女子七项全能前十名平均成绩代表女子全能运动发展的整体水平,通过对前十名平均成绩的比较分析,能更为显著地看出中外女子七项全能的差距。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外前10名运动员在近10年间总成绩的运行轨迹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外前10名运动员在1993―2005年期间,成绩运行轨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年―2000年,成绩运行轨迹较为平稳,第二阶段是2001年―2005年成绩运行起伏很大,但从总体来讲国外运动员的成绩是四年一周期,其最高点是围绕奥运年进行,奥运年成绩达到最大值,而奥运年后成绩出现回落,然后又逐年上升;中国前10名运动成绩周期与国外前10名运动成绩周期相同,但成绩起伏较大,呈现出一个波浪型走势:即在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上)、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及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成绩达到最高点,而在奥运年(1996、2000年、2004年)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可以说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主要以全运会为中心,并在近10年经历了一个滑坡、提高和缓慢回升的过程。其次,从前10名运动员总成绩的趋势方程的来看,国外运动员在未来几年内可能将保持增长趋势,而中国运动员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与国外运动员的差距逐渐增大。在此类重要的赛事年里,中国运动员这样的水平发挥一方面说明了目前我国的竞赛体制与世界没有接轨,各省、市队地方主义观念严重,对运动员周期安排主要以全运会为主,这是实现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最大障碍。

2.3 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历年前10名运动员成绩的平均差值的比较 从近10年中外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总成绩、各单项平均差值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的差值上的特点,并加以分析。

2.3.1 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第1名成绩平均差值的比较 表2是近10年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第1名成绩的平均差值,从总分来看,中国运动员的平均差值除了铅球和标枪外都处于负增长阶段,成绩明显下降,中国运动员的平均差值大于国外运动员,说明中国第1名运动员的总成绩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国外第1名运动员的总成绩则出现小幅度的提高。从各单项的平均差值来看,中国第1名运动员的各单项差值大小排列顺序依次为:200m、100m栏、跳远、800m、跳高、铅球、标枪,各单项除铅球、标枪外均呈现负增长。而国外第1名运动员的各单项差值大小排列顺序依次为:跳高、铅球、100m栏、跳远、800m、200m、标枪,各单项均正增长,对于中国第1名运动员来说,这些差值说明代表中国女子七项全能最高水平的成绩正以负速度增长,成绩明显下降,而国外第1名运动员则以正速度发展,成绩逐渐提高。

2.3.2 中外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前10名运动员成绩平均差值的比较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中外女子七项全能前10名运动员在总成绩平均差值的差距明显比第1名运动员的差距要小,可以说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在总体水平上与国外运动员的差距逐渐缩小,而在最高水平上的差距未见减少,说明我国最高水平的运动员与世界最高水平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另外,从表2中外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平均差值表来看,中国前十名运动员的各单项差值大小排列顺序低次为:跳高、800m、跳远、100m栏、200m、铅球、标枪,除铅球和标枪外各单项均呈现负增长。而国外前10名运动员的各单项差值大小排列顺序依次为:800m、铅球、100m栏、200m、标枪、跳高、跳远。从以上各单项差值排列顺序来看,中国运动员在投掷项目上的成绩增长较快,可能在加强了投掷项目的重视

程度,使成绩增长飞快,而国外运动员的成绩平均差值也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并更加确认投掷项目成绩的提高,特别是以轻器械项目为突破口,将促使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突破7500分或更高的分值成为可能。

2.3.3 正确处理“强项”与“弱项”的关系,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努力向“全面型”方向发展 在女子七项全能的七个单项中每个运动员相对地说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诚然,要使每个运动员每个单项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其难度是较大的。但是我们要使每个运动员在抓好强项的同时,把弱项的差距尽量缩短,努力向“全面型”方向发展,这是可以做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训练方向问题。许多重大比赛的实践证明,仅靠一两个或两、三个特长项目,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不可能的。过去对全能运动员所谓“跳跃型”“投掷型”的训练方法,已被实践所淘汰。全面而熟练地掌握

跑、跳、投各项技术,使其得到相对平衡的发展,成为真正的“全能能手”,是我们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的发展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主要以全运会为战略目标,在近十年间经历了滑坡、提高后,目前正处于缓慢回升阶段。2)近年来,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选择以耐力项目(800m)为突破口曾使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当前各单项全面下滑,成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选择以投掷项目,特别是轻器械投掷项目为突破口使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当前其它单项的全面下滑,成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回升缓慢的主要原因。4)当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在构成趋势上基本一致不存在本质差别。

3.2 建议 1)建议中国女子七项全能横向比较挖潜力,纵向比较找差距,在保持各单项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员各自不同的特点,发挥强项的优势,挖掘弱项的潜能,在某一特定水平(如全国纪录),充分考虑各单项得分的易难顺序,权衡利弊,走自己的道路。2)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跳远、200m及100m栏项目成绩,对于迅速缩小当前我国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尽快走出低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各省市应以奥运战略为中心,真正实现“内部练兵,一致对外”的战略目标。4)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滑坡与一批优秀运动员的退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抓好后备力量、人才梯队的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女子全能运动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5)我国全能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应不断加强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 下一篇:从实行新规则后比赛中的得分规律探讨我国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