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学科的“教”与“学”

时间:2022-03-05 03:47:28

浅谈英语学科的“教”与“学”

摘 要: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关键词:“教”与“学” 创新 教学改革

龚春燕倡导的创新性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上的宏观指导。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依循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学习者更多的是相对自己的创新。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专家、博士生导师周之良教授说“创新学习就是以创新为目的的学习”,这也是对创新学习给出的最简明的定义。创新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实际上是对“教育中的人”的整体关照的思想。创新学习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为了实施创新学习,我们必须把作为教育思想、方法论的创新学习转化为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否则创新学习就成了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收不到实效。因此,学生校内校外的学习活动,只要凸显了创新特征,都可称为创新学习方式和方法,这种新的学习理论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学科的学习。

笔者将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阐述。外语是通过听与读学会的,听懂了、读懂了,才能说出来,写出来。高中阶段是学生理解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应当侧重训练他们阅读原著的能力,这也可以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提供基础。当然,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时,我们应注意,这四种技能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听的方面

第一,要科学选择听的材料。我们要注意三个方面,即注意筛选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和多样性。真实性是指听力的材料无论难度、主题如何,语言都应尽可能真实自然,有交际意义,符合英美国家使用语言的习惯。可理解性为现代语言教育所提倡,它是指语言材料在难度上应该以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不拘泥于学生的目前水平,稍高于现有水平为佳。多样性指的是听力的题材和体裁要多元化,以适应日后多样化的交际情景。第二,在扩大听的输入渠道的基础上,训练听力技能技巧。传统英语教学中没有专门的听力训练体系,听力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即以理解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听力技巧的专项训练也通常被忽视。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同时,有效的听力培养须对听技能技巧加以针对性的训练。第三,听力练习的多元化。耳听练习,一般可分为分析性听力练习和综合性听力练习。在教学中,在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听力的训练之前,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分析性听力训练。其中分析性听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听前对所要听的材料预先进行阅读和分析整理;二是指把所要听的整体材料分解成更小的词组、句子、段落等部分,再整合训练。综合性听力则是模仿日常交际生活而进行的真实的、自然完整的听力实践练习。

说的方面

第一,以听为基,以听促说。听和说是人们口头交际活动的两个方面,根据人们先理解后表达的学习规律,口语活动中则表现为先听后说。这包含两层含义:首先,从听入手,先听后说。这主要是针对音素和某个语言知识点来说的,教师先要让学生听清听准,再模仿重复。其次,理解先行,输入大于输出。这是就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言的。听是一种言语输入,学生经过大量的听的活动,扩大了语言的输入量,在语言的大量接触中逐步内化语言规则、吸收扩充词汇、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第二,以句型、课文教学为核心,从形式操练到交际活动。课堂教学中说的类型大致可分为操练性的说和交际性的说两大类。以语言形式为中心,掌握语言的吐字发音和句型结构等为目的的操练,而运用语言传递某种思想内容,表达某种交际意图时,说才成为交际性的说。开展以内容为中心的练习要求教师选好话题,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内容表达上来。第三,正确处理口语中“信”与“达”的关系。口语中的“信”指的是准确,“达”指的是流利。语言教学中,流利与准确是一对矛盾。流利强调意义的完整表达,准确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使用。

读的方面

第一,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听力材料的选择一样,属于语言输入,要注意语言的真实地道、难度的适当和题材及体裁的多样化。阅读材料应以当代书面语为主,尽量采用外国人士的作品,要有真实性;阅读题材要广泛,除考虑思想内容健康外,还应注意一定的知识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阅读材料的选择还要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第二,在明确阅读教学总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和泛读的分工,体现语言教学的整体性。这个总任务包括:引导学生从事大量以理解内容、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活动,并从中培养读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训练阅读的认知技巧。高中课文精读教学,应切实落实读的训练,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改掉轻声朗读、唇读和指读等不良阅读习惯;把语言知识教学和阅读技巧训练相结合;不可用朗读代替默读,虽然朗读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记忆,但也有其弊端,朗读易助长出声阅读的习惯,不利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重复朗读无信息量可言。第三,在精读泛读活动中培养阅读技巧。阅读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扩大输入、阅读欣赏,这类活动以读为主,可配少量题目,用以检查对材料的一般理解程度。另一类是有针对性地训练阅读技巧,这些技巧包括:预测所读内容、抓主题大意、抓特定细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推断隐含意义、辨认语段过渡等。

写的方面

第一,从结构训练过渡到自由表达。学生从开始写字母到自由表达思想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期间要经历各种阶段,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各种指导性的训练,最后学生才能连贯地、自由地表达思想。要强调指出的是,单项形式的笔头操练和连贯内容的笔语表达并非孤立的两个阶段,不可等到全部语言形式操练掌握后才学习连贯写作。第二,将写与听、说、读的训练有机结合。写是一种将意义转变成符号的笔语活动,但写的能力的培养总是和其他技能活动互相联系的。写与听的结合:听是输入,多听可为写积累语言素材。听写和听记,一方面它能训练写的准确、速度、巩固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它也检验了听力。写与说的结合:新的语言材料须先口头操练,逐渐内化,再笔头操练。口头操练可及时发现错误,为笔头操练扫清障碍,笔头练习又可巩固口头的掌握,促进口头表达。写与读的结合:写与读是四种技能中关系最密切的,提高写的能力必须坚持大量的阅读,从中吸收养分,扩大词汇量,读的材料也可用来缩写、扩写、改写或仿写。第三,设置笔语交际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有意识地指导写作技巧。写作既是一种交际技能,写作训练就应力求交际化。教师应通过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产生写的动机和愿望,从而带着交际目的、带着读者意识去写。写作技巧方面,教师应让学生了解题材和格式、行文结构、怎样开头、展开和结尾、段落的衔接过渡、明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掌握基本的修辞方法等。此外,在写作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养成酝酿准备和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准备阶段,教师可提供线索或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打开学生的思路。第四,在作业批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要及时发现带有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错误,分析其性质和来源,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评判的重点在于是否表达流畅、信息充足,其次才是语言的准确。也可部分采用学生互改的方式,让他们对不同性质的错误作出不同的处理,对粗心的错漏只需作出标记即可。

回顾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史,19世纪形成的语法翻译法视英语教学为语言与文学知识的传授;20世纪50年代盛极一时的听说法,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将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掌握语言内部结构上;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认知法,开始重视认知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期崛起的还有交际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学生的交际需要;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互动法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环境间积极互动的作用;这之后,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中多因素相互依赖与作用关系认识的深入,“生态教学观”也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强调英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价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教学作为一门以交际性为主的语言学科,需要多元的教学理论为我们的实际教学提供更多参考。此文是平素笔者从英语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中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与看法,愿与广大英语教师共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我们携手共创英语教学的美好明天!

上一篇:让学生快乐地“栖居”在互动的生物课堂 下一篇: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角度解析干扰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