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因的翻译观

时间:2022-03-04 11:41:45

奎因的翻译观

摘 要:奎因的原始翻译观认为翻译就是要制作一本这样的翻译手册:源语言与目标语词条一一对应。但是,按照他自己设计的研究方案,最后奎因认为,这样的翻译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因为不明确所指。

关键词:奎因; 原始翻译

1 引言

语言在普通人看来是多么平常的存在。但是,哲学家们却从未停止过思考:语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语言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又是什么让语言变得有意义?许多问题,都使哲学家们陷入了沉思。在这众多的语言哲学家中,奎因和戴维森是颇具影响的。

1951年,奎因发表了”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一文,标志着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的开始。奎因关注的是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而非翻译理论。但在探讨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时,奎因设计了一个著名的翻译的例子——原始翻译或极端翻译(radical translation),并进而从语言哲学角度对原始翻译的过程及方法、可译性、翻译的不确定性、翻译的标准等重要翻译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在同时期,身为中学教师的戴维森因一篇论文的发表而名声大振,于是戴维森也加入了语言哲学研究的行列。他和奎因的观点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但是也有区别。他们都为语言哲学做了极大的贡献。

2 奎因的“原始翻译(radical translation)”

当我们想到语言时,大部分时候我们想的是我们所熟知的语言中的词语。奎因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太熟悉自己的语言了,以至于我们看不清楚语言本身的本质。所以,他认为,只有研究一种我们完全不熟知的语言,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语言的本质。因此,他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个例证:一个语言学家去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土著部落,既不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民族风情,也不了解那里的语言。总之,语言学家对那个土著部落一无所知。那么,他将怎样来了解这个未知的语言呢?奎因的设想是这样的:当土著人看到一只兔子跑过去的时候,土著人指着兔子发出gavagai的音,那么语言学家就把这个音记下来,姑且认为gavagai就是兔子的意思。当然,要确定gavagai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兔子,还是需要验证的。因此,当语言学家看到一只兔子从眼前跑过时,他指着兔子说gavagai,如果土著人表示赞同的话,那么,gavagai就是兔子的意思;反之,则不是。那么,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把目标语和源语言一一配对,制作成一部翻译手册(translation manual)。

由此可以看出,奎因是根据说话者对所表述的句子的赞同与否(即倾向态度)来判定语言的。奎因认为,不同的句子会引起不能的倾向态度,共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倾向态度随场合的不同而定,而不是随说话者的不同而定。比如,当我们指着一条狗说“that’s a dog”时,我们都表示赞同;但是,当我们指着一条鱼说“that’s a dog”时,我们则不会赞同说话者所说的。第二种情况是,倾向态度是随说话者的不同而定,而不是随场合的不同而定。例如,当说“God exists”时,有些人对此表示赞同,有些人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有些人是有神论者,相信上帝的村子;而有些人是无神论者,完全不相信上帝的存在。第三种情况是,人们对某些句子存在着相同的态度,要么是恒赞同,要么是恒反对。例如,在数学上,当说“2 + 2 = 4”时,我们都表示恒赞同;然而,当有人说“5比9大时”,我们表示恒反对。因此,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某个句子的赞同与否的态度,然后把这些句子同本国语言中表示同样的倾向态度的句子一一配对。所以,奎因认为,句子的意义的根本就是对句子的赞同与否的态度。

但是,按照奎因的这种思路来的话,也会引起很多的不确定性。就拿上文所提到的gavagai为例。当土著人看到一只兔子跑过去,然后说gavagai时,我们不能确定他指的到底是什么。也许这个gavagai指的是兔子的颜色,也许指的是动物,也许指的是兔子跑的状态,也许指的是兔子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许指的是雄性或者雌性,等等,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因此,语言学家也没办法验证,因为当语言学家指着跑过去的兔子说gavagai时,土著人也不确定他具体指的是什么。所以,这个事情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因此,奎因就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the 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翻译的不确定性是于1960年奎因在他的著作《词语和对象》(Word and Object)中提出来的。奎因认为,导致翻译不确定性的原因有两个:意义或内涵的不确定性和指称或外延的不确定性。就如上文所提到的例子,语言学家都不知道gavagai到底指什么,所以也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配对和翻译了。亦即,在连指称都不可知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准确地翻译的。

3 总结

我们可以发现,奎因所设计的例证—原始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列,是一种极端现象,是指译者对原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猜测词语的意思,而并非指我们一般所谈的翻译(即对两种语言都了解的情况)。而奎因的翻译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意识到外部的行为倾向并不足以完全确定意义和指称,人们对这两者的理解和把我其实带有很大的主观意志和臆测成分。他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翻译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戴维森的彻底解释,我们可以认识到,一种语言的一个语词或者一个语句可以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语词或者语句,当且仅当它们表达了相同的客观的真之概念。

参考文献:

[1]. Michael Morr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 200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张万敏. 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翻译的可译性[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5).

作者简介:

孙露洁(1989~),女,湖南省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

张智华(1959-),女,四川省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当代社会影响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几个因素 下一篇:《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学设计(旧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