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04 09:39:15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5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9例。治疗组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以肌苷注射液和葡醛内酯片治疗, 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 对照组总有效率24例(82.8%);治疗组总有效率27例(93.1%),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多烯磷脂酰胆碱 ; 药物性肝炎 ; 疗效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又称药物性肝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 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其中, 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有研究表明[1], 目前至少有几百种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可以引起药物性肝炎。作者对5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 符合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 女32例, 年龄39~71岁, 平均年龄48.9岁。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9例。其中中成药损伤36例, 非甾体类抗炎药损伤2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方法 ①有明确的服用过中成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药物史;②临床表现:乏力、纳差、尿黄以及皮肤巩膜黄染;③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L);④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肝病及心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损害[2]。

1. 3 治疗方法 所有确诊为药物性肝炎的患者, 立即停止中成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 治疗组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2安瓿(232.5 mg/安瓿)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 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为2周;对照组以肌苷注射液0.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 1次/d, 疗程为2周, 并加用葡醛内酯片口服, 3片/次, 3次/d, 疗程为2周。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注意休息, 配合饮食疗法, 给予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等, 限制高糖、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乏力、纳差、尿黄及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消失, ALT、AST和TBL等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ALT、AST和TBL等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 并且低于正常值2倍以下;无效:症状无缓解, 肝功能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2周后, 对照组显效17例(58.6%), 有效7例(24.2%), 无效5例(17.2%), 总有效率24例(82.8%);治疗组显效22例(75.9%), 有效5例(17.2%), 无效2例(6.9%), 总有效率27例(93.1%),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 ALT、AST、TBL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治疗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脏是药物聚集、转化、代谢的重要器官, 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对药物特异质反应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 通过改变肝细胞膜的特性, 破坏细胞骨架功能直接导致肝损伤, 或选择性破坏细胞成分, 干扰特殊代谢途径或结构过程, 间接地引起肝损伤。因引起肝炎的药物不同, 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3], 但90%以上患者表现为乏力、纳差、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急性肝损伤症状。药物性肝炎的治疗原则是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促进致肝损药物清除和应用解毒剂, 应用肝细胞保护剂。肌苷在体内能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体细胞, 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类, 从而使处于低能缺氧状态下的细胞能继续顺利进行代谢, 并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提高相关代谢酶的活性, 改善肝脏功能, 促进受损肝脏的恢复。葡醛内酯进入机体后可与肝内及肠内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 形成低毒或无毒结合物由尿排出, 有保护肝脏及解毒作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高度浓缩磷脂, 可提供高剂量多烯磷脂酰胆碱。这些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化学结构上与内源性磷脂一致, 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烯磷脂酰胆碱具有良好的亲脂性, 主要进入肝细胞, 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 通过直接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 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 促进肝组织再生, 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 稳定胆汁。有研究通过肝活检复查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后肝细胞脂肪变、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减轻[4]。多烯磷脂酰胆碱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肝病, 不良反应小, 安全性高。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肌苷注射液、葡醛内酯片是临床上传统的保肝药, 对药物性肝炎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但结果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疗效更显著, 纠正肝损伤更迅速。在我国肝病中, 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 发病率较高, 已引起广泛关注。

综上所述,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改善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症状, 纠正急性期肝损伤, 且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侯鹏鹏.药物性肝炎研究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8): 899-900.

[2] 任丽楠, 郭晓钟.70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辽宁医学杂志, 2011, 25(1):17-18.

[3] 李伟.中西药合用治疗药物性肝炎40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 24(8):504-505.

[4] 范竹萍, 曾民德, 巫善明.易善复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临床疗效.肝脏, 2001, 6(1):26-29.

[收稿日期:2014-09-25]

上一篇:探析应用可达龙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下一篇:88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