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时间:2022-10-03 03:20:53

88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组44例,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压波动情况、平均动脉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 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血压波动幅度小, 平均动脉压高, 术后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处理;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消除和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度, 纠正下肢不等长, 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纠正关节畸形的优点,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髋关节置换主要用于老年人, 老年人因其本身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免疫功能下降, 耐受性有限, 因此为手术操作增加难度, 且手术过程中常需扩髓、截骨、置入骨水泥等操作, 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特点, 要求选择麻醉效果好, 对患者全身影响小的麻醉方式[1]。本研究对本院2012年9月~2014年6日骨伤科4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 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本院骨伤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组44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9例。最大年龄79例, 最小60岁, 平均年龄69岁。患者身高154.5~177.2 cm, 平均身高166.3 cm。

体重50.5~77.5 kg, 平均体重66.4 kg。对照组男27例, 女17例。最大年龄80岁, 最小61岁, 平均年龄68岁。身高156.4~181.2 cm, 平均身高167.4 cm。体重52.4~78.4 kg, 平均体重67.1 kg。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最小60岁, 且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无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及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 下肢彩超排除术前静脉血栓, 肺部X线, 心脏彩超, 肺活量监测, 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前积极治疗, 如肺部疾患给予积极抗感染, 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高血压者术前继续用药, 控制血压在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 血糖术前均改为注射胰岛素, 血糖控制在8.6 mmol/L以下, 心脏疾病请内科会诊积极治疗, 使患者达到能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1. 3. 1 腰硬联合麻醉 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麻醉师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术前30 min给予苯巴比妥0.1 g肌内注射, 盐酸戊乙奎醚0.5~1.0 mg, 肌内注射以减少消化腺分泌, 此药不增快患者心率。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后, 取患肢在下侧卧位, 在L2~3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用AS-E/S型穿刺针进行穿刺, 见脑脊液流出后, 以0.2 ml/s的速度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2~1.8 ml和10%葡萄糖注射液1 ml, 在硬膜外留置导管, 妥善固定导管, 立即让患者平卧位, 调节麻醉平面, 根据麻醉效果在硬膜外追加药物。术中严密监测, 根据心率、血压变化需要时静脉应用阿托品、麻黄碱或甲氧明等药物。

1. 3. 2 全身麻醉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麻醉师态度热情,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麻醉前30 min内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1.0 mg, 苯巴比妥0.1 g肌内注射。给予心电呼吸、血氧监护, 开通两组静脉通路。面罩吸氧, 行快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 μg/kg, 芬太尼2 μg/kg, 维库溴铵0.05 μg/kg, 依托咪酯0.2 μg/kg, 3 min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 调节呼吸参数:VT 8 ml/kg, F 13次/min。麻醉维持:丙泊酚、舒芬太尼, 持续泵入, 七氟烷吸入, 间断静脉推注维库溴铵, 达到术中良好的肌肉松弛, 之后行髋关节置换术。

1. 4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如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物用量、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5 统计学方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麻醉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物用量、麻醉成功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物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手术, 具有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高的特别。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对老年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要严格选择和管理术前的麻醉方式与过程, 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以提高治疗效果, 对保证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2]。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 各组织对敏感性增加, 术前禁食、禁饮, 患者血容量不足等都可以引起循环功能受抑制, 患者在手术中的血压变动很大, 血流量、心肌氧供情况也相应降低[3], 所以要求选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药物用量少、麻醉效果好的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能够实现对麻醉平面的有效控制;②可很好地控制药物的注射速度, 保证麻醉效果;③减少局麻药的使用剂量;④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系统;⑤刚好满足髋关节置换术的要求[4]。

综上所述, 通过对本院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处理观察,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 药物用量少,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少, 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 麻醉效果好,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万明涛.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对照.临床研究, 2014, 2(8):182-183.

[2] 吕洁, 陈霞, 刘秀芳, 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西部医学, 2011, 18(15):593-594.

[3] 谭玉清.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17):109-110.

[收稿日期:2014-11-03]

上一篇: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小儿腹泻治疗中酪酸梭菌片和蒙脱石散的临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