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

时间:2022-03-04 11:58:41

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

[摘要] 本文从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出发,立足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经济发展的现状,对中部崛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 中部崛起 战略

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经纬跨度位于北纬25~40,东经108~119之间,地处祖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23.0%的GDP,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发展起点和环境、条件不同,一方面东部地区借助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先行一步,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部六省;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依靠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厚积勃发,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也会抓住“振兴东北”战略的难得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的突破性进展。面对新形势,如何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加速在全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崛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中部崛起提出的战略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赶超战略,该战略的指导思想是节衣缩食,以农补工,促进农村资源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农民和农业剩余向国家集中,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工商资本的原始积累,快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战略目标。在该战略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实施过西线开发战略,20世纪70年代末期集中全国的资源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代末期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的规划。多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成绩斐然,构筑了中国五大增长极,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西南成渝协作区和东北三省。

现在,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将初显成效,尤其是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将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三大城市经济圈面临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各个经济圈内部业已产生启动新一轮大发展的能量巨大的引擎。长三角经济圈“引擎”主要来自上海举办世博会及国际性大都市建设,珠三角经济圈“引擎”主要来自香港与内地CEPA协定,环渤海经济圈“引擎”主要来自北京举办奥运会及国家扶持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对于中部六省而言,只有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经济等综合优势,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CEPA、北京奥运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主动承担东西经济合作的桥梁、南北产业转移的纽带,加快发展,才不会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落伍,才有可能在百舸争流中加速崛起。

二、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1.从综合实力看,总量不小,但平均水平偏低

2002年,中部六省国内生产总值23501.0亿元,占全国GDP的23.0%,比重高于长三角(18.9%)和珠三角(9.3%)。若按土地面积平均,中部六省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为228.83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106.66万元)的2.1倍,若按年末人口平均,中部六省每人创造的GDP为650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7972元)的81.6%,也仅长三角(25283元)的四分之一和珠三角(40322元)的六分之一左右。

2.从开放程度看,海关出口额小,利用外资额少

2002年,中部六省海关出口总额141.1亿美元,仅占全国的4.3%;从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看,中部六省仅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3%),远低于长三角(39.9%)和珠三角(97.7%)。2002年,中部六省实际利用外资额63.3亿美元,仅占全国的11.5%;从利用外资占GDP比重看,中部六省仅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远低于长三角(7.9%)珠三角(12.9%)。

3.从生活水平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明显偏低

2002年,中部六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378.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7702.8元)低1324.0元,也比长三角(10361元)低3982.2元,更比珠三角(14285元)低7906.2元。2002年,中部六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82.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475.6元)低193.3元,比长三角(5081元)低2798.7元,更比珠三角(6004元)低3721.7元。从城乡收入的差距看,中部六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8:1,高于长三角(2.0:1)和珠三角(2.4:1)。

三、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必要性

(1)中部崛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十六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就是在新世纪头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对中部六省而言,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实现目标任重道远。更重要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地区,而中部六省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如果这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将会影响全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中部崛起是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的要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一直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力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省份的经济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东西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技术差距和空间距离,要形成中国经济区域总体均衡态势和完整结构,唯有作为承东启西的中部成为坚实的支撑点。中部若凹陷,东西必然失衡;中部若梗阻,东西必割裂。只有中部崛起,为东西互动、南北合作提供坚实的支撑点,全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3)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

“三农”问题是一个可以动摇国家根基的大问题。我国“三农”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就在中部。林毅夫教授认为,在未来30至50年,中部和传统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格局。他主张,中国经济发展要以中部地区为突破口。可见,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的关键。

2.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可行性

(1)难得的历史机遇

首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加强地区间经济交流与合作。这就为中部崛起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其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战略的全面实施,中部将获得更多的机遇。第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这表明国家将继续扶持中西部地区,加大中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中部崛起创造良好的氛围。第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给中部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独特的区位优势

中部位于中国的地理核心,是东西南北的交汇点,经济沟通、辐射、互动能力强,便于东引西进,双向开拓。

中部六省东靠长江三角洲,南依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港澳地区,西临成渝协作区,北接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南部大开放、东北大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六省可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经济。同时中部六省拥有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现代化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

(3)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部地区属于资源较丰富的综合经济体,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国土资源等自然资源异常丰富。

中部六省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矿种最多的达140多种,最少的也有110多种。重要或稀有矿产资源的丰度远优于东部,密度也高于西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中部六省地处亚热带和温热带,气候、日照、雨量都很适宜,拥有宜农平原、宜林山地、宜牧草场和宜渔湖泊等多种农业自然生态系统。

四、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路

中部崛起必须以均衡发展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要注重人文和统筹协调。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务实的增长战略,不能照抄照搬东部模型,也不能沿袭西部大开发战略,要走自己的路,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增长模型。

围绕中部崛起,使中部地区真正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应做好以下工作:

1.调整发展战略,创造公平发展的条件

要调整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为中部崛起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调整发展战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矫治不合理制度和不利政策;二是中央政府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特别要承担起中部区域内全国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三是公平的分配国家资源,按照均衡、统筹、协调的原则,安排国家重点建设投资。

2.整合资产资源,推进经济结构革命

中部地区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问题。因此中部崛起须大力整合资产资源,挖掘结构优化的潜力,推进结构革命。一是收缩国有战线,将国有资源集中投向公共产品和基础性产业;二是根据资源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如特色农业、技术型农业、劳动密集型农业;三是根据生态资源和生态要求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四是根据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供给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业。

3.加强域内分工协作,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中部地区的政府各自为政,分头行动,可以说中部地区的力量、资源从来没有整合过,从来没有从整体角度考虑和安排与东、西部地区的分工。区域内部缺乏分工,反而加剧了区域内部的无序竞争,抵销各自的努力程度。要实现中部崛起,使之成为中国的次级增长中心,必须强化中部力量的整合,地区间既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既需要区域内创造发展条件,也需要区域内省与省、地区与地区之间协作与联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和放大国民经济的整体功能,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中部的整体崛起。

4.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突破口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中部要崛起,就必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一要积极开展与长江角、珠三角、闽三角、京津塘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二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大改造的合作。三要培育出口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四要扶持一批具有规模、品牌和市场优势的企业集团到境外投资,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五是要积极做好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

5.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根本所在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层次,也是统筹城乡的重要结合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全面小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发展思路如下:一是把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通过扶持优势产业,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使县域经济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方向迈进。二是充分发挥中部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走合作发展的道路,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联合、引进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三是要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以城关镇和中心集镇为重点,认真搞好规划,制定优惠政策,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壮大一批经济强县,提升一批中等发展水平县,帮扶一批经济欠发达县。

参考文献:

[1]高洪森:区域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08)

[2]沈佳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06)

[3]柯常松:中部经济能否实现新崛起?[J].www.省略,2003

[4]徐勇贺雪峰邓大才:中部复兴:中国第五增长极[J].www.省略,2005

上一篇:论虚假广告代言人责任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背景下中国参与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