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点体会

时间:2022-03-04 06:44:06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点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现在,由于每堂课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因此,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教师在上课开始时,要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 ,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思维的空间,不仅仅关注与重视相关知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更应该关注与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鼓励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

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善于尝试评价不同解题策略之间的差异,去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并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 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

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 ,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 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真正充分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与活动。

教师要善于通过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为使学生轻负担的学习数学,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该想法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的重要性探讨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