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实证分析

时间:2022-03-03 12:57:07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实证分析

摘 要:本文选取2007年-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股权协议转让后第一大股东易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度量了控制权私利程度,并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最后总结了实证结论。

关键词:控制权私利;股权交易溢价法

一、引言

2015年12月以来至今,房地产老大“万科”站在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从2015年12月初开始,宝能系增持万科比例至22.45%,造成万科股价异常波动,引起关注,“万宝之争”也由此拉开序幕。2016年上半年,万科董事长王石一时间竞相奔走,拜访众多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欲保住自己的地位。岂料,2016年6月28日,万科大股东宝能系公告,提请万科召开临时股股东大会,并提交罢免现任万科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的议案。此事一出,引起了舆论的哗然,曾经创造业界奇迹的万科董事长“王石”“被罢免”,一瞬间变得命运飘摇。至此,事件还在如火如荼进行着,谁去谁留,成为了人们竞相猜测的话题。

资本市场的话题一直以来都不会丧失热度。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变迁,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同股不同权”“一股独大”等问题,但是依然存在大股东或潜在大股东利用其特殊的权利,攫取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尤其通过控制权的改变来获取超额的股权转让溢价。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证数据来说明控制权私利程度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对资本市场建设,还是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乃或解决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都将有所裨益。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外国学者Zingales的研究认为,控制权竞争程度与控制权私利显著相关。如果公司大股东对公司股权有绝对的控制权,那么在与其他股东的竞争之中更加容易获胜,会更容易、更大胆来获取私有收益。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其他股东的制约作用就越低,因此其更容易实施操纵行为,来获取更大程度的控制权私利。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衡量控制权程度,故提出假设:

H1:控制权程度与控制权私利正相关。

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强,意味着企业在未来能够为控股股东带来更多的预期收益,如果获得了控制权,控股股东私利程度会变大,故提出假设:

H2:成长能力与控制权私利正相关。

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年-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为基础,从CCER股权协议转让数据库中选取符合下述要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1)交易已经完成的;

(2)交易后买方成为第一大股东,标志着控制权转移;

(3)每股转让价格和相关数据无缺失;

(4)交易双方自愿协商,删除无偿划拨、诉讼、抵债、拍卖等非正常形式;

(5)将发生在同一年度的同一买方的多次购买行为进行合并,求得平均每股成交价格;

(6)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

本文最后选定87条公司样本资料,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CCER股权协议转让数据库、锐思数据库、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数据处理采用WPS2012表格、SPSS22.0软件。

3.变量选取

(2)本文选取了控制权程度、成长能力作为解释变量,另选取了管理费用、市净率、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作为控制变量,具体相关变量解释见

三、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

本文先使用WPS2012表格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进行初步计算和分析,然后将数据导入SPSS22.0软件进行深入分析。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控制权私利(PBC)均值为0.4911,说明样本公司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控制权私利,在一定程度上攫取了超额私有收益。控制权程度(DOC)均值为0.2969,说明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水平为29.69%,在股本全流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处于相对控股地位。成长能力(GRO)均值为1.5749,说明经过股权交易之后,样本公司经营业绩均有大幅度提升,提升程度达到157.49%。

2.相关性分析

在解释变量中,控制权程度(DOC)在5%的水平上与控制权私利(PBC)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市净率(PB)在1%的水平上与控制权私利(PBC)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EPS)在5%的水平上与控制权私利(PBC)显著负相关。表中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416,未超过0.5,不会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不需要特别关注。

3.回归分析

(1)控制权程度与控制权私利呈负相关,与假设不一致,即控制权程度越大,控股股东攫取私有收益越小,但是Sig.0.271>0.05,说明两者关系不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受政府监管、公众关注度越高,攫取控制权私利会比较困难,从而制约了控制权私利的程度。

(2)成长能力与控制权私利呈正相关,与假设一致,即成长能力越好的公司,其控股股东攫取私有收益程度越大,但是Sig.0.573>0.05,说明两者关系不显著。

在控制变量方面:

(1)市净率与控制权私利程度呈正相关,且Sig.0.003

(2)盈利能力与控制权私利程度负相关,Sig.0.079

其他控制变量与盈余管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4.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进行如下敏感性分析:

(1)采用林朝南、刘星、郝颖(2007)提出的模型重新测算控制权私利程度,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不变,控制权私利变量被替换后,回归结果与前文一致。

(2)用ROE指标来替代EPS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替代后的变量其回归结果与前文结论基本一致。

基于以上敏感性分析,笔者认为前文的结论具有稳健性。

四、结论

本文以2007年-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股权协议转让后第一大股东易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87条样本数据,验证了控制权程度、成长能力等与控制权私利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整体水平较高,控制权私利均值0.4911,说明控股股东在股权协议转让过程中成交价格超过股票价值幅度达49.11%,独享了相当比重的收益;2.控制权私利程度受控制权程度的负向影响,但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受政府监管、公众关注度越高,攫取控制权私利会比较困难,从而制约了控制权私利的程度;3.控制权私利程度受公司成长能力的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越好,控股股东攫取私有收益程度越大;4.市净率与控制权私利程度显著正相关,体现了攫取私利对大股东的激励效应和对公司价值的正面作用;5.公司盈利能力与控制私利程度负相关,说明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其潜在收益更大,控股股东减持套现的动机更强。

参考文献:

[1]Zingales, Luigi. Insider Ownership and Decision to Go Public[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5(62):425-448.

[2]韩德宗,叶春华.控制权收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4,02:42-46.

[3]林朝南,刘星,郝颖.所有权安排对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06:132-139.

作者简介:席文燕(1986- ),女,河南郑州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

上一篇:浅析山西省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对策 下一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