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带我看世界

时间:2022-03-03 11:25:17

音乐带我看世界

赵云鹏 中国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全额奖学金,远赴美国进行深造并取得研究生学历。师从于埃莉诺尔・勋斐尔德(Eleonore Schoenfeld)和内森尼尔・罗森(Nathaniel Rosen)和娜木拉,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国古典乐坛中才华横溢的青年演奏家。

赵云鹏是一位年轻的大提琴演奏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交响乐人。他7岁开始学大提琴,仅仅学了半年,便考到深圳艺术学校。赵云鹏说:“我小时候特别爱唱歌,爱跳舞。大概是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突然对音乐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似乎跟小时候那个爱唱、爱跳的我完全不是一个人。最让我害怕的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控制音乐了。所以,我现在的教学更注重孩子的心理,会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保持或者产生对音乐的好感和兴趣,并发展成终其一生的兴趣。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偶像就是马友友

赵云鹏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也经历过一段“厌学”期,究其原因他自己认为是青春期引发的。他回忆道:“可能是由于青春期的原因,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内心的敏感和迷茫,让我开始惧怕拉琴。我的内心离大提琴似乎越来越远了。”这段时间能顺利地度过,赵云鹏特别感谢张妤老师的付出。张老师是赵云鹏在深圳艺术学校学习时的主课老师。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状态的变化,赵云鹏练琴开始松懈了。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总是在下课后把赵云鹏单独留下来练琴。叛逆的他总是偷偷溜走,但下次上课还是照样被老师留下,为此他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直到后来,他听别的同学说,其实张老师总在背后夸奖他很聪明,才渐渐明白了张老师的苦心。不过,那时候的赵云鹏还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那就是虽然学得快,一首曲子从视谱到背下来只需要几天时间,但经过比赛或考试之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忘光了,就跟从来没学过一样。这个问题也让张老师很是头痛。后来,赵云鹏的母亲看到他身上的变化,决定带他调整一下环境,便从深圳搬回了北京。

在深圳学琴,赵云鹏没有一跃成为大家眼中“拔尖”的人才,但深圳地区畅通的信息交流让他听到了很多好听的音乐,让他知道了很多大提琴名家。“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学校所有学大提琴的孩子都人手一盘‘马友友’。当我们第一次听马友友的演奏时,简直将他视为神明,几乎所有的大提琴学生都有一个做‘马友友第二’的梦,我自然也不例外。那时候我不太喜欢练琴,但我还是真听了不少音乐:巴罗克、古典、浪漫派的音乐。”他说。

用力过猛不如顺其自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云鹏慢慢地也遇到过所有琴童基本都会发生的情况:假如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即使当初老师费尽心思上课,也有可能还存在改不过来的情况,但突然有一天自己就会了,而且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赵云鹏总结,究其原因是音乐需要过程,也需要积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矫枉过正、用力过猛的现象,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每次上课都被老师责骂或老师过分严厉,那么这个孩子的心里阴影面积该有多大啊?家长和老师还能指望孩子会喜欢音乐吗?赵云鹏说,希望所有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学习音乐的过程要给人带来快乐,不要让孩子处在痛苦之中。如何让孩子喜欢音乐,保持对音乐的兴趣,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重拾信心

回北京之后,赵云鹏进入北京艺术学校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便跟随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老师学琴。对于第一次见到娜老师的情景他还是记忆犹新的。娜老师是一位极其和蔼的老师,也是一位松紧有度的老师,跟她上课的感觉看起来很轻松,其实内心里是有压力的。“虽然没有在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但我经常会听娜老师给别的学生上课。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我们学生之间也有交流,我觉得娜老师更希望用专业的环境来激励我。我很幸运,从初一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跟娜老师学习。这样体系化的学习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自己有了切身体会,体系化的学习是演奏专业学习必不可少的。”赵云鹏说道。

音乐是有逻辑的

大学毕业后,赵云鹏选择了去美国留学。对于在国外的学习,赵云鹏满怀期待,因为美国的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赵云鹏需要的一种个人成长经历。赵云鹏很幸运,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有机会跟随埃莉诺尔・勋斐尔德这样的名师学琴。她曾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授过王健、马兴华等华人大提琴家。这位老师是位德国裔犹太人,学生们都尊敬地称她为“老太太”,现在她已经去世了,当时做赵云鹏老师的时候她已经80多岁了。“在下课后,她就像你的奶奶一样,对你温和友善,但只要上课就会一点情面也不给。跟老太太学琴,让我有一种跳脱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演奏的感觉。她说中国学生普遍的问题是‘话说得不对’。她是把西方音乐语汇教给了我们中国学生,我的确感受到了她对于音乐极其透彻的理解和严谨的把控。总体来说,她始K认为音乐中是有语法的,能追求宏观上的音乐逻辑。音乐的每一句就像建筑一样。说得形象点吧,跟老太太学琴就像是被扎针灸,她要是看出了你的弱点就往死里扎。疼是疼,但真的解决问题。其实,除了扎实的音乐素养,让人肃然起敬的还有她认真的生活与音乐态度。无论她每天多晚睡觉,第二天早晨5、6点钟一定会起床,每天一手拎着公文包,一个肩膀扛着大提琴定时来到学校,并且穿着光鲜亮丽。80多岁的人脚踩8、9厘米的高跟鞋,而且几乎是琴不离身。最让人敬佩的是,她给每个学生上专业课不少于3个小时。她的学生总是保持在20名左右。试想一位80岁的老人对自己怎样的苛刻才能保持这样的工作状态?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何为信仰。老太太把音乐当成了她的信仰,尽心尽力地去完成所有的工作。尽管她现在已经去世了,但她对音乐敬畏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谈起这位名师,赵云鹏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将对音乐的那份坚持植入了内心。

成为交响人

2008年的春节前,赵云鹏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机会,一次无心插柳的考试,让他意外地获得了进入交响乐队的机会。他说:“在2008年我回国过春节,突然中国爱乐乐团的一个朋友给我来电话,因为大提琴声部缺少一位副首席想让我去试一下。但是我当时没带琴回国,事发突然,找朋友借了琴就去面试了。我印象特别深,那天是在中山音乐堂进行的面试,几乎乐团的领导和所有声部首席都参加了。考完之后,我就回美国了,没过几天,就接到通知让我去上班。说来我还是运气挺好的。我幸运地成了中国爱乐乐团的一位乐手。掐指算来我在中国爱乐已经8年了,时间真是过得好快啊!”

落针可闻的结尾最感人

众所周知,中国爱乐乐团是国内比较知名的交响乐团,是中国交响乐的一张名片。赵云鹏无疑是幸运的,跟随乐团,他的足迹也遍布了全球。在他的演奏生涯中,旅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工作顺带旅游的福利,让很多人羡慕。但是这种旅行的辛劳只有自己知道。对于赵云鹏来说,频繁的旅行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取而代之会有疲惫和麻木,其实在哪里演出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每次接受采访,他谈的更多的是演出所带给他的深刻感触,但是具体在哪里演出,他的记忆却有点模糊了,唯一清晰的是他当时的心情。赵云鹏说,其实,作为交响乐人,真正感动他们的并不是掌声和鲜花,而是每当演奏完一曲后,那种落针可闻的安静。此时乐团和观众达到了一种无声胜有声的交流,这才是最享受的状态与感动所在。

“我们这次去古巴巡演。说实话,古巴这个国家的经济很不发达,但这里的演奏家对待音乐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这次碰巧我们要跟古巴当地一位演奏家合作。由于弓法不太一致,我们之前要进行排练,在排练中这位演奏家出现了问题,他感到特别抱歉,排练之后就一直把自己关在屋里练琴。他对待音乐这种认真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年,我随乐团行走在世界各地,跟不少音乐家们合作过,在这些同行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音乐追求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时时鞭策着我不能对自己松懈。对我也好,对我们乐团也好,越是见得多,就越是在音乐上小心谨慎,真不敢有一丝怠慢。对于音乐的认真,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之中了。”赵云鹏感叹道。

中国交响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交响乐发展还不到百年,但中国交响乐的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前列。作为中国文化的播种机和宣传队,乐队中的每一位乐手客观上也成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作为交响人的赵云鹏,他特别能感受到“文化自信”这句话。中国文化越来越被世界所推崇和喜欢,乐团每到一处的演奏都会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甚至在某些特别挑剔的国度,同样会得到至高的赞美,这些都和我们国家自身文化的吸引力和自信有着极大的关系。乐团人通过演奏中国作品,向全世界的爱乐人士传达出中国交响人的专业精神,传达出来自中国的友谊、世界和平的情怀。如若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待在这件事,其实,这才是乐团走出国门,传播中国交响乐的内心写照。

采访结束,赵云鹏有一段寄语留给每一个琴童:“学习音乐,不要把本来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情变得太过功利。学习音乐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祝福所有学习音乐的孩子在学琴之路上永葆一颗快乐的心,将快乐进行到底!”

赵云鹏凭借精湛的琴技,曾获第5届中国大提琴比赛银奖。2013年获邀录制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中国十大青年大提琴家”节目。曾获皮亚蒂戈尔斯基基金会邀请,参加国际大提琴家高层研讨会,其间举办多场独奏、重奏音乐会,得到主办方和皮亚蒂戈尔斯基嫡亲的高度赞扬。曾任USC Thornton交响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以及室内乐团首席。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斐利浦・穆勒尔、卓尔・克罗斯尼克、娜塔莉・古特曼都φ栽婆舻难葑啾硎驹奚汀

回国后,赵云鹏全身心融入中国交响乐事业,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音乐会和音乐普及活动。曾与小提琴家林昭亮、徐维聆,大提琴家米沙・梅斯基等杰出音乐家合作演奏《门德尔松弦乐八重奏》等。曾经与中国爱乐乐团成功演出了《古尔达爵士大提琴协奏曲》和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2012年受文化部派遣,赴比利时与“维也纳爱乐四重奏组”合作演奏室内乐。2015年获邀担任中央电视台新年音乐会的独奏,演出由赵季平、赵麟创作的大提琴与笙的协奏曲《渡》。

作为杰出的独奏家,赵云鹏曾先后与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河北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等国内众多乐团合作。

世界著名指挥家克里斯多夫・艾森巴赫对赵云鹏的演奏给予了高度赞扬,称其为“具有灵魂的音乐家”;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及教育家伯纳德尔・格林豪斯也曾评价赵云鹏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

上一篇:社交商务情景下信任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变化研究 下一篇:实施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