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时间:2022-03-03 08:48:45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目前,由于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大部分城镇学校存在着班额大,学生多,学习参差不齐的现象,而大班常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班级授课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标准指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抓住契机,进行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尝试,这是因材施教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了解学生,分层建立互助小组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状况,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把学生划分为A、B、C三层。A层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方法正确,习惯良好,有很强的进取心,竞争意识浓厚,约占全班人数的25%。在分层教学中他们可以充当“小老师”,在小组活动中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并在活动中提高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深度。B层学生略逊于第一层,约占全班人数的50%,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遵守课堂秩序,但他们大都易于满足现状且不太自信,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不强,是班级中的“稳定且悬浮的群体”,稳定性最易被教师忽略,悬浮性又使他们成为最具有潜力的,需要进一步挖掘的群体。分层教学中可以为此层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弥补教师在整体授课过程中对此类学生的忽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加强参与的竞争意识,从而发展成为A层。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群体,约占全班人数的25%。这类学生要么不善于思考,学习习惯不好;要么纪律问题严重,不听讲等,是最令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些学生。同时,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很少,常处于陪读状态,也是最需要老师多加关爱的学生。教师作为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关键人物,在分层教学中使此类学生获得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要发动小组成员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建立互助小组。八人一大组,每组中兼有A、B、C层学生各2、4、2名,四人一小组,大组内开展两小组竞争,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提高合作、探究交际的能力,同时培养竞争意识。此类分组不会造成“标签效应”,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当然,这种层次是动态的,根据各组的学习情况和组员的个别差异可调整各层人员,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得到保护,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的环境中得到最佳发展。也可以减少后进生的自卑感,缩小甚至消除两极分化现象,使后进生得到发展。

二、分级要求,分层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为了使优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好,应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不同级别的要求。对于A层学生,适当提高教学难度,着重培养他们英语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如会灵活运用词汇,能背诵课文,并可以根据提示编写与所学内容类似的短文或对话。对于B层学生,着重培养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C层学生按课标的基本要求执行,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采取“慢进度,多反复,常反馈”的办法,要求掌握单词及知识点,能朗读课文,对话并理解大意,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完成相应的目标要求时,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实施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难操作的部分,教授同一教材内容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程度施教,从最低点起步,逐步升级,分合有致,动静结合,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分工合作,实现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博得掌声,全班同学斗志昂扬,对于那些基础实在太差的学生,小组成员们会逐词逐句进行辅导,在此过程中“小老师”能加深印象,“学生”能得到提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分类指导、异步发展

教师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予以点拨,努力使学生从“教我学”变成“我会学”,发展学生的自学、自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作业、练习上也应“量身裁衣”。首先,实施分层布置作业,设置弹性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如每教完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布置三项作业:(1)选择2―3个单词背会并抄写和朗读课文;(2)背会四会词和根据课后练习出现的问题简单复述课文的大意;(3)听写单词短语并收集有关课文主题的相关资料,模仿课文自编对话。设计弹性作业的目的,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所选择。其次,教师设计练习也要有层次性,设计练习时一般分高、中、低三个档次或两类题:基础题和拔高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要求A层学生中必做高档题,或基础题和提高题都做;要求B层学生必做中档题或基础题,自选2―5道高档题或拔高题做;要求C层学生必做低档题,努力做1―3道中档题,或只做基础题。这样的分层练习题能使多数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起点,改变后进生的陪读现象,使优等生吃饱,中等生进步,后进生合格。三个层次、三种类别的作业辅导,虽不同步,但目标明确,殊途同归,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发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的实施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但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分类指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方法,培养习惯,激发兴趣,锻炼意志等,而且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弱点做好思想方面的辅导。如C类学生,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习惯,由自卑发展到丧失自信、对他们要倾注爱心,耐心辅导多用鼓励语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还要与个别学生多交流沟通,找出滞后的心理因素再加以引导。B类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他们向A类学生挑战,促使其转变成A类学生。A类学生,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他们易产生自傲情绪及优越感,对他们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引导他们横向拓宽,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开展同层次竞争,并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总之,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教师提高教育能力,而且是在大班授课条件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的有益探索。在探索的道路上我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也深深地体会到它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奋斗目标,力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更大的突破。

上一篇:合作学习让他们笑了 下一篇:浅议英语教学中的防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