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研

时间:2022-03-03 04:53:03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研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镇韵琴小学,广东 广州 511400)

摘 要:德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强化领导机构建设为实施德育夯实基础、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研究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思想品德;措施;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21;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13-01

德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现在各级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德育,希望能够通过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过,当前的德育效果和期望值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着力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强化领导机构建设,为实施德育夯实基础

完善而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是推动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动力。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德育领导机构建设,要形成包括校级管理和班级管理在内的综合型德育工作管理模式。首先,加强校级管理。可以构建三个层次的多渠道综合教育管理网络,第一层次是校长――教导处――班级,第二层次是党支部――少先大队――少先中队,第三层次是家长委员会――家长。还要创建班主任工作档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督促各岗位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德育工作。学校可将班级的纪律情况、文明程度以及卫生情况等与班主任量化考核相挂钩,以此提高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加强班级管理。各班级应在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按照学校总体计划,制订一套科学而合理的德育工作计划,积极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德育活动。要强化对班级的综合管理,积极开展晨读、班会等相关活动,全面推行班级值勤制度,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积极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评比活动,督促学生做到用语文明、行为规范,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二、积极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首先,构建清洁整齐的校园环境。学校要重视对校园环境的优化与改进,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帮助学生逐步消除不良习惯,形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可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对校内的摊点等进行统一规范,避免校园内出现吃零食、乱花钱的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做好校园绿化工作,根据学校所属地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实现春天花团锦簇、夏季绿荫郁郁、秋季果实累累,以此营造健康积极、清洁整齐的校园环境。其次,构建具有良好风气的校园环境。学校可在教学楼走廊等处悬挂名人画像或者名言警句,并将“学生守则”等相关条例规范张贴在各教室显眼位置,以此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在校园展示窗,可以刊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报道,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鼓励他们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坚持每周一早上组织全校师生举行升国旗仪式,并让代表教师在国旗下讲话,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校内广播优势与功能,积极宣传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每学期期末,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评选“十佳学生”的活动,鼓励所有学生努力争做“十佳学生”,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风。另外,学校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顿和治理,确保校内、校外成为“纯净之地”,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树立并实施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不仅能够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能让受教育者形成自主意识,促进自我发展。尤其是德育,侧重于对学生灵魂的塑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从自身做起,规范自我,提高自我。与此同时,教师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丰富的人文情怀去感染学生。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意识,充分意识到德育工作在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积极组织并开展主题鲜明、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思想境界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具体来讲,可以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植树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栽下一棵棵树,这既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能促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在国庆节时,可以组织升国旗仪式或者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要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升华,促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在加强德育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挥领导机构作用,注重优化校园德育环境,积极组织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以人为本,给予学生关怀与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德育工作深入人心,从而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赖光明.青少年流行文化与学校德育[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6).

[2]牟宏玮,简福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道德教育[J].教育探索,2005(10).

[3]庆挺.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3(08).

上一篇: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研 下一篇: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课堂问答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