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及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3-02 02:59:29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及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及相关性。方法 整群收集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创伤骨科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疼痛控制,对照组51例,不予以疼痛控制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并分析相关性。 结果 采用数字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1.8±1.1)分,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6.1±1.3)分,观察组缓解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创伤骨科;疼痛控制;舒适;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1(c)-002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 with pain control and correlation. Methods 102 trauma orthopedics cas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1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ain-control intervention,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The degree of pain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NRS wa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ain degree. Before the surgery,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ree days after surgery, the NR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8±1.1) points, and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6.1±1.3) points, which showed that the remission of pain was much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Trauma orthopedics; Pain control; Comfort; Correlation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由各类事故造成的伤骨科患者逐年增加。在创伤骨科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疼痛一直伴随着患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由于创伤有突然性、病情重、病程长、恢复慢、活动受限等特点,在加上患者的心理反应对疼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患者的身心受到了双重伤害[2]。该研究收集该院创伤骨科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2例患者,对患者分别实施疼痛控制和不予以疼痛控制,对患者在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床上骨科收治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51例,男患者29例,女患者22例,年龄在15~56岁,平均年龄为(36.1±2.5)岁,其中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16例,骨盆骨折8例,手部骨折13例。

观察组51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24例,年龄在14~62岁,平均年龄为(38.4±4.2)岁,其中上肢骨折19例,下肢骨折11例,骨盆骨折5例,手部骨折1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研究,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诊断、治疗、康复期间,采用常规方法,对疼痛情况不予以专门的控制。

观察组患者在诊断、治疗、康复期间,采用疼痛控制,具体方法如下:①药物止痛控制:为防止疼痛的发生,可采取预防性用药,使用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丙泊酚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318),预防性用药对于疼痛性质明显,疼痛原因清楚的患者使用效果最佳。在采用药物止痛时使用自控止痛泵,不仅对药物的剂量进行控制,定时限量给药,还能调节滴速,是防止发生药物中毒剂量有效装置。②技术性止痛控制:这种控制疼痛的方式是使用皮电动神经刺激仪,将电极附在皮肤上,将脉冲传导至人体,使人产生舒适的兴奋感、轻叩感与按摩感,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若患者的疼痛为顽固性,那么可以在硬膜外腔注射局麻药物,通常注射的药物为吗啡或丁卡因,注射时控制药物剂量,1~2 mg/次,注射1次起到镇痛的时间能够达到16~24 h,可以反复使用。③心理护理控制: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全面的评估。先稳定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产生疼痛的心理因素,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解释病情,并说明诊断、治疗、康复的过程,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程度,从而缓解由心理情绪导致的曾敏性疼痛。此外,医护人员在不伤害患者自尊心的前提下,给予患者应有的尊重和同情,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高患者锻炼自觉性,保证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④去除导致疼痛的原因:导致患者发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胸部外伤的患者因咳嗽或深呼吸震动引发的疼痛,可以用手掌轻轻按压伤口胸壁,或用胸带固定伤处,通过减轻震动缓解疼痛,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⑤皮肤刺激控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冷敷、热敷、按摩、震颤以及使用搽剂进行刺激,能够缓解疼痛。这是因为冷敷能够对局部产生麻醉的效果,从而减轻炎症性的肿胀;热敷能够对肌肉发生痉挛予以缓解,增加局部的血流供应;按摩和震颤则是通过物理性刺激,增加血流,进而舒筋活血减轻了疼痛。⑥中医止痛控制:我国传统的针灸止痛在临床上也具有显著的疗效,止痛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实用。

1.3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使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对自身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评分要做到客观性,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3]。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当天及手术后的3 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创伤骨科患者在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由于创伤导致的疼痛时不可避免的,而且不同程度的创伤引发的疼痛程度是不同的。疼痛不仅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还对患者的机体状态、精神状态、心理状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容易使患者出现创伤反应后应急综合征[4]。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接受治疗手术后的2~3 d是疼痛程度最为强烈的时期,因此,对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便于对患者疼痛进行控制,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

该院该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第2天和第3天疼痛程度分别为(2.3±0.9)和(1.8±1.1),低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第2天和第3天疼痛程度(5.7±0.2)和(6.1±1.3),经分析发现,患者的疼痛程度与下面几点因素有关,一是与意识和注意力有关,患者在失去意识不会感觉到疼痛,而在注意力集中时,能够放大疼痛感,在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时,反而感觉不到疼痛。二是与痛觉阈有关,痛觉阈引发疼痛的刺激强度最低,也就是感知疼痛程度强度最低,健康人的感知痛觉能力具有相似性,但当机体出现炎症时,会导致痛觉阈下降,而局麻、神经系统损伤或中枢止痛剂能够提高痛觉阈,并且在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和暗示的方法同样能够降低疼痛程度。三是与暗示和催眠有关,暗示能够对痛觉产生影响,通常在手术后使用安慰剂进行止痛的患者,在集中注意力和强烈暗示下,能够快速被催眠。患者在被催眠后,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注意力集中,从而削弱了疼痛带来感觉,感觉不到伤害性的刺激。四是与情绪有关,当患者的情绪中充满了悲观、失望、焦虑、恐惧、紧张时,都会降低痛觉阈,而愉快的情绪、兴奋的心情、自信满满都能提高痛觉阈的值。五是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有关,每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程度是不同的,对疼痛的理解力和态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同样程度的创伤会造成不用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疼痛程度。

该研究将102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疼痛控制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疼痛控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在手术后第3d,患者的疼痛程度为(1.8±1.1),而对照组患者情况相反,随着时间的延长,疼痛程度逐渐增加,在手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为(6.1±1.3),与鲁琪[5]等人在“急诊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的研究结果患者在手术第3天,采用疼痛控制的患者疼痛程度为(1.6±1.3),未采用疼痛控制的患者在手术第3天疼痛程度为(6.3±1.5),两个研究具有一致性,说明采用疼痛控制能够明显缓解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中,要充分重视疼痛对患者造成伤害,在分析造成患者疼痛因素时,要对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高超.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与相关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下旬刊):4246-4247.

[2] 孙胜男,张春玲,高小雁,等.骨折患者疼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50-251,270.

[3] 王峻,吴志群,楚丽娟,等.临床路径在创伤骨 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运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74-2275.

[4] 肖春霞,李建军,乔秀娟,等.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380-1381.

[5] 敬杰.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5):244-245.

[6] 胡益.个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初探[J].医学信息,2013,19(16):497-498.

[7] 陈永光.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及相关性分析[J].医药前沿,2015,22(10):364-365.

[8] 鲁琪,韩一生.急诊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8-10,14.

(收稿日期:2015-08-20)

上一篇:放弃让你委屈的美德 下一篇:血管腔内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