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02 11:17:38

“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素质教育强力推进的今天,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益呢?我校积极探索了“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探究质疑――思考、交流反思――归纳、系统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我校教学的一大特色。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它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

一、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

学案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层次性、指导性,发挥“导读、导学、导听、导思”的作用,使学生能在方案的指引下开展自主学习,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学案设计主要从“学”“思”“用”三个方面入手:

“学”:涉及到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遇到哪些疑惑等问题。“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项:一是为学习新知识预热、铺垫的助学资料,以此温故知新;二是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通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认真思考、自主解决的应知应会的新课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三是附在问题后的方法提示、学习要求;四是解决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增强授课的针对性。

“思”:是在“学”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且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小组合作探究特点的一个环节。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围绕教材和课标设置一些具有延伸、拓展、探究性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分层设计学案,内容尽量具体明确,能力训练逐步深入;要指出探究问题的方向和所使用的方法,并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完成情况的不同要求。

“用”:顾名思义就是学以致用,在“学”和“思”的基础上以实践操作及试题训练的形式巩固和检测所掌握的知识。题目设计要由浅入深,力求覆盖本课所有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要联系高考,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学案要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基础习题和简单的综合题由小组合作完成,较难的习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也可以超量配习题,增大课堂容量,以此解决尖子生“吃不饱”的问题。

每个导学案最后都有“学习反思”,主要是按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归纳知识线索及方法规律,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应注意的问题,并注重构建知识网络。

二、让生物课堂充满趣味性

生物课堂只有充满趣味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知识面广,储备很多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生物小知识,这样才能在讲课时信手拈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

1.在讲相对性状时,在学案“思”中可以设问:(1)左撇子和右撇子是相对性状吗?如果是,男人多还是女人多?(左撇子男人比左撇子女人多一倍)(2)每个人的指纹都一样吗?是相对性状吗?(一般说来,男人的指纹“斗”型的多,女人“簸箕”型的多)

2.讲营养物质代谢时设问:动物的脂肪都是蛋黄色的吗?(动物的脂肪大都呈蛋黄色,唯独鳄鱼脂肪是绿色)

3.讲无机盐的作用时设问:缺碘患什么病?水中蝌蚪一旦缺碘会怎样?(水中蝌蚪一旦缺碘就不能变成青蛙)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之中,进入轻松愉悦的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大胆放手,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身心发展的主体,还是自主学习的主体,进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三、在教学中注重反思和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主要从参与学习过程、发现和运用知识、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此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并及时优化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纪律,包括出勤、课上表现;二是学习过程,包括导学案完成情况、课上展示和质疑环节的表现。评价项目虽然看似简单,但评价内容全面具体且重视过程。这种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等情感的表达,关注学生科学探究和动手动脑等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团结、合作、倾听等品质的形成。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和激励之外,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注意做好导评工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价信息,指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和评价出现的问题。每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要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测情况录入评价中。

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教师也需要不断进步。在教学改革的路上,需要我们下大气力研究导学案设计、教学流程、小组建设、课堂评价等,努力克服困难和不足,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上一篇: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 下一篇:巧设环境、艺术指导,让区域活动更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