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注册资本制的缺陷及完善

时间:2022-03-02 07:58:36

我国公司注册资本制的缺陷及完善

摘 要:世界公司法立法中产生了三种公司注册资本制:法定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中国历来采取法定资本制,2013年公司法修改中,虽然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仍未跳出法定资本制的桎梏。这有悖于我国国情和世界立法趋势,而且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公司注册资本制应从法定资本制改为折衷资本制,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关键词:注册资本制 法定资本制 缺陷 折衷资本制

一、公司注册资本制概述

公司资本制度是立法围绕股东缴纳出资行为而创设的一系列实体规则和程序要件的总和。在公司法的发展历史上,英美法系创立了授权资本制,大陆法系建立了法定资本制。法定资本制注重交易安全,授权资本制则具有灵活、效率的优越性。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立法,为了吸取两种制度的优点,弥补两者的不足,又形成了折衷资本制。它在公平、安全与效率之间寻得了平衡,既做到了兼顾公平、安全,又把效率优先的原则贯彻到公司资本制度中去,因而具有前二者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必将成为各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最佳选择。

1、法定资本制度

法定资本制是指公司在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对公司的资本总额做出明确规定,并且必须由各股东全部缴付完毕,否则公司不能成立。严格的法定资本制本身存在弊端,主要包括如下三点:首先,资本确定原则要求公司在设立时就一次缴足大量资本,这使公司设立变得困难;其次,公司在设立之初,由于经营活动尚未完全开展,可能导致资本的积压闲置;第三,由于公司资本在设立时一次发行缴付完毕,而在公司将来如需增加资本时,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繁琐的增资法律程序。

2、授权资本制度

授权资本制是指公司设立时,需要在章程中注明注册资本总额,但发起人只需认购部分股份,公司即可正式成立,其余的股份授权董事会根据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和证券市场行情等因素再随时发行的公司资本制度。授权资本制同法定资本制一样,也有其明显的缺点:首先,容易引起公司设立中的欺诈和投机行为。其次,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为在授权资本制下,章程规定的公司资本仅仅是一种名义资本,公司的债权人承担较大的风险。

3、折衷资本制度

折衷资本制是介于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之间的一种折衷资本制度。折衷资本制既有法定资本制保障交易安全的优点,也有授权资本制公司设立方便,运作灵活的优点,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现代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趋势。

二、新修正案的资本制的定性

201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正案,做出了以下的修改:首先,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其次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取消了首次出资比例以及货币出资比例限制。第三,简化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公司登记时,不需要提交验资报告。

那么,新公司法规定的是哪种资本制?让我们来做分析:

1.首先,新公司法采用的是与原公司法同样的"认缴"的概念。认缴就是"承认缴付",并非"实际缴付",原公司法第3条的规定并没有被修订,表明我国公司奉行的还是注册资本"一次性发行"的原则。

2.我国的新公司法并不属于这两者。原因在于:(1)首先,并没有明确授权董事会随时发行新股,因为最初的认缴的股份已经发行完毕。以后再超额发行,需要股东协商一致修订章程的注册资本。(2)其次,并没有明确首次至少必须缴付1股,剩余部分再在规定的比例和期限范围内授权发行。

尽管新公司法局部取消"最低法定注册资本"的规定、取消了"分次缴付"期限的规定而已,将何时实缴交由公司自己决定而不是公司法强制规定。仍属于法定资本制。

三、新公司法存在的缺陷

1.法定资本制的固有缺陷没有得到根除

法定资本制因其门槛高、资金闲置、退出困难和手续繁琐等种种弊端而饱受批判。新修正案虽然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股东仍然要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分期缴纳期限的取消并不意味着股东分期缴纳义务的免除,股东仍然承担较重的出资负担,这有悖于较少障碍便于公司成立的初衷。此外,法定资本制下的退出困难和程序复杂虽然得到了缓解,但较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仍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考虑资本制本身的合理性,而只是一味地予以修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在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上的冒进

法定资本制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债券担保,在效益与安全的价值冲突面前,法定资本制侧重其安全价值,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加以安全。美国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因为其公司法追求效率、崇尚自由和便利,有判例法和健全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予以支撑。中国没有判例法,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尚不成熟,不具备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条件。

3. 改革的不彻底带来的其他问题

(1)根据新修正案的规定,可以设立1元公司。但是,公司需要的运营资金不可能只需要1元,如果章程这样规定,公司在以后增加资本时还是会面临修订注册资本1元的事情。所以,实务中 "1元"公司意义并不大。

(2)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新公司法并没有规定任何有关的限制,即是说,股东不需要缴付1分钱就可以设立公司。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一规定带来很大的风险。

(3) 新公司法第29条:"股东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意味着设立和增资都不需要验资了。外部债权人如何判断公司股东是否已经实缴了资本?是否需要增加公司披露的强制义务?法律并未予以明确。

四、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资本制

1.折衷资本制是中国公司法的最终走向

效率与安全是公司法的永恒目标。折衷资本制吸收了法定资本制与授权资本制的优点,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1)折衷资本制规定有出资总额的限制,可以避免公司资本不实。(2)折衷资本制允许发起人分期缴纳,既可以避免设立公司筹资困难,又可以充分发挥公司资本的效用,实现公司盈利最大化。(3)折衷资本制规定了发起人首次缴纳股款的比例及其余股款的缴纳期限,比授权资本制更安全,比法定资本制更便利。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纷纷改用折衷资本制。中国的公司法最终也会采用折衷资本制。

2.我国已具备实行折衷资本制的的条件

(1)我国已经具备实行折衷资本制的经济基础

我国公司法实施10年来,公司发展迅速,公司资本制度已经初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德国、法国和日本的市场经济相似,即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相当的比例,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应用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调节经济。这些都说明我国已具备实行折衷资本制的土壤与经济基础。

(2)我国已经具备实行折衷资本制的法治环境

从根本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司法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逐步完善,已经基本形成系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目前我国的执法环境也得到改善,这些都有利于我国实行折衷资本制。

综上所述,中国有实行折衷资本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而,新修正案的改革却差强人意,未能抛弃法定资本制,且遗留了不少问题。随着修正案的生效,其他的公司法司法解释相继得到修改,会导致法定资本制更加根深蒂固,离折衷资本制越来越远,中国公司法的进步将于日无望。因此,当务之急是修正公司法的相关规定,采取折衷资本制,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标.重构中国的公司资本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

[2]王利明.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的若干问题.政法论坛,1994年,第3期.

上一篇:消除就业中年龄歧视问题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情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