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多维教学法

时间:2022-02-28 09:21:57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多维教学法

【摘 要】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维教学法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处在程式化、模式化教学的单一空间里,绝大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对知识的静态传授上,学生没有对文本的直接接触、观照、感受和解读,谈不上自主性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打破语文教学的单一空间,运用多维教学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采用多维教学法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善于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

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学生的新鲜直接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思维的熊熊烈焰。

2. 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辨

在组织争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辨,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

(3)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辨,要引导求“常”。

(4)对疑窦较深的问题,要适当暗示。暗示的方法有多种:①“边缘”暗示。即围绕疑难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的“边缘”问题作设问启发,逐步导入并接近问题的核心。②“原型”触发。即拎出一般人头脑里常有的原始想法,再把它推到眼下新问题、新现象的特定场合下加以审视,就容易发现思原型维的缺漏的荒缪。③设疑暗示。即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难,打开通的真理的闸门。

3. 善于抓住时机,点拨指导

常见的点拨有以下几种情形:

(1)直观性点拨。即教师提供与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某点上有近似或间接联系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思维畅通。例如《梅花魂》一文中,有一句祖父说的话:“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请同学站起来示范读。他的朗读声音流畅轻柔。听了他的朗读,教师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读得很通顺,也能舒畅。稍做停顿,老师再点拨:但请想想,祖父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很平静地说吗?请再读书。一会儿,学生就恍然大悟:要用高亢的声音读,因为祖父的心情是不平静的,是激动的。学生边练边体会,从而对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情境性点拨。即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新感的境界,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去探求解决问题。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让学生通过体验,再设置不同形式的读,恰到好处地进行层层点拨、步步递进,不仅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心情,更是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课文的情境,心有所感,神有所悟,仿佛自己就是作者,从而更加心潮澎湃地投入朗读,掀起课堂教学高潮,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震撼,心灵的洗礼,体味文章所蕴涵的感情。

(3)联想式点拨。即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由此及彼,探本求源。这就像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弗来明从葡萄菌突然死亡发明青霉素那样,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语文课上的连续提问便是递进式点拨的表现之一。

(4)迁移式点拨。这是启发学生从已知问题去思考与之相关的新问题的一种方式,这种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实现思维的“迁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不会思考的人,是不会学习的。成绩不好的学生,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几乎是相同的,那就是学习过程中不会思考,不会提出问题来。当然,他们不是不想提问题,而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提不出什么问题来。宋人张载曾经说过:“在可疑处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需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

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引导他们不断开启思维的闸门,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在点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可从两方面入手:求同与求异。求同,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例如,讲完一篇习作的线索,可以归纳出习作“线索”的多种方法。求异,就是引导思维者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例如,教说明文《假如没有灰尘》可与《新型玻璃》比较;教《落花生》可与《钓鱼的启示》比较;教《梅花魂》可与《难忘的一课》比较,等等。让学生从体裁、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提高鉴赏能力,实现思维能力的延伸。

(5)诵读式点拨。即在朗读中对学生指导,以此增强记忆,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体现凤辣子的巧舌如簧、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如果光凭教师去讲,去分析,是无法使学生体会每句话的潜台词的。只有学生反复朗读并从中一次一次地点拨,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而理解力的提高也就标志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要积极地适应“学”,积极适应则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即教师不但能在组织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而且能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等消极因素,并根据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具体情况,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和容易理解的方法,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使他们的思维态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多维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美感境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的框架程式,使学生思维的通道完全敞开,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牢固。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成为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因为它一反传统知识传授的注入式、平面式,而改为启发式、主体式,思维完全置于开放有序的系列之中。让学生通过多维教学来提高语文的素质和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条件。

收稿日期:2013-08-10

上一篇:浅谈中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角色的转变 下一篇: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