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命脉

时间:2022-02-28 05:41:03

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命脉

摘要: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我们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利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一个活跃、慈爱的语文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得当,课前精心准备;让学生唱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优美的导语设计、课堂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等也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手段 融洽和谐 精心准备 学生主角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语文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呢?所以,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朱智贤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语文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因此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情绪

1.适时把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与学生玩“剪子、包袱、锤”的游戏来确定组别回答问题;在复习古诗歌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词和文言文,他们会感到紧张而又有兴趣,学习也就不感到疲惫,该背的内容也能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此外,我还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就把握了人物的性格。有了这些游戏贯穿于课堂之中,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感兴趣,课堂教学自然就可以高效。

2.利用网络媒体,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媒体网络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会感觉到很新鲜,教师只要切合时机地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媒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能使具体事物更生动,能使具体事物更具有感染力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就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示出了在媒体网络中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描绘的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并分别配上柔和的音乐,把学生的感官调动了起来,使学生在图文并茂中融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3.从课本中延伸出去,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技能,养成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从课本中延伸出去,组织学生开展与语文有关的交流与辩论。例如,我组织学生进行猜谜、填诗、补词、写对子、成语接龙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收集材料,还能活跃他们的思维。此外,我还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武松打虎、空城记等。

二、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一个活跃、慈爱的语文教师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说明,学生喜欢这位教师,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感兴趣,就会学好这门课程。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提高效率的核心因素,师生关系融洽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师生互相尊重

要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一是体现在肯定学生的进步上。每个学生现阶段的点滴进步都是他未来人生发展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适当给予肯定。教师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激励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今天的一小步,可能是明天的一大步。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

2.教师“权威”的正确定位,是建立师生融洽关系的保障

学生是自由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与“权威”的教师是平等的关系,而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不能高压强制让学生服从,而应多尊重学生的反馈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自。这样,教师的权威才能建立。在学生眼里,理想的教师是能维持秩序又不过分严厉,公正无偏私,讲课清晰有趣,能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友好而又有耐心。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能真正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3.融洽的关系体现在师生相互理解

理解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作为学习者的心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家庭成长背景等各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一些误解,减少许多隔阂,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达到有效合作。

三、课前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农村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调查学生。教师在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两个“必须”。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情况,不能随意拔高学习要求。要求拔高了,学生无所适从,就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必须做到学生已掌握了的知识不要再重复。因为重复学生早已理解的内容,不但耽误了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前备课时,教师要妥善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旧知与新知的关系。

四、让学生唱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不能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而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体验到发现新知识的新奇感和完成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起“我能够独立思考,我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获得知识,这也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硬把知识强“灌”给学生的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唱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要素还有很多,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能吃透新课程理念,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确定每一个课时的大致目标,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等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由一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