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第三极

时间:2022-02-27 05:27:38

地球的第三极

如果有一天,当我的记忆变得模糊,影像与文字将是我旅途时光的火漆封蜡。那些在梦想中行走的感动和震撼、思索与遐想、启迪抑或共鸣,终将定格在一幅幅美丽的照片中,梦想于是照进了现实。

当我站在喜马拉雅与冈底斯相聚的地方,遥远的地球第三极――阿里。在的最西端,跨越1600公里的距离与拉萨相望,我从未难以割舍地留恋过一个地方,像遗失千年的恋人般,如阿里这样。

当我面向苍茫的雪山,聆听着苍鹰展翅盘旋,骏马在草原起舞,信徒膜拜着圣山,喇嘛诵经、经幡招展,对自然的敬重与崇仰似乎让我望见了高原先民年代久远的信仰观。

怀揣着这份感动,像一位游吟诗人,跨越了无人区的最边缘,我来到苯教部落――文部,藏语意为“牛奶泡”。煮沸的牛奶泡鼓起、消失,又鼓起、又消失,寓意象雄和苯教的大起大落、多舛的命运。作为藏地最原始的宗教形式,苯教兴盛于象雄古国,得地利之便,兼容包收了来自南亚、中亚的宗教思想,其神话的固定模式,神界与魔界对立,神最终战胜魔,在佛教传入之前,苯教在高原上居统治地位。而“苯”,代表着人对自然万物最初的较为朦胧的认识总和。信奉苯教的文部人相信他们是象雄古国的后裔,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地方之一,世世代代地守候着苯教的神山圣湖,达果雪山和当惹雍错。

在这个久负盛名却又难以抵达的旅行圣地,到达这里的公路像古象雄国的历史一样扑朔迷离。这里有一整部待考的历史,它与藏族的早期文明有举足轻重的关联;这里有众多浓雾覆盖的谜团,有不明年代的遗址、传说,有根深蒂固的苯教传统与民间哲学;这里是羌塘高原的腹心地带,海拔4700米,却神奇盛产着青稞。

若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圣湖的话,当惹雍错就是我的不二选择。湛蓝的湖水透露出不同色调的蓝或绿,远处的达果雪山云朵缭绕,神秘深远,如梦如幻。传说,当惹与达果是一对依偎了千万年不离不弃的夫妻,在荒芜的藏北,孕育出了湖岸一带特殊的小气候,使与圣湖为邻的文部村成为整个藏北唯一可以长出庄稼的地方,半封闭的状态让这里保存着纯朴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野生动物与人和平共处。在卫星地图上,我清晰地看见当惹雍错平缓的西岸,由高及低一圈圈层次分明的古湖岸线,像年轮一样正在讲述着一部藏北湖泊发生发展的消亡史。

当我回望,似乎看到了百万年前,泱泱古湖与莽莽森林相互交缠,万千生物欣欣向荣,那是藏北的青春韶华。达果雪山峰顶银色的冰雪闪烁光芒,直插云端,张开双臂,深情拥抱婀娜多姿的当惹雍错女神,女神回眸卧靠在达果山神有力的臂弯,7座山峰如7位勇士般守卫在主峰周围,守护着这片寂静神秘的土地。而此时,幸存的湖泊却在一步步接近那必然的命运……

很多时候,我几乎不忍心端起相机,对准镜头,如同自己是一位入侵者,打扰了这片宁静。因为当孤独变成一种美丽,这样的美丽才能够得以保留。这美丽往往是惊艳的,却不该被人知晓。

上一篇:厂商见闻录――百诺篇 下一篇:厂商见闻录――永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