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真实》

时间:2022-08-16 02:10:22

展览地点:see+画廊(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97路B10)

杰瑞・尤斯曼与玛姬・泰勒夫妇的作品里,任何一个单位元素,云朵、湖水、 树木 、蜜蜂、斑马……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这些都是构成真实世界的真实元素。但是两位摄影师打乱了物体原本的规律,在视觉上运用真实的元素把我们带入了另外一个内心的“真实”世界。

这对大师夫妇通过摄影的方式,娴熟地运用他们各自的暗房和数码技术,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潜意识之中的深层奥秘。他们着眼于探索,而不注重逻辑,甚至他们公然否认逻辑。他们执迷于表现戏剧性,以及形式上彻底的出类拔萃。他们用虚构道出了有关世界的真实。很显然,这些奇特的影像超越了任何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它们是对人类自身生存意义的终极关照,也是对“真实”的真实再现。

尤斯曼制作的这些图片并非依靠现今习以为常的电脑技术合成,而是出自传统的暗房制作技法,通过多架放大机将不同底片上的影像叠合在一张画面上,制作形成了“纯手工蒙太奇”的艺术图像。他通过超现实的作品形象地表现了梦境、魔幻、想象、幻觉中的场景,图像中充满了相对传统美术史意义上来讲很荒诞的元素。荒诞的色彩贯穿着他的影像作品,人的部分肢体在图像中若隐若现,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中出现人形,并和其他动物、无机物、植物等缠绕而合成一体。他的作品,即使让我们意识到是将人工制作把一些事物与自然风景合成在一起,也都几乎或者完全看不出拼合的痕迹。

玛姬摄影生涯的前10年致力于拍摄市郊黑白风景和彩色静物,用一个老式的4x5英寸取景式照相机在自然光下拍摄。1996年她开始试着操作平板扫描仪,把它当作另一照相机来运用,渐渐地,她转向完全数码的创作方式。玛姬通过在废纸堆或者易趣网上收集旧照片,择取其中部分图像合成在自己的作品之中,那些旧照片大多是人物肖像――个人照、全家福或者集体照,是当初影楼里还没有自动曝光技术的时候拍摄的原作。她的作品中的空间,就像是天堂、地狱或者某个缥缈空间的闪现。

《莫毅,1995》

莫毅回顾展第二部分

地点:碳14画廊

上海市泰康路210弄5号

本此展览呈现了莫毅在1995年创作的4 个作品系列《消失的风景》、《时间的风景》、《我是一只狗》以及《公共车外的风景》。《时间的风景》将镜头对准中国特有的,几乎每个城市中都广泛存在的老式居民楼,他把典型中国式居住的空间和生活物品做了肖像画的表现,饱含敬意和尊重。《消失的风景》持续了8 年,记录了天津发祥地老城胡同被拆迁的全过程。《我是一只狗》延续了他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摄影精神,倒置三脚架,手拿快门线,行走于最热闹的商业区,每一次按下相机的快门,都像是一只狗对着失控发展的社会“嚎叫”。《公共车外的风景》作为对《摇荡的车厢》和那个年份的呼应,标志着社会性的莫毅正式回归到他自己的艺术原则里――息息切动社会和人的脉动。

《这里有人》

帕特里克-瓦克的中国肖像摄影

地点:艺术+上海画廊

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370号河滨大楼

摄影师帕特里克-瓦克(Patrick Wack)1979年出生于法国戛纳,他自学成为摄影师,从2006年起工作并生活于上海。他的这次个展主要展示了他在中国重庆、内蒙古、和云南拍摄的12幅最新肖像摄影。他选取最平凡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形象,以及典型的周围环境,将其与拍摄的内容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越其物质生活本身的东西。在烟雾袅绕的动物园的水泥路边,或是在山中葱翠的草木间流淌的小溪边,瓦克把人物以及不断变化的中国文化和地理环境放在一起,在脸孔、景色和光线中寻找美的意境。

《土耳其视觉艺术展》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本次展览是2013年中国“土耳其文化年”框架下的重要展览项目,是文化年的收官之作,也是对2012年中国文化部在伊斯坦布尔举办的《印象敦煌――中国文化大展》的回访。展览汇集了土耳其当代优秀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陶瓷、动漫、摄影、多媒体、美术设计、建筑设计、舞台美术等众多门类,以及装饰彩绘、地毯制作、土文书法、花砖艺术和图书装帧等多种传统艺术创作形式。我们在欣赏土耳其艺术家杰作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土耳其文化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上一篇:“快活”的一生 下一篇:高中政治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