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

时间:2022-02-27 02:48:17

试论《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战国策》中对于各种类型的人物都有着生动的刻画,虽然女性这一形象所占比重小,但也不可小觑。本文通过对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进而来探讨这个时期女性所特有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战国策;女性;形象;意识

在先秦史传文学中,《战国策》以其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大放异彩。在六百多个的《战国策》人物,我们可能很容易被“一言以兴邦,一言足以亡国”的策士说客所吸引,却忽略了社会成员的另一个主体――女性人物。《战国策》对女性人物的着墨并不多,粗略一算,前后大略写了22个人,其中有姓名的13人;无姓名人物6人;还有3位虚拟的人物。虽然数量少,但却能够小中见大,管窥一幅鲜明生动的战国时期女性生活图。本文将着重从《战国策》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这两方面作一探讨。

《战国策》中的女性人物分为王后嫔妃和平民女子两种,身份的单一却没有导致人物形象的单一,不同的阶级地位、社会政治处境和生活环境,使她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寻常,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我们姑且将她们分成以下三种类型进行分析。

一、手握大权之太后系列

太后形象是《战国策》描写最为生动的女性形象系列,特别是其中崇实尚利的秦宣太后、政治家赵威后和果敢智慧的齐襄王王后。她们作为太后,无一例外,都参与了国政,就是在为政治国的同时,展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如秦宣太后,她生前与魏丑夫,而且在“病将死”时还特别出令:“为我葬,必以巍子为殉。”不仅仅揭露了她个人的自私残忍,更是反映出整个剥削阶级腐朽丑恶的灵魂。而赵威后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光辉政治家形象。作者既写了她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同时也写到她作为母亲呵护儿子安全时那种自私的母爱。在她身上,实是明智与昏昧、伟大与渺小、心胸宽广与自私狭隘的统一体。正是作者带有思辨色彩的刻画,才使得赵威后这个女性形象更加真实和自然。在所有女性形象里面,齐襄王王后可以说是最熠熠生辉的一个,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果敢、智慧的气质绝不比那些能左右国家命运的策士说客逊色。她对爱情独具慧眼并且大胆追求、义无反顾;她能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关系,权衡利弊,区别对待。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与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软弱无知、受欺凌、受迫害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

二、明争暗斗之后妃宠姬系列

在《战国策》中,后妃争宠的一共有三个人物:郑袖、阴姬和江姬。《楚二》和《楚四》中的郑袖,就是从一个软弱无知的女子,变成一个阴险狡诈的妇人。第一次当她面临失宠危机的时候,她的反应是六神无主,手足无措。第二次是楚,怀王有了新欢魏美人,此时的郑袖不再是软弱被动地受人摆布,而是主动出击,使用“挑拨离间”之法害魏美人被割去了鼻子。《战国策》中的后妃宠姬还有魏美人、南后、韩美人、君之夫人。后宫争宠的斗争是激烈严酷的,作者同时写出了她们的不幸命运:有的沦为男性在政治活动中随意的交易品,如韩美人;有的因为过于单纯而遭人陷害遇祸,如魏美人。

三、人生百态之平民系列

《战国策》中提及的下层女性约有15位,充分展现了战国时期平民女性的生存状态。受战国时期重利崇计思想的影响,下层社会中也有一些“重利”的女性形象。苏秦妻、嫂、母亲即是其中的典型。苏秦事业处于低谷时“妻不下V,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而事业成功后,他的妻子是“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葡伏,四拜而谢”。这两人行为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让苏秦不解,他嫂子的回答可谓一针见血:“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下层女性中也不乏刚毅勇敢的形象。如聂荽,用牺牲自己生命的形式,来彰显弟弟聂政的美名,以期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也有个性率直朴实的女性,如《宋卫策・卫人迎新妇章》中的新媳妇,即是能代表大多数劳动人民善良、细心、朴实的形象。

《战国策》中的女性,全面展示了战国时期女性的整体风貌,在这样一组多姿多彩的人物群像里还焕发着逐渐苏醒的女性意识。

《战国策》这部书里涉及到的二十多位女性不管是正面形象还是反面形象,无不体现出了战国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女性意识是“自我的女性意识”,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自身所蕴涵和体现出的女性独立自主的不附着于男性的精神气质以及在性别自醒观念下男女平等的平权意识。

这一时期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对权力的热衷。最为突出的当然是太后形象。战国社会受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女性的权力意识随之大兴。《战国策》中太后大多直接或间接“执国柄”,从对男性的单一依附关系中挣脱出来。并且她们对政事的治理表现出不亚于男性的智慧和谋略。如《齐策四》中,齐国使臣发出了“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的责问,赵太后毫不退让,针锋相对,一连用三个反问句加以反驳:“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合本而问末者耶?”在当时,虽然“民”是被统治阶级,但只要是稍微明智的君主都知道,如果否定了民本思想,也就等于抛弃了自己的子民,也就会动摇统治的根基。再如齐襄王王后,辅佐儿子勤修内政外交,使齐国获得“四十有余年不受兵”的安定局面,在战乱不休的战国末年,实在是值得称道的政绩。

其次表现在对的渴求。典型例子当数秦宣太后。秦宣太后与魏丑夫生活,甚至在处理政事上还以作比,她无视道德理性,在心理和行动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欲望。秦宣太后这一性格向来被批驳为荒淫、鄙俗等。但从人性的角度看,这正是她对人的本能的一种毫不压抑也毫不掩饰的自觉追求。

此外,苏秦邻居之妻在丈夫远出做官时与人私通,楚人之妻面对邻人的迎而不拒,孟尝君夫人敢于背叛孟尝君与门下舍人发生私情等,皆是受到本能冲动的驱使。

最后,这种女性意识还表现在对生存价值的追求。受战国时期游侠风气的影响,一些女性表现出了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的人生观。她们宁愿留名青史也不愿苟活于世。如聂荽在弟弟聂政为报答严遂知遇之恩刺杀韩傀失败后,为了让弟弟“显身扬名”,也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聂篓在上报了弟弟之名后选择了“亦自杀于尸下”。另外,还有齐襄王王后这样一类女性,她们能够冲破传统,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当太子法章改名换姓逃到他家作佣人时,齐襄王王后在不知道其身份时,便能摈弃传统门第之限,以太史千金身份和其大胆相爱。这在“娶妻如何,非媒不得”的时代,无疑是思想解放的大胆举动,也是她作为女性对自我幸福生活追求意识的觉醒。

《战国策》之所以体现出如此强烈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和当时的社会思想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战国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自由、张扬个性的“百家争鸣”时代。社会思潮、言论环境自由、开放,人们的思想没有过多的束缚。就是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中,《战国策》中的一些女性因而体现出摆脱传统礼教束缚、尊重个性解放、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和作者也有很大关系。作者深得纵横之术,传统礼教对其束缚甚小,世俗文化对其影响很大,其笔下的女性因而具有了初步现代意义的女性意识。

参考文献:

[1]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上、中、下)[M],中华书局,1990年2月

[2]熊宪光:战国策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4年

[3]刘向:战国策(上中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郭预衡:历代散文丛谈[Mj,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4]郭预衡:中古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上一篇:如何做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 下一篇:贝拉.巴托克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大提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