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时间:2022-10-27 03:13:42

试论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曹禺,是一位关注中国女性问题的作家,他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歌颂了被压迫被损害妇女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本文通过对曹禺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了两类不同女性人物的性格悲剧及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并深入分析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性文学;传统;叛逆;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在现、当代擅长描写女性的作家中,曹禺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代表。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她们虽然处于男权统治下的“闭锁世界”里,但她们总是勇敢地去抗争,不肯屈服于神秘的天道的捉弄、命运的安排。她们在面临人生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忍、顽强,她们在试图保护自己的同时还兼济他人,使女性人物更具有了人格与人性之美。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可大致分成两个系列。

一、牺牲自我富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

在曹禺的剧中,以侍萍、四凤、愫方、瑞珏、鸣凤为代表,她们集中国文学传统中“贤妻良母”于一身,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相夫教子、甘当配角、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她们是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也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爱人和母亲。也有论者认为,曹禺笔下女性形象和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天使型女性有契合之处:是美与爱相结合的受难天使,可以称之为“女性天使”形象。笔者认为,这些人物的塑造,对中国和西方传统文学有所借鉴,是很自然的,但决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出自作家对中国封建传统的极度愤懑,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艺术匠心的运用。

一九四二年曹禺将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为剧本《家》。与原作相比,这个剧本在情节方面有新的拓展。巴金的小说着重在青年人对封建家庭和旧的秩序的反抗和奋斗,曹禺的作品则着重对大家庭的腐化和旧的婚姻制度的揭露。而瑞珏这一牺牲者的形象却可以说是新的创造。瑞珏在原作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在剧本中却始终是性格鲜明的主角,作者将她与觉新的关系和心理变化写得十分细腻。剧本由她结婚开始,到死亡结束,作者着重表现她内在的坚忍与坚毅,瑞珏性格中最具有诗意和最闪光的地方,是她面临巨大精神压力和恐怖的厄运时,从她心里流露出对丈夫深情的爱和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在封建宗法制度的压迫下,瑞珏被迫离家分娩,面对死神的威胁,她以强装的笑容来掩藏自己的巨大悲痛,安慰丈夫。她对人生是那么留恋,在弥留之际还在憧憬那“夫妻偕老,儿女满堂”的天伦之乐,盼望着那冬天过后的“春天”。她不是没有反抗精神,她的反抗是以柔中带刚的独特方式呈现出来的。因此瑞珏的性格中蕴涵着浓重的悲剧因素。同时作者通过这一悲剧人物的塑造,挖掘和颂扬了中华民族妇女的传统美德,深化了我们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认识。

二、追求自我富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曹禺戏剧中的另一类女性是以繁漪、花金子、陈白露为代表,追求实现自我、对封建传统道德富有叛逆精神。如果说前一类形象来源于传统文学,这一类则是“五四”狂飙精神的凸现。这类女性富有叛逆精神,她们向往自由,锲而不舍地追求爱情,她们蔑视舆论,我行我素,张扬意志,彰显个性。她们对现实——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无力自拔,既有所醒悟但又苦于无路可走,最终只能被黑暗所吞噬。

曹禺在对《雷雨》中繁漪的塑造上,显示了非凡的艺术才能。繁漪是一个要求个性解放的畸形代表人物。她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渴望,但她性格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力图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作者在剧中着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她既是封建家庭的受害者,又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在周朴园、周萍父子两代的欺凌、侮辱下,在爱、恨、情、仇的纠葛中,繁漪同他们的激烈冲突终于爆发了,结果使周家这个所谓体面家庭的“尊严”和“秩序”荡然无存。从反封建的意义上说,繁漪的变态发展:因爱生恨、由倔强变成疯狂,最终走向毁灭,使人物悲剧的意义更加深刻和突出。作家曾说:“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 (《雷雨》·序)

作家把繁漪的性格塑造成最“雷雨”式的:阴骘怪异,时而敛声息气,时而疯狂爆发,她那畸形的爱情、欲望的冲动,都裹挟着一种闪电雷鸣般的突发性和猛烈性,是因为,作为周朴园的继室,繁漪不甘心为人摆布,厌倦了冷寂阴沉的家庭,在形如枯井的心底却跳跃着一丝如火的热情,她爱上了周家的长子周萍,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在追求憧憬中的幸福的时候,恰恰将自己带入了一个既毁灭着自己又毁灭着别人的处境。这个人物的深刻之处,在于她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个家庭和社会,犹如一个封闭禁锢的黑匣子,是连一点人的自由都不可能的。人性被扭曲异化,美的心灵被扼杀窒息。“雷雨”的世界,是一个令人灵魂战栗的世界。

三、结语

今天离曹禺创作这些剧作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毋庸讳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这是历史进步的必然所使。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当今的时代依然还是“男权”统治的天下,所以才会有世界各地的“女权”运动的此起彼伏。即使在时下的中国,肃清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余毒、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口头上或单纯法律条文上的)谈何容易!只要看一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早已绝迹的纳妾、等歧视女性的丑陋现象现在又沉渣泛起,就足以说明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距离女性解放使命的完成还任重道远。所以今天我们研读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倍感亲切,不仅是作为一种艺术欣赏,还可以加深我们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的不幸和上层社会知识女性的无奈的了解。

读曹禺的剧作给予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的另一个启示,就是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解放,就必须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投身到广大的民众当中去,自强、自立、自信,自己解放自己,不能贪图一时的安逸享乐,或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否则是根本没有出路的。笔者认为,这也是曹禺所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历久不衰的艺术价值和思想现实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曹禺.日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曹禺.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4]曹禺.北京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5]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M].北京:人民文学出本书,2002.

[6]刘勇,邹红.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田本相,刘一军.曹禺评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上一篇:练字矫正,优化个性 下一篇:探索新课改下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