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务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时间:2022-02-26 05:09:57

司法实务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摘要]司法实务实习是法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法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针对传统司法实习的不足,我校从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出发,对司法实习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和操作规程,强调实习环节的完整性,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司法实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对我校实行的“一对一”司法实习模式的优点、所取得的成效及该模式的推广应用进行了综合阐述,以其与各位同行探讨。

[关键词]法学实践教学 司法实习 “一对一”模式

法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如何使法学教学中既有广博的理论阐释,又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是摆在法学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完善司法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法学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的结合开辟了一种新思路,为学生日后从事法律事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司法实习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司法实习(有些学校称毕业实习),在操作中随意性很大,缺乏相关的制度的约束。绝大多数的法学院系都是按照此种做法来实施,要么是在大四的时候,由院系联系好实习法院或检察院,然后安排一至两个指导老师将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则万事大吉;要么就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没有固定、统一的实习基地。由于对学生和指导老师缺乏制度方面的约束,使得大多数的司法实习最后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

基于上述司法实务实习的表现,现在高校中的司法实习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司法实践意识淡薄

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当前我国法学高等教育实践意识淡薄的现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各高等学校思想上不重视司法实务实践教学。我国各高校普遍不重视实践教学尤其是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教育部没这方面的硬性规定及要求;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在教学经费上的高投入要求,客观上使各高等学校不能或不愿过多开展实践教学。

2.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普遍缺乏从事司法实务实践教学积极性。一方面,从时间花费、教学条件准备等方面来说,课堂教学相对实践教学容易开展;同时,教师职称晋升主要以课堂教学时数及科研成果为依据的客观现实,导致教师普遍不愿意从事司法实务实践教学工作,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整体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以及院系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生本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是很高,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没有明确自己的“教师”地位,所以一般只把实习生当来帮忙的勤杂工对待,未对学生尽教、授理论,特别是传授技能的义务,严重影响了司法实习效果。

3.学生参与司法实务实践的习惯及意识严重不足。首先,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学生单纯来源于高中毕业生,缺乏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和意识;其次,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养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应试心理,使学生无法认识到司法实践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再次,当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宽泛的就业走向同单一的司法部门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不相协调、不相适应,也是影响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二)司法实务实习环节单一,不适应法学专业培养人才需要

无论是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还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法院,在实习环节方面是不完整的。通常是在一个业务庭室实习,不会轮换到其他部门去实习。比如说,法院安排在民庭实习就一直都在民庭实习,而缺乏去刑庭、行政庭、立案庭、执行局、审监庭实习的机会。这就使得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只是就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司法实践,只熟悉某一种类型案件的审判流程。缺乏对多类型案件以及案件处理完整过程的了解。

(三)司法实务实践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当前,因多方面原因,导致法学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无法保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开展司法实务实践教学的教学条件严重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法学专业司法实务实践教学开展所需教学条件包括:固定实习基地、一定数量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等。因专业实践意识淡薄的原因,各培养单位不重视对实践教学条件的投入建设,尤其是对纯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就更为不重视。因此,目前各培养单位在法学专业司法实务实践教学方面都是采取“惨淡经营”态度和操作模式。据笔者了解得知,目前绝大多数开办法学专业的学校在司法实务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的情况是没有实习基地,更谈不上固定实习基地;多数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因以上教学条件的不具备,导致司法实务实践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或者开展质量不高,教学质量整体下降。

2.对司法实务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不够,要求不高,也是教学质量低的重要原因。因对司法实务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培养单位对法学专业司法实务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都显得不足。据了解,大致的情况是前期的管理基本没有,通常是“牧羊式”管理模式,最后基本采用以提交书面实习报告为教学要求,缺乏实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最终使司法实务实习流于形式。

二、我校“一对一”司法实务实习模式的优点及成效

“一对一”司法实务实习模式,是指在固定的实习法院,由那些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各业务庭室的法官每人指导一个实习生,即一个法官指导一个实习生的实习模式。我校法学专业已经建立起来的司法实务实习基地有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双清区人民法院、北塔区人民法院、大祥区人民法院、新邵县人民法院、邵东县人民法院以及隆回县人民法院,与这些法院签订了长期协议,是我校法学专业的固定实习基地。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主要有:

(一)实践教学理念新型,实践育人意识强烈

传统司法实务实践教学理念陈旧,实践育人意识淡薄。而我校司法实习转变了以前的实践教学理念,强化了实践育人意识。

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法学教育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学院及系领导对司法实习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为法学教育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还要教授必备的技能,培养素质,特别是培养法律职业者所独有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法律思维。认识到能力的培养应当提高到与知识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精深的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法律规范的法律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司法实践中灵活运用法律的各种技巧、方法和能力,学会如何与各种人物和机构打交道的能力,学会如何分析、查证事实的能力。而这些是不可能仅仅通过课堂讲授和书本学习就能完全实现的,只有通过更多的实践环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方能真正获得。

另一方面在司法实务实习中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司法实务实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参与案件的处理过程,或作为书记员帮助做庭审笔录,或者是参与立案、或者是参与人民调解等。在案件审理之前,在指导法官的主持下参与案件的讨论、研究;针对某些特殊的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指导法官要求实习生以不同的身份参与案件的讨论和研究,或当事人的律师、检察官、法官,或成为案件的当事人、参与人等,从所处的不同角色去考虑自身的利益,设身处地的分析案件,全力以赴、合理合法地争取对自己有利的结果。通过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听众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实践水平也从消极式的旁听提高到了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加大了实践教学投入,建立了稳固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的开展同课堂教学相比,在场地条件、指导教师队伍、器材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司法实务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充分依赖固定的实习基地、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以及充足的经费等多方面条件的完善。通过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和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司法实务实习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我校政法系法学专业已经在邵阳法院系统建立了长期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学校与实践基地签订了学生实习的合同,以保证教学实践基地的稳定。由于学院及系领导对司法实习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所以在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除了那些日常的实习经费以外,每年还给予3万元左右的实习经费的支持,从而使得实习经费和物质支持有了充分的保障。

我校法学专业的司法实务实习不仅有固定的实习基地,而且实习单位的领导和指导法官也非常重视司法实习。在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的领导之下,各实习法院对于我校学生的司法实习高度重视,全部是一个指导法官指导一个实习生,这种“师徒制”的实习模式,能让法官手把手的教实习生如何处理案件。对于指导法官的选任,也都是由各业务庭室的资深法官担任指导老师,以保证能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谓耐心细致,精心指导。如不仅让学生做一些日常的文书、记录、整理工作,而且在审理案件之前也会和实习生讨论研究案件,让实习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在案件审结以后向实习生解释为什么要如此判决。这就使得同学们在法院实习过程中,不仅对法律程序和法律规范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对法律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于带队老师的指派,也是科学合理的,要求既有强烈的责任心,长期坚守实习基地;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我校带队老师都是“双师型”指导教师,既是律师又是主干课程的任课教师,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解疑释惑。

我校司法实务实习的开展照顾到了实习环节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案件而言,从立案到执行的整个过程,实习生都能亲自参与。对于实习生的岗位,各个实习法院都采取轮流制,由于实习时间较长,所以让实习生在相关业务庭室都实习一段时间。如北塔区人民法院就让有些同学在民事庭、刑事庭以及执行局轮流实习,亲自参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

(三)健全的司法实践教学管理监控制度,使实践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要提高司法实习教学的质量,还必须健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监督和考核机制。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司法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实践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相结合,确保实践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制订了司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确保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健全了教师实践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建立起有效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把教学态度、完成教学任务情况和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个人晋升、晋职、津贴、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了司法实践教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而言,我校对司法实习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是非常健全的,院系两层监督机制的建立对于实习效果的实习有了充分的保障。学校要求司法实习必须按照实习计划进行,与个实习法院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期检查各实习基地的实习情况。系级监督制度也很具体细致,从实习动员到实结大会的召开都很具体细致。要求实习生写好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以及案件的完整的处理过程。要求带队老师写好实习日志、实结以及学生的实习鉴定表等。

我校法学专业是2007年新设置的专业,在院系领导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之下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通过几年的司法实习,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一方面,由于前面两届实习生在法院实习的表现都比较优秀。每一年都涌现除了一大批优秀实习生(为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评选),给法院领导和指导法官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这就为我校以后的司法实习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考录进入了司法系统,由于同学们不仅理论知识学得扎实,而且对于司法实践有了系统的掌握,所以他们在法院能很好的胜任各项工作,如书记员、文案以及审判助理员等。还有些同学则选择了从事律师工作,由于在实习过程中所受到的熏陶而使其公平正义观永存心中,力争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一对一”司法实务实习模式的适用性及推广应用

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比较完整的法学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律专业思维、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应用能力提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但司法实务实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司法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司法实习,在我国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实习模式,决不能让司法实习流于形式,收获甚少。基于上述“一对一”司法实务实习模式的优点,笔者认为可以在开办了法学院系或法学专业的各高等院校中推广。使我们培养的法科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从而为我国的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饶建国,法学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04).

(作者单位:湖南邵阳学院政法系 湖南邵阳)

上一篇:有趣的课堂教学 下一篇: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及其克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