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樟子松造林技术

时间:2022-02-25 06:56:35

浅谈樟子松造林技术

【摘 要】 我国的树种多种多样,而且抗旱性比较强的树种也比较众多。抗旱性强的乔木树种中樟子松也是其中一员。樟子松有特别强的适应能力,在一般作物难以生长的地方,它都可以生长,如在贫瘠的风沙土中,还有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中,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可以正常生在微碱性土壤中生。树木的寿命也是有限度的,樟子松的寿命比一般树木的寿命相对要长些,通常可以达到150到200a,甚至有的樟子松的寿命长达250a。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中,樟子松也是其中之一。因此,根据以往樟子松造林技术的积累,并加上造林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樟子松造林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为以后樟子松造林工作更好地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林业;樟子松;造林技术;栽植方法;保护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都开始兴起,并且其中一些行业发展的十分迅速。林业就是其中之一,并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之一。林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树木,树木的产量和质量与林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林业必须非常注重树木的育苗工作,同时对造林技术也需要非常地重视。只有在实际的造林工作中,合理运用造林技术,才能真正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树木本身都具有抵御低温的能力,而强弱程度各不相同,在众多树木当中樟子松有着相对比较强的耐寒能力,樟子松在特定的时期会休眠,而在这个时期能够忍受-40到-50℃的低温,而在春季生长的时候也能够忍受较低的温度,大概在-6.5℃的左右;樟子松的树冠比较稀疏,针叶比较少而且短小,角质层比较发达、密度小且气孔深陷,表皮细胞致密,能够有效地束缚水份含量高;叶绿素的含量也比较大,积累干物质比较多。因此,樟子松的地上部分水分蒸腾相对较少,能够有效地对抗干旱。下面就来介绍下樟子松的造林技术。

1.樟子松造林技术

樟子松不能在水湿地、排水不良的粘土地进行造林,在土壤含可溶性盐类达0.12%以上的土壤和林冠也不能造林。但是樟子松可以在别的地上很好的生长,如山地砾石质沙土、粗骨土、沙地、阳坡中上部及其它土层瘠薄的地段。特别是在在排水良好、肥沃、湿润的土壤上,樟子松栽植生长的特别好。

在造林的前一年应进行整地。有些地可以随时进行造林,如新采伐地和新退耕地杂草少,土壤疏松的地方;风蚀地造林的时候不整地就可以进行造林;在土壤条件好,杂草少的地区采用窄缝栽植法,但苗木必须蘸泥浆,防止窝根,如苗木侧根发达,最好用穴植法造林。最好在春季进行造林,尽量顶浆造林,多风干旱的地区可选用雨季造林,造林用的苗木应在两周前原床切根,待新根分化,即可起苗,进行雨季造林。

2.樟子松栽植方法

2.1机械造林

在一般平缓或起伏不大的固定沙地上,使成活率达到70%到90%。机械栽植松树苗,栽的深,压的实,同时株行距较标准,效率比高。

2.2明穴栽植法

用锹挖成深35到40cm,长宽30cm之方形坑,将苗木扶立于坑中央,覆土踏实。

2.3簇植法

在50×50cm小块地上,用植树锹呈梅花三角形栽植3到5株苗木,株间25到30cm。在贫瘠干旱的沙地上,适当实行深植比一般栽植造林成活率高10到1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树的生长。通常在二年生换床苗,应深植原地径上5到8cm为宜。

造林当年秋季,凡是幼株死亡不均匀地段或者成活率低于百分之八十五,第二年选择的苗木应比原来幼树稍大,补植的时候要按原来栽植的株行距。

2.4垂直壁法

这种方法在沙地栽松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工效比较高并且操作简单,能够使栽植质量得到保证。方法是小坑垂直之一壁,与挖坑人相对,坑深35到40cm,坑的上口宽30到35cm。坑底宽15cm左右,将松苗扶正于垂直壁的侧边,挖坑人第二坑的土填入第一坑内填满踏实,第二的填入第三坑,进行倒坑栽植,依此类推,每工组每日可栽苗木1000到1200株。

2.5隙植树法

用植树锹做成深50到60cm,上口宽10cm或更宽一些缝隙,将苗根全部放入缝隙中,轻轻抖动一下苗木,使苗根舒展,将苗木靠在缝隙之一壁,再在距第一缝隙8-10cm处,植树锹,深度同第一缝隙,用力先往里搬,再用力往外推把苗根挤深,使下部苗根与土壤密接,最后把第二孔隙填实,再用脚将苗木周围踏实。此法比较简单非常容易就能够掌握,每工组每日可栽松苗1300-1500株。比一般栽植法的工效高许多。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林业发展的速度也更加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木材的需求量也开始不断增大,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林业部门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实际工作当中予以实行此项战略。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给我们生活的家园提供更好的绿色屏障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在林业植树造林的工作过程中必须注意造林方法的选择,造林方法一定要适宜当地的实际情况,使树木的成活率提高,使树木的长势更好,让森林资源的使用真正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于红.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2.

[2] 陈江.河西荒漠区樟子松引种栽培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10.

[3] 刘艳.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及推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01.

[4] 田军,徐国山.樟子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08.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设计队)

上一篇:刍议速生杨树的栽培技术 下一篇: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