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执行力问题研究

时间:2022-02-25 05:01:45

干部执行力问题研究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黄南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提高干部执行力中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试图从对执行力的认识、黄南干部执行力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提高干部执行力的思路与对策。

一、对执行力的认识

所谓执行力,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某一件事的执行力。从广义上讲是指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就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一个人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则是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也即组织、企业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说,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可见,当战略目标确定之后,执行力就成为关键因素。

二、黄南干部执行力现状分析

近日,笔者就干部执行力问题深入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和农村牧区,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研讨、定性分析等方式,就当前干部执行力“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都发生了明显转变,执政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由于区域封闭、观念保守、贫穷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黄南州在干部执行力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庸俗,不思进取。有的干部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从政道德,信奉“潜规则”,热衷于拍拍吹吹、拉拉扯扯、搞小圈子,巧言令色,欺上瞒下,对执行力强的干部热潮冷讽,损害了干部队伍的形象和威望,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影响了机关执政能力建设。

二是本位思想严重,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干部对符合自己意愿或本部门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以各种理由予以抵制或消极应付,这实质上是缺乏全局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是机械教条,满足现状。有些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创新精神,在执行中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照搬照套,既不吃透上级精神,也不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缺乏把上级决策本土化、特色化和创造性执行上级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有的干部常常不思工作,不务正事,上班玩游戏,下班打麻将,人在单位,心在他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不动。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能拖则拖,能推则推,若贻误了工作就想方设法找借口推卸责任,由此导致机关执行效率低下、一些重大决策在执行环节被束之高阁。这种没有执行找借口、执行不力也找借口、出了问题还是找借口的敷衍塞责行为成为机关的重症、顽症,是反映在执行力上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找借口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游离于责任之外,是缺乏事业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的表现。

五是作风虚浮,华而不实。在机关不乏这样的情况:在一个不到10个人的小部门,设有四五个科室,其中有县级干部四五个、中层干部两三个,在这样的人力资源十分紧缺的部门,工作任务自然是应接不暇。按常规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相当的工作量才能确保任务的完成。然而,事实上这些部门的工作流程大多是这样的:正职将工作安排给副职,副职安排给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安排给他的下属。结果是一个单位几乎所有带“长”的中层以上干部人人都在搞协调,个个都在谋宏观,认为自己是领导者,不屑于做具体事,部门主要靠一两个不带“长”的人或临聘人员在运转,整个部门弥漫着虚骄浮躁、华而不实的风气,类似这样的部门不在少数。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作风,只能贻误党的事业、耽误黄南的发展。

六是治政不严,政令不畅。虽然各部门都有一整套的制度规定,但有许多部门的制度规定形同虚设。之所以对制度执行不力,除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外,主要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有一种倾向性:即执行奖励性制度容易,执行惩戒性制度难度大。这主要是由于机关内部缺乏执行制度的生态环境。假如一个部门讨论对干部的奖励,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发言热烈,许多干部都会认为,奖励面越宽越好,奖金额度越大越好;如果是讨论对干部的惩处问题,则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发言人数寥寥无几,假如有一人在会上说情,其他人则一般都不会坚持按规定进行惩戒的观点,讨论的方向往往会向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面转化,最后的结果是不了了之。长此以往,由于缺失了对过失行为的追究,必然导致治政不严,政令不畅。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驱动力不足,目前各部门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公务人员年终视部门经费情况进行象征性奖励,不仅随意性大、奖励额度有限,也缺乏政策依据。由于缺乏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机关普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惩戒机制失灵,目前部门负责人对部属的领导权主要体现在安排部署工作方面,对那些无所事事、大问题不出、小问题不断的干部由于缺乏有效的惩戒依据,加之人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所以,只奖不罚成为机关的普遍现象。三是问责机制实施难度大,问责机制往往是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之后,由专门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启动实施,而对日常工作中大量存在的未造成直接重大责任事故的不作为等行为则难以启动问责机制。四是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不适应形势要求。由于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有限,缺乏对事物发展应有的认知能力、预测能力、判断能力、驾驭能力,致使一些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久拖未决,或因盲目决策导致问题复杂化,给工作造成被动。目前干部队伍存在的执行不力的问题,影响到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对此,我们绝不可等闲视之,必须站在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治庸治懒,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勤奋敬业、形象良好的干部队伍。

三、提高黄南干部执行力的现实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黄南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州委、州政府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在全面分析黄南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科学把握自治州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的勇气,提出了以部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重大牵引力,建设“四大园区”为支撑,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建设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新黄南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宏伟的蓝图,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能否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宏伟的蓝图按行业部门划分成一个个实施方案,再细划为一个个的具体行动,并身体力行地落实 好每一个工作步骤,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干部的执行力强不强。所以,干部的执行力问题也是关系到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能否全面实现的重大问题。

四、如何提高干部执行力

执行力问题,既是一个思想和工作作风问题,也是一个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同志曾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强调:“领导人员要正确地决定每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这无疑是对执行力观点的最生动、最直接的诠释。那么,作为行政机关如何提高干部执行力?我认为,应该从加强学习培训、完善激励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关注工作细节、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创新六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习培训,在提升认知水平中提高执行力。认知是执行的基础,认知的深度决定执行的力度。执行的前提是下级必须明确上级意图,吃透上级政策、规定、决策的基本精神,体察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这就要求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知识渊博才能触类旁通,厚积薄发方能得心应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科学把握全局和上级意图,对形势及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和预测,准确分析问题的实质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在本地区、本部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提升认知水平就要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知识就是力量。每个干部要站在现代管理者的角度,把学习作为终身的要求,通过不断提升思想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把握全局和上级意图的领会力、正确判断形势的预测力、妥善处置复杂局面的控制力、有效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的组织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创新力。

提升认知水平就要加强教育培训。各级机关都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干部内驱力和认知力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经常性开展对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洁从政教育,教育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高度热情和崇高责任感。鼓励干部制定个人继续学习计划,促进其由追求职务向追求知识、从追求文凭向追求能力转变。要完善干部培训机制,以岗位需要为取向、能力开发为重点,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挂职锻炼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组织部门培训与各部门自行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干部关键才能的培训,全面提升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庸者不庸、能者更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才能确保把战略目标转化为落实工作的具体行动。

(二)完善激励机制,在强化责任中提高执行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动力。比尔盖茨这样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在畅销书《做事做到位》中,作者这样写道:“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象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象是地狱。”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他对人生的态度,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他在人生中的表现,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他人生中的成就。作为一个具体工作的执行者,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怎样强化干部的责任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使管人与管事有机结合。目前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管理实行的是按权限分级管理,具体来说,干部所在部门负责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干部的职务任免、调动、处分等批准权分属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纪检(监察)部门。虽然部门负责人对干部有领导权和日常管理权,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对干部职务任免、工资升降、调动、惩处进行有效制约。在这种干部管理机制下,部门负责人对那些“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工作不思进取,借口一大堆”、“消极怠工,敷衍塞责”的干部,除了不奖励或少奖励之外,没有更为有效的制约和处置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一些机关的歪风邪气,挫伤了干事者的积极性。鉴此,应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制定干部 “不作为就腾位”的可操作性强的治庸治懒办法,赋予部门负责人在干部任用、奖励、处置等方面更多的权力,使管人管事有机衔接。二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与评价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就必须从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做起,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改进干部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群众和服务对象评议相结合的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内容与岗位责任制相衔接,注重平时考核结果的运用,实行日常工作备忘审核制度。建立干部考核档案,突出描述工作业绩和工作潜能,加强干部考核的全程跟踪和审查评价。推行自上而下进行考核,上级考核下级,一级考核一级。强化目标考核机构的监督审查职能,每年组织干部对各部门提出的考核目标进行调查审核,针对不同部门的职能特点和工作现状提出科学的针对性强的考核指标体系,防止各部门在提出年度考核目标时避重就轻。建立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制度,注重考核与岗位培训、工资福利、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管理环节的密切衔接,通过严格考核,使干事者被褒扬,碌碌无为者被鞭挞,真正形成团结干事、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在继续实行连续两年考核排末的部门 “一把手”调整制度的同时,建立部门副职和中层干部任用与年度考核挂钩的具体办法,着力解决中层以上干部中存在的不服从、不作为等问题。实行干部考核责任制,保证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客观、公平、公正。三是建立完善干部激励机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和干部实绩档案,制定鼓励创业的具体措施和干部奖惩细则,准予部门拿出一部分公用经费作为干部奖励资金。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范围,使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并努力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条件。四是进一步优化督查问责机 制。对事关群众利益和发展大局的工作,严格责任追究,延伸工作问责,畅通干部“下”的渠道,真正让领导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 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切实提高干部在执行中的约束力。鉴于干部问责机制启动难度大,针对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无所事事、敷衍塞责等问题,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定期查处干部不作为、滥作为等行为,形成有效的压力机制。

(三)规范工作流程,在优化机关运行方式中提高执行力。规范流程就是使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衔接、环环相扣,这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推诿扯皮、确保工作质量的关键。要彻底消除低效率,就必须制定与工作实际相匹配的运行流程,规范做事方式,优化做事程序。按此要求,每一名干部都必须明确自己所处岗位的职能定位,明确每项工作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的处理程序进行标准化认定,制订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清晰、规范、科学的工作流程,使每一个干部心中都有一个执行的“路线图”。在流程设计中要做到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环环相扣的有机链条,努力实现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有机配合,信息共享。在流程的执行阶段,既要自觉遵守各项工作程序,避免工作上的随意性,又要根据部门职能和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适时对已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整合、重组、再造,促进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执行效率和质量。

(四)关注工作细节,在追求卓越中提高执行力。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认为:“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这些见解充分说明任何事情的成功,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细节对执行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提高干部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深入些、再深入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没有精彩的细节,就没有壮观的全局。在执行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善于从大处着眼,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又要能够从小处入手,关注细节,见微知著,把一个个决策转变为一个个执行的细节,把每一项工作都细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可操作、合标准的具体环节,而且能够从细节上把握趋势、寻找规律、谋求突破。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机关精细化工作模式:一是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干部关注细节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干部把握细节的能力;二是建立适度激励机制,增强干部关注细节的驱动力,激发干部关注细节的自觉性;三是打造机关精细化管理文化,推进机关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个性化,在创建机关精细化管理模式中提高执行力。

(五)破解发展难题,在攻坚克难中提高执行力。一个部门干部的执行力如何,一般来讲,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体现得不是很明显,而是更多更充分地体现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体现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尖锐冲突中。只有在逆境和困境中攻坚克难、在各种利益的冲突中顾全大局、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破解难题,才能体现出执行的能力和水平。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既取决于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也取决于对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还取决于对各类资源和力量的统筹协调能力,更取决于将上级决策转变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措施的行动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深入分析影响自身执行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着力从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一是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能否战胜这些艰难险阻,首先取决于有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很有道理。现阶段我们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加速期、矛盾纠纷的凸显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如遇难则退,一碰就回,那将一事无成。面对困难,如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以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热情,尽心竭力,顽强拼搏,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二是讲求策略。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仅有满腔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工作中的难题能否得到有效破解,除了态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由此可以看出,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执行的预期目标能否实现,执行的效果是否理想。为了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就必须讲求工作策略和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发展环境、不同的工作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使纷繁复杂的矛盾问题迎刃而解。

(六)推动工作创新,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提高执行力。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对整个操作过程的策划和掌控能力。能够把上级决策本土化、特色化的人,才是最有执行力的人。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亮点、一些闪光点,都是创新的结果。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用人环境,以思想的解放带动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当前我州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建设部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四大园区”(热贡文化园区、后弘文化园区、有机畜牧业园区、民族教育园区)、打造“全国一流藏文化基地”的历史重任,要实现建设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新黄南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把提高创造力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打破封闭的区域局限,摒弃保守的观念束缚,破除过时的体制障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上一篇:区司法局基层科工作计划 下一篇:辽宁省沈阳市全面实施中小学干部教师流动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