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裁剪教学的革新研究

时间:2022-02-25 04:15:41

立体裁剪教学的革新研究

摘要 服装立体裁剪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欧洲。立体性裁剪技术的发展变化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真正运用立体裁剪作为产生设计灵感手段的,则是本世纪 20 年代的设计大师维奥内特,他认为利用人体模型进行立体造型是设计服装的唯一途径,并在设计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些新的裁剪法,把服装带入一个崭新的领域。近几年,我国服装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要求中,在招聘制板师或者设计师时有不少特别要求毕业生具备立体裁剪技能,这反映出一种行业需求趋势,因此加强立体裁剪技术的教学推广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 服装立体裁剪教学

一、立体裁剪的教学特点

服装立体裁剪又称服装结构立体构成,是设计和制作服装纸样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操作过程是,先将布料或纸张覆盖于人体模型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按照服装结构线形状将布料或纸张剪切,最后将剪切后的布料或纸张展平放在纸样用纸上制成正式的服装纸样。这一过程不仅是依照服装设计稿剪切纸样的具体技术过程,又包含了从美学观点具体审视、构思服装结构的整体设计过程。立体裁剪的重要性在于,既能看到立体形象,又能感到美的平衡、面料再造、均量长短,还能掌握使用整体设计的思考方法。

二、服装立体裁剪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服装立体裁剪起源于欧洲,20世纪80年代,经过吸收过滤后的日本立体裁剪技术广为流传。我国服装行业起步较晚,之前,服装企业对立体裁剪技术的认识不足,立体裁剪不可或缺的人台等工具材料尚未配备齐全,服装设计手法以平面结构设计为主。目前,国产立体裁剪专用人台还在仿制日本人台阶段,品种、号型单一,缺乏各种放松量、不同号型规格、各种用途的人台品种。国产人台在人体真实化、尺寸准确化、品种配套性存在的问题抑制了立体裁剪技术的发展。随着服装行业与国际并轨发展,面对成衣市场的个性化、时尚化、高级化发展趋势,单一的平面结构设计手法越来越难以应对结构设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国服装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的服装竞争将会是高品质的品牌竞争。高品质服装的合体性、舒适性等隐性要求难以用单一的平面结构设计手段来实现。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特别是时装企业开始重视立体裁剪技术的应用。近年来,不少服装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立体裁剪技能,有的企业与培训机构联系,请求为员工进行立体裁剪技能培训,所以加强立体裁剪技术的教学推广显得十分迫切。

三、当前立体裁剪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服装立体裁剪是相对于平面裁剪而言的服装造型分析的方法,也是纸样设计的一种直观形式。目前,国内有一种观点:学习了立体裁剪就可以成为一名好版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精通平面裁剪也完全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版型师,立体裁剪所培养的是对服装结构的把握。另外,由于立体裁剪是在人台或人体上直接造型,一些常规款式的操作过程比平面裁剪烦琐、效率要低,而对一些非常规的、创意性较强的服装款式较之平面裁剪可以快捷、准确地制出样版型。也正因如此,在以往的一些教学中过分强调服装的造型,让学生在人台上进行各种款式的服装立体构成,而并未将坯布初样转化成纸样,也未用假缝成型的服装来检验立体裁剪的结果正确与否。课程结束后,学生留下来的是一个个漂亮的构成作品,对于服装结构的合理性、服装工艺的可行性、服装面料的可用性等,却知之甚少,同学并未真正掌握立体裁剪知识。

(一)对服装结构的把握。

由于立体裁剪是在人台或人体上直接造型,一些常规款式的操作过程比平面裁剪繁琐、效率要低,学生初学时往往注重服装的造型,认为有好的造型,新奇款式才是立体裁剪要达到的要求,而忽略了对结构的理解。

(二)对服装制作工艺的把握。

立体裁剪作为三维造型技术,其技巧性非常突出。要获得好的造型,除了对结构有一定的理解外,对制作工艺的掌握也同样重要。精确而完整的工艺是检验版型是否准确与合理的重要手段。

(三)对与服装相关的知识的掌握。

立体裁剪中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如服装结构、服装美学、服装材料学、人体工程学,都是立体裁剪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而要把这些知识和谐地运用在立体裁剪中并不是很容易达到的。

四、解决方法

(一)解决缺少对服装结构把握的问题。

1.揉入平面裁剪的知识,使学生加深立体裁剪中造型的理解。

立体裁剪是一门典型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技能课,教学中结合平面裁剪的基础理论,如先以胸围、背长等基本尺寸为依据用平面裁剪的方法进行款式初裁,并在关键部位(肩宽、领口、袖窿等)可适当多留一些缝份,裁剪后进行假缝试穿。用立体的方法在人体模型上观察效果,整理形状,调整尺寸,并做好缝制标记,然后经立体检验过的样衣再展开平面,按新的标记修改裁片,最后确定样板。这样既可以保证立体裁剪操作中的准确性,又能加深学生对服装结构的理解。而且,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处理特殊体型,通过立体试衣,直接看到服装的弊病所在,然后平面修正。

2.注意立体裁剪中各部位的放松量,并实行控制。

立体造型中的很多部位都涉及到松量控制,如胸围、腰围、袖肥、袖口、领口等部位。胸围和臀围的放松量通常在10-13CM左右 ,腰围的放松量为13-17CM,上述部位有些可以通过松量增减直接控制,有些部位如翻领口的合体程度等则需要经过归拨间接控制。

(二)服装制作工艺的问题。

1.制作工艺是实现服装造型不可或缺的技术。

教学中除了要对造型在工艺上能否实现加以分析,还要按照生产工艺步骤严格操作,而不能认为繁琐而避开。

2.立体与平面的相互确认。

从立体到平面、从平面到立体的反复确认在此过程中关系到立体造型的效果好坏、平面尺寸的恰当与否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作工艺的准确性。

(三)与服装相关的知识结构问题。

服装立体裁剪是研究服装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关系,注重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与服装材料学、服装美学、服装工艺学、人体工程学等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学好服装立体裁剪技术并能熟练运用于打版和设计中,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上述学科的知识,且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方能出色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1.要了解材料的性能。

服装材料是柔性的,在悬垂状态下具有伸缩变形的特性,尤其是一些悬垂性好的织物以及斜裁衣片,其伸缩变形性更强。服装材料伸缩变形的问题并不仅仅涉及到悬垂伸缩变形,而且还有自然收缩、水缩、热缩、缝缩等,这些都必须在衣片设计中加以考虑。

2.要有美学的眼光。

服装除了具有实用性外,还具有审美性。作为技术与艺术的产物,服装离不开艺术的某些特征,人们会用艺术的审美标准衡量服装的精神内涵。服装的审美性为人们所重视的程度已有超过实用性的趋势。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服装来最大限度地美化自身,体现个性,反映其审美情趣。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要了解人体工程学知识。

立体裁剪始终围绕人体操作,因此掌握人体静态、动态,人的骨骼、肌肉分布,长度,围度,功能性需求等有关知识是学好立体造型的基础。例如,由于人体在活动时,手臂的运动主要是向前运动,向后的运动较少,为了达到手臂运动的舒适性,相应地在服装的结构处理上就应将后背宽适当加大,为了达到造型的美观可以适量减少前胸宽,因为人体呈自然放松站立时身体略向前倾,减小的量转入后背和袖笼,就可以达到合理的造型。

五、教学方法的革新

立体裁剪在我国运用于生产设计的时间并不长,尤其作为一种裁剪方法并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只是作为平面裁剪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结合立体裁剪的特征,可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是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基本手段,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准确合理的样版型。通过立体裁剪的学习,使学生在平面裁剪中一些“想不通”或“吃不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小,将立体裁剪结果转换为平面裁剪的知识积累,做到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知识的结合以及转化互通,全面提高学生的服装纸样设计水平。因此,将平面裁剪的一些理论知识结合到立体裁剪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

(二)立体裁剪与成衣工艺相结合。

立体裁剪的步骤是根据效果图进行款式分析 初裁布料 经立体造型获得款式初型 按初型假缝、试穿 整理修改布样 将布样转化成纸样 加放缝份与对位标记 得出服装款式的样版型。学生在人台上获得的布样假缝起来试穿,分析问题所在,然后反复地修改 最后确立准确版型。从这一步骤中可以看出,精确的缝制工艺是检验版型是否准确与合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这一课程中不仅对服装结构原理加深理解,同时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立体裁剪与款式设计相结合。

当今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场合着装尤为重视,连衣裙、衬衫、马甲、西裤、西装、大衣、运动服等各式衣服已经普遍,并且样式不断翻新,晚礼服也已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在各类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将自己最初的构想通过立体裁剪方法直接在人台上造型,立裁的过程也是塑造的过程,设计师边设计边制作边修改,充分发挥他们超常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作品的造型与结构达到完美统一。

(四)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立体裁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情境设置、案例导入、任务驱动、角色演练、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方法。将所要学习的市场调研与分析技术的相关知识隐含在多个工作任务中,课堂教授、教材组织和实训环节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际的应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体现了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

六、结语

立体裁剪教学的目的是最终使学生掌握服装造型的方法,要始终以人体或人台为出发点,在理解服装结构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问题的难点所在,也就掌握了立体裁剪课程的精髓,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成为服装造型方向的优秀人才,才能更加适应现代服装企业的要求。

上一篇:幼儿园常规性音乐活动 下一篇:互文性对话思想的哲学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