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处理高中生物常见问题

时间:2022-02-24 05:05:51

浅谈如何有效处理高中生物常见问题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鉴于高中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所限,其对于许多生物学原理问题,只能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

[关键词]生物教学 问题 有效处理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学课程。而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鉴于高中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所限,其对于许多生物学原理问题,只能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因此笔者在阅读了相关书籍和资料后,对以下常见问题做如下总结。

1.肝糖原能分解以补充血糖不足,而肌糖原不能

糖原的降解采用磷酸解,而不是水解,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肝糖原作为生物有机大分子物质,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以α-1,4-糖苷键相连接;另一种是在多糖分子的分支处,以α-1,6-糖苷键的形式相连。肝糖原的分解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糖原磷酸化酶作用,水解成葡萄糖-1-磷酸,而磷酸化酶的作用只到糖原的分支点前4个葡萄糖残基处即不能再继续进行催化;

第二步:需要糖原脱支酶的作用。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作用,使糖原分子从非还原性末端逐个移去葡萄糖残基直至邻近糖原分子α-1,6-糖苷键分支点前4个葡萄糖残基处,脱支酶脱下α-1,6-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不是磷酸解作用,而是水解作用,其结果是产生一个葡萄糖和以α-1,4-糖苷键相连的葡萄糖残基,于是磷酸化酶又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第三步:在前两种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1-磷酸,之后再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

第四步: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磷酸。而葡萄糖-6-磷酸酶存在于肝细胞,肾细胞及肠细胞光滑内质网膜的内腔面,肌肉细胞则无此酶,因此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只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缺少Fe元素,为什么会使植物缺绿

矿质元素对叶绿素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植株缺乏氮、镁、铁、锰、铜、锌等元素时,就不能形成叶绿素,呈现缺绿病。氮和镁都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当然不能缺少。至于铁、锰、铜、锌等元素,它们可能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起间接作用。叶绿素形成的过程如下图:〖JZ〗〖HZ(〗〖XC司马全.TIF〗〖HZ)〗

而王平荣等在《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铁是形成原叶绿素酸酯所必需,无铁时,Mg-原卟啉Ⅸ及Mg-原卟啉Ⅸ甲酯积累,不能形成原叶绿素酸酯,即不能形成叶绿素。

3.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过程主要是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途径、TCA循环、电子传递链磷酸化。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三个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而原核细胞因为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的过程鲜有人知,一些考试辅导书在此问题上出现了错误。现将原核细胞有氧呼吸具体过程叙述如下:

第一阶段:糖酵解: 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TCA循环: 丙酮酸先转化成琥珀酸细胞质基质

琥珀酸转化成延胡索酸 细胞膜 延胡索酸转化成乙酰-CoA细胞质基质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磷酸化: [H]与O2 反应生成水并释放能量细胞膜

4.多糖能否与细胞内其它分子结合

这是2013年重庆理综卷的一道生物选择题选项,在这问题上,许多教师举例是糖蛋白。这是错误的。应举实例为纤维素和果胶(杂多糖)。

糖蛋白中的糖可以相当均匀地沿蛋白质的多肽链分布,或者集中在多肽链的特定区域,例如在跨膜的人血型糖蛋白A中糖部分在多肽链的质膜外侧的N末端那一半。沿着多肽链的一个或者多个位点结合的糖链一般不多于15个单糖残基。在某些情况下糖链仅由1-2个单糖残基组成,例如某些类型的哺乳类胶原蛋白。而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量极大,从30000到400000000。所以糖蛋白中的糖链应该是寡糖,而不是多糖。

上一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下一篇:浅谈民间游戏在小班教学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