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女大学生、性观念与性教育需求研究

时间:2022-02-24 03:13:24

某校女大学生、性观念与性教育需求研究

【摘要】 于2009-2010年间,对陕西某高校432名女大学生做了实证调查。研究表明,该校女大学生发生率为13.9%,但其具有一定的现实与感情基础;多数女大学生对持较为乐观和宽容的态度;女大学生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家庭背景和自身经历对女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有显著影响;女大学生希望从正规与权威的途径获得性教育;她们在需求性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性道德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 女大学生;;性观念;性教育需求

需要相应的性知识作为基础和安全保障,但是大学生们往往是性意识提前,性活动增加,同时性道德错位,性教育滞后[1]。由于生理结构等原因,女大学生主要承担着的恶果,月经失调、妇科炎症、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威胁,严重伤害了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2-3]。高校需要以学生为本位,了解女大学生、性观念以及她们对性教育的需求情况,这样才能为女大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性教育、理性干预她们的以及塑造她们的性道德观念。

1 研究方法与样本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和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资料,采用PASW18.0统计软件分析。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列联表相关性检验。对问卷中的多项选择题进行多重响应分析,涉及的统计量是应答百分比,指的是某个选项被选择的次数占所有选项总应答次数的百分比。

本研究中,“”,指的是狭义的,即交媾行为。本研究用“发生率”、“中的主动性”及“自我保护意识”来描述女大学生现状。潘绥铭认为“性观念”是指由性科学知识和性价值观共同构成;性科学知识即人对人类整体的客观性活动的科学认识,性价值观是指人对自身和他人性活动的主观感受与评价[4]。本研究对性观念采用“对婚前的宽容度”、“对中双方利益的看法”这两个指标衡量。第三,“性教育需求”情况,其操作化指标是女大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强度”、“对性知识获得途径的预期”、“对性知识教育内容的需求”。

于2009-2010年间,以陕西某农林高校432名女大学生为样本做了调查分析。在432个有效样本中,来自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女大学生分别占总数的27.8%、23.8%、27.3%和21.1%;家庭居住地在农村、小城镇或县城、一般城市和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分别占总数的43.1%)、24.5%、21.1%和11.3%。样本分配基本与总体相符,代表性较好。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女大学生的现状

2.1.1 发生率 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从没有过的占86.1%,有过的占13.9%,其中有过一次和有过两次或以上的分别占5.1%和8.8%。女大学生的发生率,与“年级”、“母亲职业”、“是否有男朋友”、“恋爱次数”、“恋爱类型”、“与男朋友的空间距离”显著相关。发生率较高的女大学生具有的特点是:高年级;母亲职业为干部、工人或商人;现在有男朋友;恋爱两次以上;与现任男友恋爱的类型属于志同道合、尝试、弥补寂寞或失恋的伤痛类型;与男友的空间距离较远(本省异地或外省)。数据分析结果说明,女大学生的并不是完全盲目的,女大学生的是在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等现实基础和多次恋爱的感情基础上发生的。但值得担忧的是,女大学生的同时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动机,一部分人是由于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或将来要结婚的恋爱发生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发生,这部分是有一定责任保证的。而另一部分人则是为了尝试、减少寂寞和弥补失恋的伤痛,最后导致自己身心双重受伤。因此对女大学生的尚需一定的干预和思想知识教育。

2.1.2 中的主动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发现,在有过的133位被访女大学生中,中基本上被动的只占35.3%,有被动有主动的占44.4%,基本上主动的占20.3%。这说明,有的女生,对的态度比较开放,并不羞于主动。在问到“你认为中女生有必要保护自己么”时,89.6%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10%的人认为“有些必要”。432名被访女大学生“最不能接受的后果”,包括妇科疾病(9.7%)、怀孕(20.1%)、不孕症(14.4%)、性病(38.4%)和传染病(17.4%)。这说明,女大学生在开放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她们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2.2 女大学生的性观念

2.2.1 对中双方利益的看法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对对中双方利益的看法是过度保守和过度开放同时并存,大部分女生对持否定态度,认为女生是不利后果的主要承担者。在被调查的432名女大学生中,41.2%认为中“女生完全是受害者”,23.1%认为“男女生都是受害者”,仅有1.2%认为“男生是完全的受害者”;另有34.5%的人认为中“男女生都是享乐者”。这种性观念是有心理基础和时代特征的:一方面,女大学生成长经历与其他年轻人不同,她们性心理已经基本成熟,但仍然不能从合法的婚姻中获得满足,始终处于“性待业期”,所以女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的共同特征表现为性心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性意识的强烈性与表现上的文饰性、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5];另一方面,当今的大学生基本是80后和90后,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保守思想与开放思想互相纠结的特殊时期。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对中双方利益的看法受家庭背景与个人经历有相关关系,即与“家庭经济状况”、“母亲职业”、“恋爱次数”、“有否男朋友”以及“是否有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女大学生;母亲职业为干部、工人和商人的女大学生;有感情经历(有男朋友)的女大学生更容易对持乐观态度,认为中男女都是享乐者。有性经历的女大学生比没有性经历的女大学生对中的利益看法更乐观,性经验多的女大学生比性经验少的女大学生对的态度更乐观。

2.2.2 对婚前的宽容度 女大学生对婚前的宽容度较高。仅有15.7%的人认为婚前是“自己别人都不可思议”的事情,而有一半(51.4%)的被访者表示“别人可以,自己不会”有婚前,32.9%的被访认为“自己别人都可以接受”。女大学生对婚前的宽容度与“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有男朋友”、“与男友的感情程度”以及“是否有过”有显著相关关系,具体来说,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家庭经济状况为富裕、曾经或现在有男朋友、与男友感情较深、有过的女大学生比其他类别的女大学生更容易对婚前持宽容态度。

2.3 女大学生的性教育需求

2.3.1 女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强度 女大学生对性知识具有较高的需求强度。在432名被访者中,认为不需要了解性知识的仅占4.4%,需要了解性知识的占69.2%,而非常需要了解性知识的占26.4%。女大学生处于身体及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性观念、性知识掌握程度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并涉及今后的婚恋观及生育问题。很显然她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她们急需要系统科学的性教育。有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生殖健康与保健7个方面以经期卫生保健和痛经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对人工流产和避孕措施等生殖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了解,因而知晓率最低[6-7]。

2.3.2 女大学生希望获得性教育的途径 在12种获得性教育的途径中,总应答次数为714,其中女大学生最希望通过权威和正规途径获得性教育,包括专家讲座(应答百分比,本段落都是19.5%)、科普展览或科普读物(14.6%)、向医生或专家咨询(13.0%)、“课堂教学”(11.2%)。在各类媒体中,女大学生比较青睐“网页博客”(12.5%),而信箱(2.8%)、电子邮箱(4.3%)、热线电话(1.5%)等具有隐私性的媒介反而不受欢迎,可能原因是这些媒介回答的时效性太低。少量女大学生希望通过集体讨论(4.6%)或网上群聊天(4.5%)等方式获得性知识。在亲友传播方面,朋友传授(4.2%)比父母和姐妹等家人传授(7.2%)更受欢迎。学校与家庭相比,女大学生更希望由学校来承担性教育的任务,在问到“希望家庭为你提供性知识吗”,25.2%的被访女大学生表示“不愿意”,45.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29.6%的学生表示“愿意”。此外,50.5%的被访者“愿意”由学校提供了解性知识的平台,44.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5.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80后和90后的女大学生们主要选择比较权威和正规的途径获得性教育,这一代女大学生不再是谈性色变,而是能够勇于面对性问题,希望获得有科学参考价值的性教育。

2.3.3 女大学生的性教育内容预期 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包括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两大类,性知识教育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教育包括人格教育、性责任教育和观教育和异往方法教育[8]。调查中,备选的13种可供学习的性知识内容总共被选择了1535次,其中,一些与直接相关的知识,像生殖健康知识(12.3%)、避孕知识(6.8%)、性生理知识(6.4%)、知识(7.6%)、优生优育知识(3.6%)、被关注的比例并不高,其总应答百分比为36.7%。而一些与间接相关的恋爱、婚姻、性心理或观念等方面知识则更受女大学生关注,包括恋爱与择偶指导(12.2%)、青春期心理特点(8.1%)、性心理知识(9.2%)、婚前的影响(8.3%)、婚姻与家庭生活(8.3%)、性价值观(6.1%)、性法律法规(6.1%)以及体像烦劳的消除(4.8%)等。可见,女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不仅停留在性知识的获得上,而是兼有性道德方面的内容。

3 引导建议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是女大学生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校对女大学生的性教育应该从大一年级就开始。学校还可以对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加以引导,通过各种课外社团活动和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的努力,让女大学生形成心理上的归属感,减少他们的寂寞和空虚感,这样有助于树立她们健康的性观念。同时,通过教育经费、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把性教育推向科学化。性知识水平高的父母,对性教育的态度积极[9],因此家长(尤其是母亲)应该提高自身的性知识水平,并努力建立朋友式的母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高性教育效果。

其次,性是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必须通过婚姻、经济、法律、道德关系等规范才能实现。研究表明,性教育对于学生的决策、两往技能并无明显影响;性教育并不会促使提前发生,或增加已有的次数,但也不能有效遏制的发生[10]。因此性教育不仅是性知识的教育,还要将性道德教育重视起来,以健康的价值观和爱情观来引导女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洪爱华.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J].西北人口,2004,(6):58-59.

[2] 刘丽丽,王红静,谯华丽,等.1205名女大学生及妇科炎症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912-914.

[3] 惠爱玲,白振京.626例女大学生妇科疾病状况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0):2897.

[4] 彭晓辉.性观念辨析[EB/OL].2003-7-25.

[5] 罗素杨.女大学生性心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12):173-174.

[6] 陶剑飞,张惠霞,邓丽梅.某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行为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4):64-65.

[7] 李俭莉.某高校女生婚恋观及生殖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05):449-450.

[8] 梁德友,傅瑞林.浅论当代大学生的性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0):66-68.

[9] 刘文利,卡罗琳·爱德华兹.城市父母对青少年子女性教育知识和态度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7,(5):48-52.

[10] 张蕾.性别角色差异对大学生婚前的影响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3,(4):23-29.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探究 下一篇:脑胶质瘤MRI影像学表现之观察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