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伤害孩子的“七种武器”

时间:2022-02-23 09:19:00

中国父母伤害孩子的“七种武器”

今年元月播出的一期《非诚勿扰》节目中,有一位名叫蒋祺的30岁男嘉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男嘉宾说自己是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这种“保护”更多的是限制而不是溺爱。由于父母性格内向为人保守,教育方式只有批评几乎从不鼓励,甚至与哪个小朋友玩父母也会严格地为儿子把关。所以,蒋祺的童年既孤独又自卑,没有玩伴没朋友,只能躲在角落里看着别的小朋友玩。

成年以后,父母开始对儿子交往女朋友这件事干涉,以至于至今为止他只交过一个女朋友,还是因为父母喜欢才介绍给儿子的。可是,就在和那个女孩儿相处了一段时间已经处出感情以后,父母又觉得不合适,强迫儿子赶紧跟那女孩说分手。

家长伤害孩子的“七种武器”

蒋祺父母的教育方式看似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无论怎样初衷都是为了保护孩子避免受伤害。可是若说起“家长伤害孩子”的这个提法,很多人都会觉得难以接受,都说中国的家长爱子心切,舐犊之情无不令人感动,怎么就伤害孩子了呢?

有网友也总结出家长伤害孩子的“七种武器”,分别为――“要听话”用来扼杀自由;“要孝顺”用来扼杀独立;“就你跟大家不一样”用来扼杀个性;“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用来扼杀想象力;“少管闲事”用来扼杀公德心;“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用来扼杀自尊;“我不许你跟他/她在一起”用来扼杀爱情。

这七句话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许我们小时候,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对我们讲话的。或者已经为人父母者的我们,正在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却从没想过原来这些习以为常的话都是伤害孩子的武器,甚至伤害性会如此严重。

国外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我记得一位朋友去国外旅游,在机场见到的一幕很是感慨。他说当时有位妈妈牵着女儿的小手从旋转门走出去,小女孩突然站住不动,这样旋转门也停了下来,也卡住了很多门里的行人。

这本是最常见的一幕,女儿闹情绪不听话,我想那位母亲肯定先把孩子拉出去再说啊,往往是母亲强制女儿出去,好在外面讲道理,脾气急的妈妈可能就得打屁股,然后孩子哇哇哭是常事。可是,令他感慨的却是这位母亲并没有这样做,她蹲下身子望着女儿询问怎么了?小女孩指指自己脚上的鞋子好像是鞋带开了。妈妈不知对女儿又说了一句什么,小女孩随即跟着妈妈走出了旋转门。

在中国,这样的妈妈恐怕太少见了,一方面在于不想由于孩子的原因耽误其他人,另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会认为孩子是属于我的,我有权控制孩子的行为。在国外,更多家长会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哪怕孩子只有2、3岁,家长会更加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可是,中国的父母亲会一直保护孩子,哪怕他们已经成年,还是会横加干涉甚至替孩子拿主意。

这种保护,真的会避免使孩子受到伤害吗?

中国家长错在哪里?

前段时间张默因吸毒被行政拘留,作为父亲张国立立马站出来替儿子道歉。老爸给儿子当消防队员,无论娱乐圈还是普通人家都很常见。但是儿子往往并领情,不但没有任何收敛,反而更加放肆。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整个家庭问题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跟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一定有直接的关系。最常见的几种错误行为有以下三种:

A、爱不是一个简单动作

有人会问张国立这样维护儿子给儿子铺路,付出的还不够多吗?其实,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不是一方付出就算爱,还需要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给予,并且还得对方肯接受才行。除了一方肯付出爱,对方同意接受。衡量爱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持续性。

作为演艺人士,张国立显然是成功的,但是作为父亲,张国立觉得亏欠儿子才开始想办法补偿,这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一盆长期无人浇水的植物,这时我们把以前没有给予的水分一次性全部灌下去,结果会怎样?对待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可能您有时间给予爱的时候,孩子已经拒绝接受了。

父亲对儿子的爱本应是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不能只是在儿子出事之后出来拽一把这么简单就能了事。

B、最贵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有些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替孩子花钱,爱有多深,就在于花多大价钱,甚至有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已经开始了高价成长之路。还有些家长没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就拿钱来做补偿,满足孩子想要的一切。

可是,物质上的给予并不能完全替代情感的付出。所以,我们才能见到那么多家庭条件特别优越,但是自身心理问题特别多的孩子们。父母有时搞不清楚孩子需要什么,索性就选个最贵的,难怪有那么多孩子拥有了太多物质财富以后还会觉得缺爱。

C、家长要适当放手

也有家长爱孩子的方式是不让孩子受任何伤害,这样教育出的孩子走向社会只会畏手畏脚,因为他们从未遇到过问题,自然就没有亲自解决过问题。就像文中提及的《非诚勿扰》中的男嘉宾,父母的保护成为限制孩子成长的枷锁,这样的保护只能早就出低能、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又脆弱的“残疾人”。

经验是笔宝贵的财富,很多孩子在父母花了大价钱过度保护下成长起来,遗憾的是长大后却成为了最“贫穷”的人。

所以,家长们请走出我们的固定思维,并不是我们认为好的东西移植到孩子身上就合适,所以有时我们需要更多的和孩子聊一聊,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难题,而不是由家长亲自来处理替孩子出面解决;我还可以适度示弱,即使我们在公司是百十号员工的领导,即使我们创造了百万的财富,即使我们有百般武艺,到孩子面前,我们都可以适当示弱,告诉孩子们爸爸或者妈妈需要他的帮助,这样才能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天下父母不再因为付出如是多却遭来孩子逆反而烦恼,更加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一切都好。

上一篇:崴脚:为何多是外侧踝部 下一篇:有些人不宜常吃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