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专题研究雅安市文化特征

时间:2022-02-23 09:45:17

从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专题研究雅安市文化特征

摘要:从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角度对雅安历史文化遗存展开专题研究,通过对雅安市域和市区两个层次对雅安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风民俗进行展示,以突出其历史底蕴丰厚,对历史资源日趋消亡的中国土地,雅安无疑是一座文化宝库,对研究中国两汉文化和藏传佛教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雅安市域;市区历史文化遗存;观音阁;民风民俗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48-02

一、区位关系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市境东邻成都、眉山、乐山,南接凉山彝族自治州、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靠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跨北纬28°51′10″~30°56′40″,东经101°56′26″~103°23′28″之间。雅安市区距成都市120公里、双流机场100公里、乐山135公里、西昌410公里、康定218公里,距成昆铁路夹江火车站80公里。成雅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国道318线、省道108线贯穿全境,经省道自雅公路可通往川南,区位环境较为优越,扼川藏、川滇公路交通咽喉,历来是川西重镇和战略要地,素有“门户”之称。

二、雅安市域历史文化遗存

雅安市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非常良好,辖区的大渡河,青衣江流域孕育繁衍了人类早期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使雅安成为在全省乃至于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的文物富集地区。雅安历史文物可上溯距今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晚期遗址,下至近现代革命文物遗存,纵不断线,横不断项,比较系统和完整。在大渡河流域的汉源县有我国华南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富林文化”遗址及延续下的具有代表性类型的汉源狮子山、麻家山等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代史前遗址;青衣江流域以雅安沙溪遗址为代表的商周遗存,全市分布春秋战国至宋以后各类遗存和大量革命文物遗存。丰富的遗址和文物古迹资源包括汉源富林文化、李子坪洞穴等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商周时期的沙溪村等文化遗址以及各代地下墓葬、古墓阙、古建筑、石刻及摩崖造像等。雅安市遗存的东汉墓前石兽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其雕刻技法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春秋战国时代出土的一百多枚“巴蜀图语”印章都具有独特的区域性和研究性,在文物、文化、历史、美学界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并且全市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明清至近现代古建筑,清代至民国墓葬石刻和各类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都极具研究、教育、观赏价值。

高颐阙节孝坊 石刻上里古镇

雅安市域有雅安和芦山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上里、安顺两座历史文化名镇。雅安拥有以“山川形胜、古城遗踪、西康文化、红军史迹”为城市独特的自然文化特色;芦山以“青姜故国”和东汉石刻为其主要特色; 上里有“古镇驿站”、“小镇风光”和“红军石刻”;安顺则以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闻名。

现雅安市域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文物保护点1333处,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秦汉以前遗存140余处。

各个古镇和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雅安市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

三、雅安城区历史文化遗存

雅安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起点,素有“川藏门户”之称,曾为西康省省会。雅安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享有“雨城”之美称,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市。雅安自北宋真宗年间(公元1008~1016年)将严道县由今多营迁至苍坪山麓,羌江(即青衣江)河畔以来已有近千年历史。加上民国28年(1939年)雅安为西康省省会至1955年西康撤省并入四川,悠久的历史给雅安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于1995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雅安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起点,素有“川藏门户”之称,曾为西康省省会。雅安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享有“雨城”之美称,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市。雅安自北宋真宗年间(公元1008~1016年)将严道县由今多营迁至苍坪山麓,羌江(即青衣江)河畔以来已有近千年历史。加上民国28年(1939年)雅安为西康省省会至1955年西康撤省并入四川,悠久的历史给雅安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于1995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雅安自2000年以来,随着旧城改造力度的加大,旧城面貌被破坏殆尽,一些优秀的传统建筑、近代建筑(如雅安电影院、图书馆等)均被拆除、重建,剩下的一些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则如孤岛般湮没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中,古城风貌已基本荡然无存。除了县前街一带以观音阁为中心的约1公顷左右的区域尚存一些具有传统风貌的建筑以及军分区一带以军分区为核心的近代建筑群外,其他只能偶见三五间待拆民房或者历史文物古迹。

雅安城区文物古迹主要有全国文保单位东汉高颐墓阙及石刻、市级文保单位金凤寺大雄殿、观音阁、节孝总坊(观音亭)、县级文保单位明德中学旧址、西康省东界、周公庙及石刻等。另外城区内还有历史纪念地雅安烈士陵园等。

四、雅安雨城区观音阁历史文化遗存现状

此次调研主要以观音阁为中心,项目用地范围为:北至市公安局西城治安联队,南至苍坪山脚,西至建设路口,东至雅安市武警支队。以县前街为整个街区的中心街,用地面积大约为3.5公顷左右,历史遗存建筑主要有:观音阁、清真寺、现功能为幼儿园的民国时期建筑、100多年历史的老住房、现功能混杂的老建筑等。

1.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雅安市中区县前街93号,旧名“月心阁”,始建于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僧了悟重修。阁座北面南,周边环境很好,背山面河 ,掩映在苍坪山茂盛翠绿的苍松古柏中,前面则是青衣江。其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正方形平南布局,重檐歇山顶,抬木梁式,五铺作双下昂,八架椽屋四椽伏,前后乳伏搭牵用三柱,全部结构不见钉铆,工艺十分精湛。面阁五间22.4米,进深12.9米,素面台基,高1.4米,残存石栏杆高2.93米,长7.8米,台基前坎壁刊功德碑6通,字迹严重风化,垂带式踏道五级。“古观音阁”木匾已朽残,内有一古井,水清冽。1954年被西康省文化厅,民政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原有三重殿及厢房数十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园后先后被占用单位拆毁,一殿侥幸保留至今,若不维修,则将垮塌,在解放后先后由雅安县粮食局、雅安专区商业局、糖酒公司、商业局储运公司车队使用,现仍被雅安地区商业局储运局公司车队占用。1954年被西康省文化厅,民政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月经雅安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解放路与县前街的交角处,陆上的丝绸之路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清真寺既是穆斯林沐浴洁身、进行宗教活动、交流感情的中心场所,又是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讲坛和经堂,还是穆斯林群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以及公益事业等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雅安市地处川藏、川滇要道和古南丝绸之路要衢,是一个宗教历史悠久、影响较为广泛,宗教文化较为丰富的城市。全市除道教于二十世纪30--40年代基本消失外,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俱全。现有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佛教寺庙20处 (喇嘛庙1处)、天主教堂(点)9座、基督教堂1处、伊斯兰清真寺1处,正式登记有23处;有宗教职业人员50人,其中依法登记宗教教职人员42人;可信教群众近10万。

3.历史悠久的清代住房

紧凑的布局方式,留有中央一个小院,地面是用渐渐倾斜的石板铺成。据当地人介绍,这套住房已经住了好几代人了,现今和原来建时一模一样,未经过改建或者加建,保存非常完好,大概有100多年历史,推断应是清代时建的。建筑材料使用的是青砖灰瓦,建筑样式是典型的普通居民住房样式,装饰较少。

4.功能置换过的历史性建筑

这些老建筑从建筑的材料和建筑形式上看,是民国时期的产物,保存完好,但功能已改变,被当地人充分地利用了起来,有的现今功能已转变成集住房,医疗,商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 (左图),一层部分已改为商业经营的门面形式。有的则直接用作公共建筑――幼儿园(右图)。这说明老建筑仍能在城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五、雅安市域民风民俗

雅安是全省唯一与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接壤的市,是民族自治地方通向内地的过渡地带,历来有“民族走廊”之称。全市辖七县一区,有1个民族待遇县、18个民族乡,主要分布在石棉县、汉源县、宝兴县和荥经县,民族地区幅员面积占全市幅员总面积的30%。有以彝族、藏族为主的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这使得雅安拥有多元化的文族特色,以宝兴县夹金山硗碛嘉绒藏族“菩萨节”、“上九节”和石棉县先锋、蟹螺木雅尔苏藏族“环山鸡节”(即“烧袱子节”)为主的藏乡风情,石棉、汉源和荥经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年”为代表的彝寨民俗,展示了雅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雅安市域民俗活动主要有:皇茶祭天祀祖采制大典、娘娘会、城隍会、火神会、太湖寺香会、瓦屋山香会、观音会、春分会、十月初一等。

雅安市域特色文化主要有:茶马古道、“三雅”文化、茶文化、熊猫文化、红军文化、西康文化、特色饮食文化(砂锅雅鱼、荥经达达面、阴酱鸡、红油抄手等)、名特产品(雅鱼、蒙山茶、雅笋、雅安边茶、汉源樱桃酒等)。

六、雅安市雨城区民风民俗

1.民俗活动

以观音阁为中心,主要有观音会、娘娘会、城隍会等特色民俗活动。

(1)娘娘会

又名娃娃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于山仙祠(通称三朋庙,今苍坪山烈士陵园址)举办神会,敬香还愿者众。其间以“抢童子”(数厘米木雕童像)为高潮。人们将抢得的“童子”送与尚未生育的年轻夫妇,盼菩萨娘娘送子以佑。解放后废。

(2)城隍会

相传农历五月廿七日为城隍菩萨寿辰,沿袭举办迎神赛会,俗称“五月会”。届时,县人捐资筹办的数十台会,沿街游行,32人抬着1对600公斤油蜡浇铸的通明巨烛为前导,“城隍爷”的乘驾为首台,结队的和尚敲着法器跟随,“城隍娘娘”的乘驾由默念佛句的信女簇拥,数十台古装戏剧造型伴随,众多“装生”(用颜料将人面化装为城隍菩萨麾下的各种神鬼面相)者尾随,四乡进城赶会者众。1950年废。

(3)观音会

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凡塑有观音佛像的寺庙,多举办观音会,尤以太湖寺为盛。焚香朝拜者,多为中年以上女性。1950年废。

2.特色文化

(1)西康文化

从1939年西康建省至1955年撤销,曾经作为过西康省会的雅安在西康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留下了西康省政府行政大院、文辉桥遗址、“带励河山”石刻、西康省东界等诸多历史遗迹。

(2)饮食文化

砂锅雅鱼:属雅安名特产之一,是中亚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产于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称雅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砂锅雅鱼为当地名菜。相传,清代上贡慈禧,太后赞美为“龙凤之肉”。

荥经达达面:荥经达达面以雅安市小北街68号的兰师傅荥经达达面为代表,面韧汤鲜、香味浓郁、味美、可口独特。

阴酱鸡:位于雅安市胜利路23号的阴酱鸡风味酒楼,其阴氏酱鸡选用雅安乡间农民自喂土鸡,配以阴氏自制酱料,精心炮制,存入0°C地窖中腌制而成,具有嫩、鲜、香等特点。

蔡鸭子:是名山特产之一,选用在多雨环境中生长的土麻鸭为主要原料,辅以30多种香料,经16道工序精制而成,以香、酥、脆、美的特点而闻名。

红油抄手:红油抄手乃是雅安著名小吃。以顺河抄手最为有名,当然还有伍抄手、天全桥头堡抄手等,面皮包肉馅,煮熟后加清汤、红油和其他调料即可食用。此种小吃柔嫩鲜美,汤汁微辣浓香。

此外,雅安还有甜水面、棒棒鸡、罐罐肉、醪糟蛋、腐乳煎蛋、坛子肉、山药炖鸡等等具有地方饮食文化的小吃。

(3)“三雅”文化

雅安多雨,传说是因为女涡当年补天时,缺了块五彩石留下了条缝,这条缝恰在雅安上空。一年时间内,雅安超过一半时间沐浴在雨中。几千年来,绵绵细雨滋润着雅安。雨水还造就了一个雾蒙蒙的雅安,水面上飘荡着雾气,山涧中缓缓回荡着轻纱般的薄雾,浸润着心肺,抚平了急躁,也讲述了雅安这个城市的独特,似在梦境,胜似梦境。

雨水养人,雅安女子显得尤其恬静秀雅。细雨中,或两人相约,或独撑小伞,雅女们从容穿梭在街头巷尾,感受雅雨带来的清凉。

周公河水,清澈见底,环绕周公山缠绵几百里,雅鱼就生活在这里。相传,雅鱼头骨内的“宝剑”为战国时苏秦所持。苏秦离间诸国后,车裂身亡,其佩剑滑落江中为雅鱼所藏,也成为今天鉴别雅鱼的标志。

沐雅雨,赏雅女,品雅鱼,浪漫的雅安城,在这“三雅”中展示了自己的深厚文化。“雅雨”、“雅鱼”、“雅女”并称“雅安三雅”。

(4)茶文化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雅安茶文化。

结语:

雅安,这座千年古城,留下了多少文化积淀,将迎来新世纪的缤纷灿烂,瑰丽的民族文化将走向世界,成为一座文化之城,一座美丽之城、一座动人之城!③

上一篇: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下一篇: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刑事拘留法律监督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