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社工,小荷已露尖尖角

时间:2022-02-23 12:04:11

阳光社工,小荷已露尖尖角

谈及社工及义工,很多人会认为西方、香港等地才有。伴随着我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及社工这样一些似乎遥不可及的新鲜事物也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社会工作服务站到底承担着什么任务、有什么功能?我们身边的社工近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走进阳光社工服务站

吐鲁番市高昌街道友谊巷社区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成立于今年年初,这是吐鲁番地区唯一的一家社会工作服务站。今年,全疆成立了7个社会工作服务站,吐鲁番仅此一家。9月20日,记者来到友谊巷社区,见到了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站长张伟红,其实张伟红同时也是友谊巷社区的党支部书记。

约30平方米的大办公室及墙上的牌子、几把椅子及开展活动的简介就是阳光社工服务站全部内容。服务站最重要的内容是社工服务的内容,而这点在这里稍有缺失,因为这里没有专职的社工,6个社工全部由社区干部兼职。

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于今年1月16日正式注册成立,是由地、市民政部门共同培育扶持、地区首批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民间非盈利专业机构,主要面向全地区需要帮助的各民族群众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群众克服困难。

张伟红告诉记者,社工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以专业的手段开展专业的服务。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社工站开展工作的重点方向是向老人、青少年及弱势群体提供服务,这些工作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

目前,吐鲁番市高昌街道友谊巷社区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由1名站长和6名兼职社工组成。根据服务站工作的需要,从社区工作人员中抽选出了在民政、心里咨询、文字及计算机等方面有特长的社区工作人员兼职社工工作。

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事业

“社会服务工作的前景非常好,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张伟红告诉记者,“经济越发达,社工事业发展得越好。”

张伟红说,社工事业在中国才起步,香港方面较为成功,广东的“义工+社工”的社会管理模式也得到各方的认可。如果说广东的社会工作是蹒跚学步的话,西方及中国港台地区的社会服务工作已经是健步如飞了。社会服务工作在帮助弱势群体、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慈善、强调互助的价值理念是助力社工事业兴盛的精神内涵。社工事业有着健全、完善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工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和服务水平,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及政社合作的运行机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香港的社工事业于20世纪40年代就出现了,1949年成立的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1975年该会注册成为“有限公司”)更加规范、促进了社工事业的发展。在香港,社工都是由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居民组成,在专业机构进行注册,社工的地位与律师、医生、教师等一样受人们尊重。

香港义务工作组织多元化、服务多样化,从20世纪以来经历多次变化,成为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力量。

因地制宜的关爱之举

社会服务工作及社工像小荷才露尖尖角般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阳光社工站开始了艰难的旅程。张伟红告诉记者,目前社会服务工作基本上是社区开展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没有专职的社工,只好由社区干部兼职来做。既然设立在社区里,那么必须依托社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把社会服务工作开展起来,其实很多工作本来就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阳光社工站成立近一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

促进青少年成长,做好青少年服务工作,是阳光社会工作示范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寒暑假期间,阳光社会工作示范站开展假期实践活动,开展了法制教育、“自救知识”讲座、防火知识讲座、“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青少年模拟小法庭等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文化生活,又提升了青少年整体素质。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我们周围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还是空巢老人。阳光社工站为了排解老人的孤独寂寞,经常组织社工入户走访,进行精神慰籍,并为老人提供无偿生活照料、无偿代办生活各类事宜,给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成立后的近9个月的时间里,社工站依托社区关注弱势群体,重点开展了博爱送万家活动,给辖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送去棉被、衣物、大米、食油、粽子等慰问品。

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社会工作服务站成立了,社会工作已经蹒跚起步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张伟红告诉记者,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首先是缺少长期的社工、专业社工及专业指导老师,尤其在项目制定和评估等方面亟需专业人士的辅导,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其次是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需要开拓视野、吸取学习先进站点的经验,应增加学习交流机会,与其他社会工作服务站建成合作互助的友好关系。另外,为提高社工的专业知识,应继续加强培训活动,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专业培训。

没有专业的社工,社工服务站将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居民、学生吸纳到社工队伍中来。马建林就是其中一个。今年52岁的马建林是一个退休职工,他有音乐天赋,能歌善舞,只要有慰问演出,或社区及其他单位搞活动,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参加。退休后他成为社区的热心人,经常调解邻里纠纷。

王圣是吉林大学的学生,今年暑假期间他来到社区成为了一名社工。当时为了让暑期的小学生生活更充实,社区办了一个暑期学习班,对王圣来说,辅导学生作业,带领小学生玩游戏是拿手好戏。王圣从7月9日开始在社区当了一个月的社工。除了依靠王圣这样的大学生社工外,大量的工作还得兼职社工来做。社工站利用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图书室、阳光小课堂等阵地优势,采取灵活多样培训方式,学政策、学法规、学技能、学“双语”等知识的培训教育,依托阵地资源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律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社工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以专业的手段开展专业的服务,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社工站开展工作的重点方向是向老人、青少年及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相关链接:

专业社工:将是职业竞争中的香饽饽

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复杂的深层社会问题凸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亲子沟通障碍以及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造成的儿童心理疾病等等,这一切都逼迫政府着手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改革,社工服务亟待重视并加强。然而在中国,社工是一个尚未被大众认识的人群,甚至与“居委会大妈”画上了等号。

2011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新浪网,对205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受访者认为社工人才缺口大、留不住的两大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社工不认同,社工的社会地位低(70.1%);社工工资低(69.3%)。其他原因还包括:社工人才的培养机制落后(59.5%);社工工作不稳定,工作前景不明朗(58.9%);社工工作繁琐劳累(57.4%);社工职业资格认证机制不健全,专业化程度不够(56.5%)等。

社工在国外被誉为“社会工程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名社工。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专业社工的配置比例,能够达到总人口的千分之二至五。中国香港每562人中即有一名社工,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人有一名社工的水平。目前香港社工已超过1.4万人,大多来自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享受较好的薪水待遇,专业服务令人称道。

解决社工奇缺的危机,最主要的还是靠政府发力。一是政府应提高社工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让社工成为一个专业技术岗位,有望像医生、工程师一样,拥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同时,政府也应该更多地从一线社工中招聘公务人员,拓展社工的发展空间;二是政府在编制高校招生规划时,利用政策倾斜,鼓励高校多开设“社工”专业,为社会提供急需的专业对口人才;三是政府应加大对社区、社会福利机构和公益性组织的社工岗位开发力度,并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四是政府向社会招聘一部分有志于社工事业的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五是政府要积极扶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让民间人士多投身社工事业。

上一篇:消防装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因素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