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

时间:2022-02-22 02:58:53

论思想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

思想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充分利用动态的教学资源,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新的思想政治教材体现了开放性和弹性,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开发、选择、拓展的空间;同时,课堂动态生成的不可预设性,提高了教师对课堂的凌驾技巧和驾驭能力。若及时、适时地捕捉、利用动态教学资源,那将成为课堂上精彩一笔,否则可能会变成“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为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

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动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再次,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最后,教师要有创新观念,敢于突破常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力求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二、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常常“卡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教案的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1.充分预设,为生成作准备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教师在进行预设时,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多想想学生们会想什么,可能想什么,他们的生活中可能遇到什么,他们最不会想到而又应该知道什么。

2.弹性预设,为生成留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这种预设应是有弹性、有空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它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加强课前设计,自觉的预计因对话而出现的一些“可能”和“不确定”。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形成“弹性化”方案,这种方案,不要过于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思维和自由思维的空间。

三、驾驭实施过程,实现生成价值

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品德课堂里,以师生生命活动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会随时随地充盈其中,那么如何激发这些资源的出现?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使之开放的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中,以达到最佳实际教学效果呢?

1.营造宽松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充盈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之间,完全可以被师生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一书中提倡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他们提出的多种要求都与课堂氛围有关,如情绪安全感、自信心和归属感,都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具体说来,他们要求建立“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要求“不要让学生感到为难,也不要诱哄学生去学习”,“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让学生看到你真正关心他们每一个人”;要求“在教室里创造家庭般的环境和规则”,亦即采用“民主的运作方式”,主张“每个成员都享有地位、尊重、基本权力、权利和义务”等等。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需要,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从而使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需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学生的内在生成才能应运而生。

2.实行启发式教学促进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激发学生主动去追求,新的问题、新的创造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的启发尤为重要。

教师的启发分启情和启智。启情,就是教师通过启发,使学生感情融入到课堂内容中,对学习发生兴趣和保持浓厚的兴趣。从某种角度说,德育成败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能否在情感上感染、打动学生。

启智,就是通过启发,让学生在感知、思维、想象、记忆中学会学习。启智要掌握好“度”,启发不是越具体越好,而是应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做到引导而不是牵着走,勉励而不强使屈从,开导而不全部告以现成结论,做到适时适度,点到为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没问题时引导提出问题,解不开问题时引导开启思路,问题考虑成熟时引导表达出来,生成就在这之间被激发出来。

3.有效处理生成资源

首先,用心地收集信息。思想品德课堂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若不及时把握那些有价值的生成信息,它们就很可能转瞬即逝。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过程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信息。

其次,敏锐地判断信息。对于课堂生成的信息,教师要从课堂现状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上进行价值判断,,要快速从生成资源中筛选生长点,重视有利于理解重难点的信息,重视与文本价值取向一致的信息,重视全体学生的需求。

最后,灵活地处理信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巧妙的变动,取决于教师的智慧和积累的经验。概括地说,从价值意义的角度出发,对浅显的,点化提升;对偏离的,拨正航向;对有效的,深化升华;对错误的,引导否定;对无关的,予以弃置;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不只是将画面定格而且要更进一步将这种美丽放大、着色,使其更加艳丽动人。

4.及时总结课堂生成和课后反思

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有时学生可能会不清楚生成的结果,那就需要引导、总结这一阶段,以使生成的东西再一次升华。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我们的教案多么详细,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准备,还需要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让课堂变成一种享受,同时也成为教师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1997,(9).

[2] 郑金州:教育碎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里德利、沃尔瑟.自主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 孔子.论语・述而[M].杨伯峻、杨逢彬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0.

作者简介:段小霞.绵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621000)

上一篇: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原理提升出境检验检疫... 下一篇:城镇居民投资方向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