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 第11期

时间:2022-02-22 01:18:04

少林功夫 第11期

天下武功出少林!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国武术这朵世界文化之苑中的奇葩,而全部的中国武术现象又与“少林”二字紧紧连在一起,于是,说不尽的奥秘,数不清的神奇,长久地萦绕在全世界无数仰慕者的心头。

中岳嵩山,分太室、少室两山,少林寺,因居少室山之林而得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摩诃迦叶尊者的第二十八世传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结束四海云游,只身走进了五乳峰上的那孔山洞,面壁而坐,且一坐便是九年。功成之日,竟然影入顽石,留下了堪称千古奇闻的面壁石。

影石之谜如今已真伪难辨,但当达摩走出山洞时,世界上便多了一种叫做“禅宗”的佛教流派。达摩广泛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精髓并与佛教的禅悟理论融会贯通,独创了以“静坐修身”“见性成佛”为主张,“壁观”“坐禅”为修行方法的中国禅宗。他一改传统佛学烦琐艰辛的修行方法,不立文字,只靠顿悟而“成佛”,对大乘佛教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于是,在其他佛教教派相继由鼎盛而衰落之时,禅宗却在中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至唐,经六祖慧能集禅宗理论之大成,禅宗日盛,四海之内,寺院中属禅宗者已十有七、八,并迅速传向东、南各国,为以后波及整个世界奠定了基础。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被世人誉之为“天下第一名刹”。

以静修为方式,以见性为根本的禅宗既要远避尘嚣,独善其身,又为何搞出舞刀弄枪且明明是参与争斗搏杀的少林功夫呢?达摩只用一句“不立文字”,便令后人百般揣度,众说纷纭起来。或以为禅坐日久以舒展筋骨,或以为远居深山需抵御猛兽,或说是以武会友切磋技艺,或说是健体强身延年益寿,或说是保卫寺院,如此等等。其说虽各有道理,却不得要领。历史曾经证明少林寺院的那四堵红墙,从来也不曾把任何一代僧人完全与世隔绝,这方小院充其量也不过是漂浮在时代海洋上的一叶小舟,社会浪潮无时不在拍打着它的船舷。而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禅坐入定,实践以“静”为本的世界观,就必须有动的补充或支持,这就是中国传统哲学静中生动的道理。说到底,武功是以武力争斗的方式,在社会竞争中,如禅宗之“静”倘无武功之“动”补充,便必无立身之地,也必无禅宗后来的发展。无论古今僧道俗凡,生存乃人之首要。细看这少林功夫的招招式式,哪一拳哪一脚不是生存的挣扎?以动守静,以静生动,动静相济,相辅相承,谁能说达摩祖师不是悟透了其中真谛,才毅然走出那孔山洞的呢?

其实,早在达摩来中国之前,中国武术已相当发达,但那时的武功,只是出于社会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的需要,作为一种独立生存方式尚不显著,而达摩与禅宗的贡献就在于把武功与个体的人生结合起来,并逐步使之方式化、体系化,正因如此,少林功夫才得以长久、稳固的发展和完善,使之名冠天下,流传至今。因此说,少林功夫虽未必就是中国武术的源头,而少林寺却终不负“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言。

少林功夫在少林寺发源后,很长时间内只在寺内僧人中流传。十三武僧助唐王之后,始显于世。并逐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少林功夫体系。唐、宋之时曾有不少俗家弟子入寺习武和交流。明中叶后,少林功夫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至清初,仅全国的少林寺分院就有几十座。这些分院即成了传播少林功夫的中心。少林功夫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许多不同的派系,如峨眉少林、广东少林、福建少林、山东少林等等。由于传播速度极快且规模极大,以致世间“言武必称少林”,因而也就有了“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

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百年战乱,更加速了少林功夫的传播与发展。随着少林功夫在社会上的流传,少林弟子遍及全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把少林功夫的发展作为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给予扶持,专门学习和研究少林功夫的组织不计其数,少林武术如今已成为广为普及的大众之武术。

而为一项健身运动,少林功夫不仅在国内受到重视,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广为流传。早在元泰定年间,日本僧人大智最早将少林功夫介绍到日本。明万历年间,少林俗家弟子陈元赟东渡日本,长期在日本传授少林拳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僧人宗道臣入少林寺学艺,归国后在日本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演练少林功夫的组织“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现该会拥有少林拳士达一百多万。如今,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少林功夫以更快的速度向世界传播。已有来自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爱好者到少林寺习武练功,法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士、波兰等十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专门传授少林功夫的组织。

达摩的时代早已随着“双履西归”的神话远远的走去了,但达摩开创的禅武宗风却由历代少林僧人承传至今,并发扬光大,少林功夫终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

上一篇:诠释美国文化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技术与艺术:电视媒体双重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