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艺术:电视媒体双重属性探析

时间:2022-09-17 10:38:16

技术与艺术:电视媒体双重属性探析

技术与艺术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电视媒体从诞生开始,关于技术与艺术双重属性的探讨就从未停止过。到底是技术为先,还是艺术占优势,二者的辩证关系又是如何,以及对电视媒体实际工作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这些一直是电视工作者探讨的话题。

技术是电视媒体的存在基础

1.技术进步促成了电视媒体的诞生。电视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的音视频接收机。电视媒体是指以电视为宣传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毋庸置疑,电视媒体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1883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科夫发明“尼普科夫圆盘”,到1926年贝尔德实验室放映电视成功,再到1930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1936年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电视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深深地打上了技术的烙印。

2.技术设备是组成电视媒体的基础器件。众所周知,电视媒体是高科技重装备的行业。从社会劳动的角度分析,电视的生产过程,无论是前期采访、后期编辑,还是信号传输、终端显示,各个环节无一不是技术支撑的结果。从事电视媒体工作的人员,相应地必须要具有操作专业技术设备的能力,否则将无法胜任电视媒体的工作。

3.技术发展是当下电视功能强大的助推器。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所谓媒介即信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也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①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视的更新换代,电视承载信息的能量和呈现的内容日益增强。当前伴随着视听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智能电视、语音电视、云电视、IP电视等电视媒体样式不断走入寻常百姓家,给百姓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艺术是电视媒体的价值体现

1.艺术是电视媒体吸引观众的根本属性。一般情况下,电视一词更多地指向电视的内容,即电视节目。对于电视的受众而言,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这个节目好不好看,有不有趣。至于如何制作节目,采用何种技术,技术指标如何,通常不在广大观众的考虑范围之内。换言之,广大观众关心的是艺术性这个结果,而不是技术制作的过程,技术与他们关系不大,真正吸引观众的是节目所具有的艺术性。

2.艺术创作是电视生产的最主要内容。电视节目栏目的根本使命就是使用艺术手法展现客观世界,表现电视工作者的思想和内心。电视工作者的工作思维并非如何操作机器设备,而是怎样确立节目栏目的定位思想,构思线索编排,选用艺术手法,形成艺术效果,打造美学品格。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已经成为电视工作者的无意识行为,或者说技术已经处于电视创作的从属地位。

3.艺术是电视作品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内在品格。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艺术层面,就将永远停留在物理层面。电视作品如果缺乏艺术品格,就将丧失吸引人、打动人、教育人、美化人的能力,更不可能进入人类精神财富的殿堂。以电视纪录片《故宫》为例,开篇部分先展现的是一轮明月挂于天空,随后镜头下移,冲破云层,展现了地球的远景,在慢慢下落的过程中,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自周朝以来到现在的整个变迁……这就将已经凝固为历史的故宫,幻化为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和岁月的启示传递给广大观众,从而创作出跨越时空的电视艺术佳作。

技术与艺术双重属性的辩证关系

1.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的基础条件。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曾经说过:“电视是一个技术媒体,因为任何媒体都没有像电视这样依赖技术。技术不仅是其得以存在的前提,而且影响其传播的内容质量和方式。”②电视工作人员要制作出一档高质量的节目,就必须首先掌握相应的技术,比如最起码的摄录像技术,后期节目编辑技术等,否则就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一切都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艺术性。因此仅从这点而言,技术性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是实现艺术性的必要条件。所以,没有一定的技术作支撑,艺术性就无从谈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节目艺术性的提高,也使艺术表现锦上添花。

2.电视艺术反过来促使电视技术发展。艺术并非被动地跟从于技术进步,它也在实践中反作用于技术更新。电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艺术水准,创造艺术作品,并提出新的艺术想象。特别是这些来自实际的新的艺术想象,在现实技术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便会形成对电视技术革新的倒逼机制,为电视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改进要求,或者说给电视技术开拓了新的市场。

3.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相互促进的表现形式。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便会显出交替发力、渐次上升的形式。“对于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来说,电视的每一次内容革命都来自于技术上的突破。而一旦在技术突破后、更新的技术突破未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对新技术的新鲜感会逐渐消逝,这时主要的注意力便自然地转向艺术上追求,直至更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冲击,周而复始。”③

实践启示

1.改变二元对立的错误观念。技艺之争一直存在于电视媒体中,“技术派”认为技术决定一切,“艺术派”指责“技术派”缺乏文化内涵,肤浅机械。实际上,“技”与“艺”原本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割。因此,必须摆脱门户之见,树立技术与艺术合一的观念。电视制作是集体合作的社会生产形式,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工作人员的现实劳动必须将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才能进行电视节目生产,才能促进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

2.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技艺之争的根本问题在于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技术派是从采编设备的角度看待问题,艺术派是从电视作品的角度看待问题。当我们从观众的角度看待电视媒体的时候,就会发现,观众对电视媒体的生活需求、审美需求是现实的、多方面的,不仅要技术先进、形式新颖、清晰流畅,还要内容丰富、感情充沛、内涵深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电视审美需求。

3.理清电视媒体发展的阶段。在电视媒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具体的媒体单位环境中,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处于变化运动中。当处于新技术的磨合阶段,就需要加强技术上的追求,尽快熟练掌握已有技术;当处于已经熟练掌握已有电视技术的阶段,则需要加强艺术追求,创作出更高艺术水准的节目。这就要求电视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者,分清形势,理清思路,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制定电视媒体发展策略。

4.提升电视工作者自身素质。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是一项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高级社会劳动,是高技术、高智力、高创意的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电视人在实践中遵守电视摄像的规律和基本原则,一方面,熟练掌握电视设备的使用技术,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强化创新意识。

注释:

①【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第1页

②孙玉胜:http://.cn,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③陈晓波:《浅谈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新闻界》,2007年第3期,第83~84页

(作者单位:日照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少林功夫 第11期 下一篇:珍稀动物元素在橱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