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换帅

时间:2022-02-22 12:30:02

中石化换帅

4月1日14时45分,北京朝阳门外中石化集团总部一楼大厅里,100多名中石化集团各部门管理人员围成椭圆形,但往日迎来送往的大屏幕上,并未出现“欢迎XXX”的字样。

14时57分,中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出现在人群中与众人握手言别。10分钟后,他离开中石化大楼。4月2日,苏树林现身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扩大会,中组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潘立刚在会上宣布:苏树林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按照惯例,在履行必要程序后,苏树林将出任福建省省长。

与四年前到任中石化相似,苏树林离任中石化亦显匆忙。“接任者人选未定。”一位要求匿名的中石化集团高管告诉《财经》记者。据悉,这位中国第六位60后正部级干部短期内将兼任中石化总经理、党组书记。而一个人同时担任政府和央企领导职务,此前尚无先例。

2007年6月22日,中石化集团召开总部机关和在京所属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时任中石化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的相关职务由未到会场的苏树林接任。会议进行中,陈走出会场,再未归来。半年后,陈因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接任当天傍晚,苏树林在中石化集团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中说:“我来这里担任主要领导工作,深感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更深知任期有限,责任无限。”

苏树林,1963年2月生。自1983年7月始供职中石油23年。2006年9月赴任辽宁省委常委。的突然落马,使得苏树林重归油气行业。当时,业内人士对其掌舵中石化的最大期待,是弥补中石化多年来的上游资源短板。

目前看来,苏树林并未辜负期望。据中石油集团经济研究院2011年1月的《201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中石化集团原油产量较2007年增长11.8%,天然气产量增长47.7%。而2009年8月,中石化集团以76.49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Addax Petroleum Corporation,下称Addax)之交易,则成为中国油气企业海外并购第一大案。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2010年全球炼油产能最新报告,中石化集团保持了2007年末的世界第三大炼油商地位,并较2007年炼油能力增加1800万吨。

得益于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对油气定价机制的多次修订,2010年较2007年,中石化集团净利润大增95.6%。

时隔三年半,苏树林再次从政。“这次去福建,官升半级,应该不会再回到油气行业来了。”上述中石化集团高管对《财经》记者说。

接下来谁将掌舵世界第三大炼油商?中石化集团内部人士表示,“中组部已经在4月2日到中石油调研,外部空降可能性是有的。”但过去的三年多时间内,中石化集团已达平稳加速状态,“如果还想保持,王总(中石化集团公司总裁、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天普)接任是最理想的。”

业务平稳过渡

仓促接盘且原属中石油系统,苏树林在中石化集团的三年多时间内,多以“维稳”为主要目标。中游炼化、下游销售业务在其治下平稳推进。

但接过中石化集团大印同时,苏树林也接过了油价倒挂的棘手矛盾。“每天一睁眼,就面对6亿元的亏损。”苏树林曾如此抱怨。在入不敷出的现实面前,时占中国炼化产能近三分之一的地方炼厂中,相当部分选择停产。

但市场需求却并不会因此降低,作为中国成品油的主要供应商,“保供”成为中石化集团赢利计划的最大挑战。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业务共亏损136亿元。至2008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中石化炼油业务亏损1020亿元,达史上最高。

直至2009年1月,以“原油成本定价法”为基础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实施,该局面才有所改变。连续三年总额高达2158亿元的炼化业务巨亏,激发了中石化集团增加乙烯产能的动力。

至2010年末,中石化集团乙烯产能已达909.5万吨/年,较2007年增长近300万吨。而中石油集团在此过程中的增长幅度不足百万吨。“成品油价格受政策限制,而乙烯等化工产品则适用国际市场价格。”中石化高管曾作如是解释。2010年,乙烯所属的化工产品销售收入约占中石化集团总收入的30%,而成品油占比为50%左右。

2008年以来,中国炼油产能呈过剩之势。2009年5月,《中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中国将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淘汰百万吨及以下炼油装置,并引导100万吨至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

此后,规模化成为中国石油炼化行业发展主导措施。其间,中石化集团面临来自同属“国家队”的中石油集团的强力竞争。截至2010年底,中国形成19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中石化集团拥有其中13个,炼油能力23670万吨/年,领先中石油8240万吨。但“无挑战”的日子正在远去。

《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0年,中石油炼化产能增长超过2000万吨/年,相当于中石化集团旗下最大炼油公司镇海炼化的年产能。“以前在我们的势力范围内,中石油想建炼厂是很难的事情。”一位中石化人士回忆说。

但该人士同时表示,中石化加油站数量过去三年稳步提升,“尤其是在中石油势力较为强大的黄河以北,特别是西北、东北地区”。《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末,中石油集团加油站数量较2007年减少千余座。而根据最新年报,2010年末中石化加油站已达30611座,较2007年增长1500余座。

加速海外并购

尽管稳定是苏树林执掌中石化的最大特点,但近三年来,中石化发展策略还是有所改变,突出点即是配合“打造上游长板”战略而实施的海外并购。

事实上,金融危机引发的中国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浪潮并未在2008年直接波及油气行业,2009年初甚至有业内人士评价说:“此次金融危机为油气行业带来的波动远小于此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但话音未落,2009年中,中石化集团便切入海外并购快车道。

2009年6月24日,中石化集团宣布,其下属全资子公司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SIPC)欲以每股52.80加元的价格收购Addax全部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该交易于两个月后迅速达成,交易对价为76.49亿美元,为中石化集团贡献700万吨/年的海外权益油,并打开了其海外资源扩展之门。

快速推动国际化资源战略的动力,来自近年来中国原油消费量与国内产量之间愈发突出的矛盾。《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4.55亿吨,其中中石化进口近2亿吨,以满足炼化产能及国内市场需求。

据刚刚卸任的中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周玉琦介绍,该公司2001年成立至今,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至2003年8月,着重于人才培养和经验积累。2003年末至2007年末,制订海外投资的决策程序并将中石化已有海外项目统一归至麾下。

2004年,中石化以1.53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一国际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六家子公司及所属石油勘探开发区块之交易,为中石化赢得了第一桶权益油。

周玉琦说,“苏总对这方面业务抓得特别紧,操作思路也有所调整。”2008年始,中石化的收购目标开始从勘探中的项目向在产油田和在经营资产倾斜,独立公司和上市公司成为重点。

至2010年末,中石化集团海外权益油已达1840万吨/年,较2007年末增长超过1000万吨,尤以2010年斩获颇多,共达成九个项目,交割七个。其中包括,2010年4月,收购澳大利亚AED公司油气资产;6月,以46.5亿美元收购康菲公司持有的加拿大油砂项目9.03%权益;10月,出资71亿美元与西班牙石油公司Repsol共同成立Repsol巴西公司,并持股40%。

与海外资源拓展平行,中石化集团国际化战略还包括炼化、贸易和工程技术服务等。

2010年,中石化已在新加坡、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沙特、南非、阿根廷、马达加斯加、巴西等国进行海外市场建设和布局。中石化集团文件显示:“十一五”期间,海外收入在中石化集团中占比自10.6%升至27.3%,利润自0.2%升至13.1%,而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则从10.6%增至31.4%。

“这意味着中石化正在变成一个跨国企业。”一位中石化集团高管说。

“苏树林与的风格不同。”这位高管说,苏树林为中石化带来了加速度。他举例说,陈治下,一份文件阅签超过一周很常见,而苏树林则要求文件不过夜。“他自己就是这么做,即使拿回家,也会完成当天的案头工作。这让我们都不敢怠慢,跟着忙得团团转。”

一位中石化集团中层管理者则认为:“虽然三年来的变化让我们感到很累,但无论如何,真正是转起来了,这个加速度应该保持。”

3月25日,苏树林最后一次在中石化主持会议。当中石化集团公司总裁王天普宣布散会后,苏并未起身,他打开笔记本,一页页翻着排得满满的工作计划。于是,管理层主要人员又都坐下。

在此之前,中石化集团拟与山西、河南等省签订关于清洁煤等业务的合作协议。该事宜本应在“两会”期间,借两省主要领导来京之机完成。但苏树林决定在清明节假期之后到实地沟通后落实。“这项工作,看来要由各位承担了。”苏树林感慨道。

上一篇:欧债危机有多严重 下一篇:SDR的人民币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