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探析

时间:2022-02-22 11:31:30

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探析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如何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从事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调查法,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素质教育;实施对策

1 人文素质的涵义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人格、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广义上的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上的人文通常包括文学、艺术、史学、哲学、美学、法律等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现代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2 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2.1 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职业素质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应是既重视技能掌握、又兼顾素质培养;既看重客观知识、又要看中内在品质;既掌握技术效率、又明白技术理论,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场地。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职责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职责才是传授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获取职业技能;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能获取专业技能及资格证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为成就未来的事业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立志艰苦奋斗,为自主创业、适应职业变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2营造新型校园文化,优化人才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来说,通过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为深刻牢固地影响学生以至终身。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一是要积极举办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二是要大力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举办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得到熏陶;三是要加强校园景观设施建设,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四是要加强学风建设,在严肃考风考纪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优良学风,营造优秀校园文化。

2.3 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职业道德教育

人生有几个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正值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期,可谓学习的黄金季节,成才的关键阶段。为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学校务必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工作的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劳动者。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除加强德育、法律、诚信教育、公共关系及美育等科目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应利用校园信息网络、报纸期刊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育德”增添营养。学校可不定期地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英模人物做专题报告,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建立提供素材及增加感性认识;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还可通过军训及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适当体能活动,让学生增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忍受艰苦、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韧性和能力。总而言之,要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首先要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平,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体魄的合格劳动者。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这样的主导作用绝不能忽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学术基础、指导力量。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提高十分需要教师人格的感染与启迪。然而,由于大部分教师文理不能兼通的局限,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实际上仍是“两张皮”,既不能使学生在专业教育中感受到人文的熏陶,也不能使学生在人文教育中体会到专业的魅力。如果专业教师在讲授科学现象、科学技术及应用时渗透了人文精神,学生就会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思想。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得到净化,努力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熏陶、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怡情养性、塑造人格。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既要有高深的学科造诣,又要有高尚的人文修养,并使二者达到完美的融合。同时,作为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教师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

2.5 构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学要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为基础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搞好理论教学,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介绍,加大实验、实训教学比重,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做到严格学生培养规格,使学生掌握过硬的职业技术本领,就业上岗后能直接顶岗运行。

构建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体系。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高职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独奏者”的角色,减少知识的单向传递和储存,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信息,进而形成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的能力,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和进行创新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涛.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2]张莲群,周军.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上海理工高职院校学报(社科版),2005,(3).

姓名:伍妙琼 性别:女出生年月:1980.7籍贯:广东广州

单位: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高教研究职称:助教

上一篇:依托高校团学组织的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思考 下一篇:真诚所至 金石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