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砼质量通病及预防

时间:2022-02-22 08:00:17

【摘要】1.2原因分析 1.2.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1.2.2木模板在浇筑砼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浇筑时砼的水分被模板吸收,...

【摘 要】砼工程在当今的建筑中起着主导地位,然而质量通病却是难以克服的,它们是建筑物质量的最大隐患。就自己的施工经验结合相关资料浅谈一下砼质量通病的现象、原因及预防措施。砼通病包括麻面、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层、缺棱掉角、板面不平整、位移等,就从这几方面浅谈一下预防措施。

【关键词】砼;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麻面

1.1现象

麻面是指在砼表面呈现出的无数像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的小凹点,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mm。

1.2原因分析

1.2.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1.2.2木模板在浇筑砼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浇筑时砼的水分被模板吸收,致使砼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1.2.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1.2.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砼时缝隙漏浆,砼表面沿模板缝出现麻面。

1.2.5砼振捣不足,气泡未完全排出,有部分气泡留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形成麻点。

1.3预防措施

1.3.1模板面要清理干净;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1.3.2模板拼缝采用双面胶带,防止漏浆;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

1.3.3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

1.4补救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外观,如表面作粉刷,可不作处理。对表面不粉刷的部位应用清水刷洗表面,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

2.蜂窝

2.1现象

蜂窝是指砼表面无水泥浆,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孔洞,大小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不大于5mm,深度不露主筋,可能露箍筋。

2.2原因分析

2.2.1配合比不准确,或配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结果出现蜂窝。

2.2.2搅拌时间太短,没有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形成蜂窝。

2.2.3未按操作程序下料浇筑砼,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发生离折现象,结果出现蜂窝。

2.2.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出现蜂窝。

2.2.5模板孔隙未堵实,或模板支设不牢,振动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2.3预防措施

2.3.1砼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3.2砼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最短时间按规范规定。

2.3.3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2.3.4在竖向结构中(柱、板墙、竖井等)浇筑砼,应采取下列措施:

(1)支模前应在模板下口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板墙、竖井体等不超过1cm,保证下口密实。开始浇筑砼时,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与浇筑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砼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2)柱、竖井砼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m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m。

(3)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m。

(4)采用竖向串筒导送砼时,竖向结构浇筑段的高度可不受限制。

(5)柱断面在40cm×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孔洞,装上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

2.3.5砼的振捣应分层捣固,浇筑层厚度不得超过下列数值:

(1)插入式振捣: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2)表面振动:200mm。

2.3.6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1.5倍;振捣器至模板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砼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2.3.7砼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砼凝结前修整完好。

2.4补救方法

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浸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养护。

3.孔洞

3.1现象

孔洞指深度超过砼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截面尺寸1/3的空腔或蜂窝特别大。

3.2原因分析

3.2.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砼浇筑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3.2.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2.3砼离折,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形成特大蜂窝。

3.2.4砼工程的组织不好,未按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认真操作而造成孔洞。

3.2.5砼中有泥浆和杂物掺入,或将木块等大件材具打入砼中。

3.2.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以致出现特大蜂窝和孔洞。

3.3预防措施

3.3.1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砼时,可采用细石砼浇筑,使砼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振捣配合。

3.3.2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3.3.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1)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 45°。

(2)振捣器振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工作时应快插慢拔。

(3)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浇筑时不产生离折,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3.4补救方法

对砼孔洞的处理,要与监理、业主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如现浇砼梁柱的孔洞处理,应根据批准的补强方案,首先采取安全措施,在梁底用木撑支牢,然后将孔洞处不密实的砼和突出的石子脱粒剔凿掉,要凿成斜形,避免死角,以便浇筑砼。

4.露筋

4.1现象

露筋指砼结构内的钢筋没有砼包裹而外露。

4.2原因分析

4.2.1砼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4.2.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4.2.3模板缝隙过大,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4.2.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4.2.5砼保护层振捣时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4.3预防措施

4.3.1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4.3.2为保证砼保护层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网上绑一个垫块。

4.3.3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筑。

4.3.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砼要振捣密实。

4.3.5浇筑砼前应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4.4补救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再用比原砼强度等级高一级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参考文献】

[1]牛新春,郭军伟.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上一篇:浅议建筑工程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有主对策 下一篇:提高工程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