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道德责任是劳资关系的平衡点

时间:2022-02-22 06:05:31

企业社会道德责任是劳资关系的平衡点

市场经济给中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经济社会一派盎然生机。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劳资关系趋于紧张,考量着社会制度所能承受的底线,扣击着时代的心弦,有人甚至因此而怀疑改革方向。缓解劳资关系,必须强化企业家的社会道德责任

劳资关系扣击时代心弦

市场经济发展壮大最基本的标识就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增多和壮大。到2005年,中国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从业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公有制企业。“十五”期间,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平均每年净增600多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3/4以上;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2.79亿人增长到3.49亿人,净增7000万人;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人数从1.5亿人增长到2.07亿人,净增5700万人(见《财经界》,国家信息中心)。当前,劳资关系已成为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

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企业内部产生了企业主阶层。中国市场经济能不能保持既有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群体的能量如何。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因而,维护企业主的利益和意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发展(GDP)压倒一切”的阶段,各地方政府往往把创建最佳“投资环境、创业环境”视为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但由于各阶层之间利益追求的不同,劳资冲突难以避免。新情况、新问题的复杂性就在这里――企业主的利益和意愿需要受到重视,企业员工的合法权利也需要受到保护。在出现冲突面临两难选择时,由于“发展(GDP)压倒一切”,一些地方政府的司法机构往往是把维护投资者、企业主的利益和意愿放在首要位置,这样的“发展观”容易“娇惯”企业主,致使某些人有恃无恐、飞扬跋扈,并对劳资关系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每年还将有上千万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企业转移,劳资两大群体还会增大。劳资关系状况正扣击着时代的心弦。

不能因劳资纠纷否定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下在铲除私营经济甚至商品经济方面不遗余力,工人们工作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不存在“劳资关系”。近年出现大量损害劳工权利的事件,出现一些与资方沆瀣一气甚至助纣为虐的官员,这些都是计划经济时代所不可思议的。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为一部分人怀疑改革发展方向提供了口实。

姑且不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成,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的主导经济、主流经济――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姑且不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计划经济并没有极大地发展生产力,贫困依然对中国虎视眈眈,而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国家日渐富强,人民日渐富裕――“市场经济给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伟大复兴的希望”。仅仅是比较两种经济体制下工人的实际生活,也很难得出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人的生存状况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结论。今天中国工人生存状况问题凸显出来,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可以比照的新生群体――企业主。这个新生群体的发展和其中一部分人“恃强凌弱”,强化了部分工人生存状况的低劣,挑起了劳资对立的事端。

市场经济并非理想王国,劳资结构的形成和不同的利益追求,使劳资冲突难以避免。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具活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工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在整体上有明显改善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发生了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但决不能夸大其词,激化对立情绪,更不能进而否定市场经济。

必须强化企业家的社会道德责任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开始流行“社会道德责任认证标准”(即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简称SA8000)。这个SA8000取自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共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内容主要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保证、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歧视、纪律处分、工时、报酬、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自规定、自约束,就是为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改善工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社会道德责任认证标准”的推行,使劳资关系的融洽度有新的提高,使市场经济的文明水平进入新境界。

劳资关系的紧张首先来自资方缺失社会道德责任。推行企业社会道德责任,抓住了解决劳资矛盾主要问题。因此,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应该作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推行企业社会道德责任,是强化强势~方的道德责任感,是以非对抗性的、积极的姿态来平衡劳资关系。虽然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还不够成熟,普遍推行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还不太可能,但我们可以从体制建设抓起,从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抓起。随着企业社会道德责任的推广,一定能逐渐形成新型的、和谐的劳资关系。

上一篇:财政部等:住房公积金免税比例调整等 下一篇:人性·德性·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