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五种做法

时间:2022-02-21 09:24:39

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五种做法

【摘 要】探讨高中物理新课导入常用的五种做法:复习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类比导入法,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课 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63-02

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其中新课的导入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上课初始,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考,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新课导入的方法,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情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五种做法。

一、复习导入法

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以通过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先行组织者,寻找它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效果。复习导入法一般又可分为复习提问导入和知识回顾导入两种。

(一)复习提问。这种导入法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设置障碍,让学生猜想,提出假说,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只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延伸,从而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新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五个问题导入新课: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我们可以用哪些物理量来描绘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有哪些公式?你对洛伦兹力有哪些认识?某一电子以速度ν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时,你认为电子的径迹会是怎样的?

(二)知识回顾。这种导入法适用于一个新单元的开始,既复习前面学过的主要内容,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上“简谐运动”的新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它们分别是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开始,我们又将一起来学习另一种新的机械运动,它叫做机械振动。”

二、实验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实验导入法是通过惊奇有趣的实验现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去思考、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新课中,寻找感应电动势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条形磁铁缓慢与快速,由相同的初末位置插入螺线管,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从而得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有关。

又如,在“牛顿第三定律”新课中,教师可以让一男一女两个学生,手拿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钩住,向外拉,两测力计读数相等,而不会因为男同学力气大测力计的读数就大,来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运用实验导入法,当实验结果与学生的旧知相互矛盾时,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三、故事导入法

物理学史中记载了人类前赴后继揭开千古自然之谜的史实,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故事。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趣闻轶事,对引起学生思考和促使学生投身科学研究都有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的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来说明参考系:在二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敏捷地用手抓住脸旁的一个小玩意儿――一颗德国子弹。

又如,在“万有引力定律”新课中,教师可以引入苹果落地的故事,即牛顿从看到苹果落地,并由此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形成了万有引力思想,最终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

教学实践表明,故事导入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就是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进而引出新课主题。

例如,在楞次定律新授课时,教师通过演示条形磁铁移近两个相同的铝制圆环(其中一个有切口),完整的圆环会随磁铁运动,而有切口的圆环却没有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解释圆环的动与不动?

又如,在动量定理的新课中,老师通过演示两个鸡蛋,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落在讲台木板上的一个粉身碎骨,而落在海绵垫上的另一个却毫发不伤。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让学生展开思考。

五、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就是当新旧知识有较强的相似性时,利用两者间的联系导入新课,从而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例如,在学习电容的概念时,类比容水器的容水量问题,由容水量与水量多少无关这一特性的类比,让学生了解到电容器的电容实指电容器装电荷的本领,仅受自身结构的影响,与Q、U无关。

又如,教师还可以通过与电阻类比,引入容抗、感抗的概念;与重力类比,引入电场力、磁场作用力;与重力势能类比,引入电势能的概念,等等。

教师通过类比推理,消除了学生对新知的陌生感,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不断夯实完善。

俗话说“教无定法”,高中物理新课的导入做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以上几种外,平时常用的还有联系实际法、定量计算法、随机应变法,等等。教师在新课的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的地去套用某种方法,只有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教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泉.高中全程学习方略:物理[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未来出版社,2011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邹万全.谈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理念及策略[J].中学物理,2012(10)

[4]夏焰.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4)

(责编 卢 海)

上一篇:三维一体,让园本培训凸显真实 下一篇:我们在锦江边坐下,一想到云吞面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