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的归纳对比

时间:2022-02-21 08:41:16

文言文教学中的归纳对比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篇幅所占比例很大,随着文言文学习不断弱化,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十分困难,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对比学习,已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大任务。

由于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并不理想。如果能把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引入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就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蒲松龄与柳宗元堪称是妙笔生花的艺术大师。仔细观察分析他们作品中貌似不同的生活画面,我们会发现,其实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就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和下册《黔之驴》两篇文章作分析对比,探讨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比较阅读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问题。

一、 作品本质分析

1.情节相似

《狼》讲述的是一个屠夫机警地杀死两只贪婪狡诈的恶狼的故事。《黔之驴》讲述的是一只老虎精心策划了一场吃掉“神”一样对手的驴子的故事。从概述上讲差距很大,可本质上差别并不大。文章开始我们能看出故事的主角都对他们的对手充满恐惧,但最后主角都胜利了。屠夫是从防守转到进攻,一举消灭两只狼;而老虎是从试探性的进攻转换成实质性进攻,吃掉了“神”一样的对手。这种结果都符合国人的“邪不胜正”传统习惯。

2.写作手法与主题形象相似

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对强大的对手,善于斗争者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屠夫看到狼的时候是这样写的,“屠大窘,投以骨。”起初想以德服人,怎奈两只狼是贪得无厌的,最终屠夫丢掉了一切幻想,拿起扁担抽出刀与狼搏斗并将其击毙。老虎呢,在林间看见一只驴(庞然大物,以为神),也是先生畏惧,机警试探之后躲起来观察对手,最终也是“咬其颈,食其肉”。这两篇课文对现在生活优越的青少年来说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他们缺乏的就是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其次,再看形象描写,两篇课文尽管篇幅较小,却成功地塑造了鲜明人物(动物)形象。从屠夫身上的生活气息到对老虎的细腻描写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主角是两种,但两者身上的共同点很多,如机警、勇敢等。他们遇到了看似强大到不可战胜的敌人时没有退却,相反,靠着自身的智慧和耐心战胜了敌人。

3.细腻独到的心理描写

在《狼》一文中,我们能看到“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以及“狼假寐”等。而《黔之驴》中分别出现了“终不敢搏”、“慭慭然,莫相知”、“虎因喜”等。在这些细致的心理表述中,我们不光能看见屠夫的各种心理变化,也会发现原来老虎也这么可爱。此外两篇文章还用动作描写来揭示主角的内心。细致地描写出老虎由试探到击毙对手以及屠夫由妥协到反抗的过程。同时,文言文中最讲究的就是炼字,这两篇课文也不例外。《狼》这篇文章中的“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等描写都耐人寻味。《黔之驴》中“稍出近之”、“断其喉,尽其肉”等诸多描写也是十分的精彩。

二、 同等的思想感情与表达形式

这两位作者相差千年,一位在唐朝一位在清朝,为什么思想情感却这么相似呢?这就要引导学生们去自主探究。通过翻阅资料,我们发现这和两个人身处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时又与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经历相联。两个人都处在封建社会,比较了解民生疾苦,也都敢于表达个人见解。从个人经历上讲,蒲松龄有些悲惨,早年成名历次考试却不高中,最终只能做私塾先生。柳宗元考中进士但因参加了永贞改革而仕途不顺,屡次遭贬最终客死异乡。相似的经历与命运注定了他们拥有相似的情感。

其次,蒲松龄与柳宗元为什么都要写这样的寓言故事呢?这也是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关。蒲松龄生不逢时,恰逢满清大搞“文字狱”,很多东西不能写,蒲松龄只能写写狐怪小说慰藉自己;柳宗元久参政治,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政治倾向十分的不满,又不能明说出来。两个人都有一种欲说不能的苦楚,所以只能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发泄,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人都是绝世才华却身处逆境无以伸展,蒲松龄写《聊斋异志》被朋友称为不务正业,临死还大呼自己一事无成。柳宗元虽有《柳河东集》却也不过是后世给冠以的美名。从文章性质来看,蒲松龄开创了古代鬼怪小说的传奇体,并成为巅峰之作。而《柳河东集》也开创了柳宗元独一无二的写作意境。

有比较才有提高。只有将对比阅读带入课堂教学中,才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感性认识。任何文章都有思想内容以及外在的语言美,通过感知这两篇文章能让学生们学会做事情不能自作聪明,不能贪婪,要有真才实学和细致耐心等等。也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见解,让文本阅读与自主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

上一篇:文人之诗·英雄之诗·隐士之诗 下一篇: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