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质量问题研究

时间:2022-02-21 07:31:29

提高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质量问题研究

摘 要: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企业有用之才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 课程体系

2008年世界范围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着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别是机械加工行业企业,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应用型的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何提高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技术型人才,是数控加工技术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实训的效果,设施的完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职业教育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变现有的硬件、软件设施。因此,切实抓好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重点。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实训厂房的改造、新建,实训设备的足量购置、选用,同时在数控设备购置时,要考虑机床数控系统的配置,选用企业所使用的数控系统的主要产品,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培训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操作的机床系统相一致,避免学生到企业进行二次培训学习,提高学生的企业适应性,增加学生的就业率。这样通过校企合作,更容易实现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更适用、更符合企业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要。

二、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

1.改变职业教育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就是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基于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和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为出发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以实用性、适度性、够用性为原则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出发点和根本点。因此,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注重学生在完成设置的课程后,学生到企业后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以此为尺度来进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

2.改变职业教育中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中应加强实践

教学的比重。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企业工作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计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数控加工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机床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的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数控操作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如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一些企业或工厂,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的训练,完成岗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生产第一线操作者的角色改变。

三、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

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紧缺和质量是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数控加工专业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如何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数控加工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方面,作为数控加工专业教师本身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学习先进的数控技术理论知识、数控操作技能,尽快使在职的专业教师能够胜任教学的要求。

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支持和推动的力度

财政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展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渠道,吸引多种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企业投资或合作办学。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办中等职业学校,在税收、用地、补贴、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并增强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充分利用中等职业教育实用技术性强、与企业具有天然紧密的合作关系特点,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本有机结合,创造和发展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拓展职业教育投资渠道,还可以为学生实践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各类企业选用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职业教育法》

3.《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帮助学生建立“米仓”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