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妄想状态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2-21 05:42:18

老年期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妄想状态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对处于老年期妄想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器质性与非器质性进行分类,比较二者症状方面的特点、治疗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2006~2010年在我院住院、处于妄想状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老年期妄想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中,器质性精神病占30%。非器质性精神病的患者中,以精神分裂症最多见,占50%。结论 两者在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 老年期;器质性;非器质性;妄想 作者单位:136000 四平,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妄想是一种精神病性症状,在老年的精神病的研究中所面临的一大难点是疾病的分类诊断。国外学者将老年期精神病分为:①狭义的概念:临床向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但不存在器质性因素、无情感障碍、无认知功能损害。实质狭义的老年期精神病只包括了晚发的精神分裂症和晚发的妄想障碍。②广义的概念:所有以幻觉、妄想为表现的综合征,包括了早发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首发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脑血管疾病和阿尔采默氏病和其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1]。而这种分类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受限,故本文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的可操作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将广义概念的老年期精神病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大类,对以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在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

对2006年~2010年5年间在我院、年龄在60~83岁、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为诊断依据、症状学诊断为幻觉妄想或妄想状态的病例,通过计算机病案系统进行筛查后入组。共有60位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器质性精神病占18例(30%)、精神分裂症30例(50%)、抑郁症9例(15%)、心因3例(5%)。2 结果21 将患者分为器质性与非器质性精神障碍组。比较两者在性别、起病年龄、阳性家族史等一般资料的差异见表1。比较二者在症状、体征、治疗方面的差异见表2。经卡方检验发现,器质性与非器质性精神障碍在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22 器质性与非器质性老年期妄想状态的患者在治疗上存在差异,功能性精神病在治疗上的前三种药物为利培酮、氯氮平、奋乃静,使用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6%、389%、151%。器质性精神病前三种用药分别为利培酮、奋乃静、奥氮平,使用出现的频率分别为70%、188%、112%。

3 讨论

病因方面的探讨:在本研究中引起精神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占第一位的是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血栓、脑动脉硬化,其次是脑外伤、帕金森氏病、脑肿瘤。在本研究中诊断为器质性精神病患者占30%,而在60岁以后起病的患者比例为67%,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器质性因素在病因中所占的成分也有增加。另外本研究发现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病前人格特征为难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羞涩、内倾及多疑,这是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还是患病的早期标志,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临床症状的分析: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幻觉、妄想比较单一、固着、刻板,缺乏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但伴有器质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情况比较多,所以,要注意其冲动伤人及自伤行为的发生有时会出乎你的意料之外,要严加防范。另外器质性妄想状态的患者一般起病年龄较大、无阳性家族史,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和CT的异常改变。认知功能损害明显而且迅速,记忆和社会功能的损害比功能性精神障碍患者更快。对早发、晚发(>45岁)、老年期(>60岁)起病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比较发现,证实了晚发精神分裂症情感平淡轻微、预后较好的特点。老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缺损比早发、晚发病例更为多见。

诊断方面要注意:在诊断上多数医生认为老年人的精神障碍多为器质性的,主要为痴呆和谵妄,对于60岁以后首发的、以幻觉、妄想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即使没有明确的器质性因素也不轻易诊断为功能性精神病[3]。在本研究中有30%的患者并不具备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典型特点,依旧被诊断为器质性精神病。这可能是造成两组患者在疗效、副反应上没有统计学差异的原因。随着对老年期精神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要掌握器质性与非器质性精神病的临床特征,防止老年期器质性精神病诊断扩大化。同时对老年期非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要注意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因素,必要时应请神经科医生会诊,避免漏诊。

治疗方面的建议:在治疗上要考虑精神症状、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脑器质性性因素对药物较为敏感等因素外,更要考虑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随着人的正常老化认知功能本身就会发生变化,表现在注意、记忆、执行功能、运动技能的减退,那么对处于妄想状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就更为明显。Goldberg[4]发现认知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与其社会功能的总体水平有很强的相关关系。所以对老年期精神病的治疗要选择对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认知功能都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易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

由于生活质量、医疗保健质量的逐步提高,年轻时起病的精神患者存活至老年的几率大为提高,以往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精神患者的病情会趋于稳定,但本研究提示这类慢性患者病情的急性恶化却构成了入组对象的主体。造成患者在老年期再次入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物学因素如自行减药、停药,躯体上的因素如伴发躯体疾病或合并躯体治疗,也有心理社会因素如丧偶、迁居、子女离家及缺乏人照顾。因此对老年期精神患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应注意到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病情波动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1] C Edward Coffey, Jeffrey L Cummings Textbook of Geriatric Neuropsychiatry.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94.[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Ⅲ). 第3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758.[3] Joel Sadavoy, Lawrence WLazarus, Lisy FJarvikComprehensive Review of Geriatric Psychictry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91.[4] goldberg TE, Hyde TM, Klein man JE, Weinberger DR Course of schizophrenia: neurological evidence for static encephalopathy SchizophrBull,1993,19:794804.

上一篇:肝血管瘤介入性栓塞治疗与临床研究 下一篇:延期妊娠21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