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解题中逆推法的妙用

时间:2022-02-21 05:27:31

初中物理解题中逆推法的妙用

逆推法解题是针对那些从正面无法进行或者比较繁琐的题目,打破常规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找到解题的关键.简单说就是从未知结果推到已知条件,或者从问题结论或结果去寻找关键条件逆向推倒的思维称为逆向思维.逆推法属于逆向思维的解题方法.在逆推法的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分析问题的条件,问题的目标,问题的结构等等.逆推法的路线就是“欲知―需知―已知”,由于逆推法的探索路线与传统探索式解题过程恰恰相反,所以在一些繁杂题目上灵活运用逆推法解决初中物理题目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笔者就逆推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举例分析.

例1假设一辆汽车装满货物的总重量是35000 N,假设它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一段水平公路上,牵引力为3000 N行驶0.5 h,牵引力对卡车做了多少功?

思路分析由题设条件知G=35000 N,F=3000 N,v=12 m/s,t=0.5 h=1800 s,要求功W的大小,有两种思路.(1)W=F・s=F・vt,(2)W=P・t=Fv・t这两种思路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原理一样.那么逆向思维分析图如下.

评注本题中总重力35000 N是多余条件,故意干扰学生,正向思考可能会出现麻烦,如果通过逆推法来分析题目,则不会受到这种条件的干扰,通过逆推法探索的起点是目标,由于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以解题时就奔着目标去,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题目的关键,这是它的长处.我们不能盲目,不考虑题设条件运用逆推法,会适得其反.运用逆推法时就要结合探索过程是从习题目标走向习题条件,这是使用逆推法解题时必须特别注意的,解题时要灵活运用逆推法分析题目,才能发挥逆推法的快捷性.

例2长方体金属块长为5 cm,宽为2 cm,厚为3 cm,现将它悬挂在空中,用弹簧秤称重70 N,再将它浸入水中,并且它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且离水面为7 cm,它下表面的深度为10 cm,如图2所示.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69.71 N,求此长方体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评注灵活运用逆推法解题是解决这类用探索发无法进行的或者比较复杂的题目的最好方法,是通过找到题设条件目标,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找到问题的关键.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利用倒推法进行题目分析,从未知量推求出已知量,通过倒推法分析题目既复习了所学知识,也突出了已学知识与现学知识的联系,可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又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原本复杂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直观.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用倒推法解题时: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小心推理;因为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本题很好地体现了逆推法解题的快捷性和优越性.

上一篇:教师如何实现从“主演”到“导演”的转变 下一篇:农村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