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时间:2022-02-20 06:30:23

高中政治课堂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多少只具有相对意义,而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政治 问题解决 创新思维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由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心向。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归纳等一系列再发现的认知过程,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最后,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解决新情境问题,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的思维火花因问题而产生,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发现问题的情境,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要有一个过程。先是教师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善于提出问题,即教师要有问题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引导和熏陶,再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去发现问题,即教师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后者更重要,这才更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思维火花,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地锻炼。例如,本人在复习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时,恰逢学校颁发给我们班的100元先进班级奖,为了进一步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作为班主任兼政治老师的我就说:这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为犒劳大家,我们从班费中再拿出100元让班干部放学后到市场上买一些葵花子和糖分发到全班65位同学的书桌上,此时、学生开始在下面议论,有的说到超市买,有的说在街上的小摊上买划算……此时我提出问题:(1)你们为什么要到不同的地方去?(2)你们在买的时候为什么不仅要看看商品好不好,而且又要看价格得高低?交流后教师归纳,你们挑选商品时的情景实际上就是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头脑中的反映。有了教师的启发,接着有学生问:看价格是为了掂量掂量所选的商品是否合算,那么商品的价值是如何估量的呢?教师不急于回答,问:一辆自行车与一辆轿车,哪个价格高呢?请学生思考并说出理由。经过一番讨论后,明确:劳动量大的商品,其价值量就大。但这时有一学生问:比如某农民养了两只羊,一只羊养了一年50公斤,另一只羊养了两年50公斤,出售后获得一样的价值,这怎么解释呢?教师马上肯定学生的出色提问,同时非常自然地引出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根据获得的新知,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品生产者竟相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学生问题的环境

学生发现问题后有无强烈的提问欲望,能不能提出问题,敢不敢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例如:一次在讲评习题课上,教师说:现在有一道题请同学们帮忙,“若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售,为什么一个赚钱,一个亏本?”因为教师放下架子,有求于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很兴奋。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争着交流自己的想法。就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表现出色,认为问题得到解决时,有学生站起来说:难道这样解释就算完整了吗?我认为还有其它原因,并举例说明了一大通。由于在课堂上营造了民主宽松的氛围,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

三、开展不同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认为,认知源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活动是认识活动的前提。“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多边交流、多边活动。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归纳等一系列再发现的认知过程,促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开展探索解决问题,这能把学生的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班集体活动紧紧结合在一起,把师生活动紧紧结合在一起,不仅体现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人人参与课堂,使课堂充满鲜活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才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肖伯纳曾说: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一个人的思想加另一个人的思想就有可能产生多种思想。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后,教师出示思考题:中国的彩电业如何走出困境?并组织前后四位学生讨论。因为在课前要求学生查询、了解相关材料,课堂上又提供了一些相关材料,再加上所学知识的铺垫,所以问题提出后,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争辩,学生在积极思维碰撞的体验中不仅获取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化问题意识。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产生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并鼓励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流行的观点与解释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从而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究底的胆量和勇气。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需要在保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精心准备供探索的材料;二是组织问题,一方面巧妙地设置基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筛选,确定最适合于教学探索的问题,并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组合,形成台阶式的系列问题;三是启发学生思考,解答疑问;四是总结归纳,分析评价,引导迁移。

上一篇:“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