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独生子女自觉学习长效机制建设初探

时间:2022-02-20 12:15:19

独立学院独生子女自觉学习长效机制建设初探

摘 要 独立学院学生与传统高校学生在学习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而在独立学院学生中独生子女又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组织。究其这种种方面的区别与差异根源无非是独立学院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学习的自主、自觉性上的缺失,换而言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如今众多的独立学院在为实现独立学院独生子女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文也拟在这方面做出理论层面的探讨。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独生子女 自觉学习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无需回避的是,独立学院入学起点相对较低(低于二本线40—60分),较低的入学起点背后所体现的是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存有不足的事实。据我院相关调查研究表明,61.47%的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着学习热情欠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自律性差、自觉性不强的问题。而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单一,家庭经济环境相对优越,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优越感”,有的甚至“恃宠而骄”致使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在学习的目的性上较独立学院其他学生来说更为不足,往往停留在“要我学习”的被动学习局面,总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一直处于的“喂着吃”“灌着读”的学习状态。在此种情况下学习活动本身没有成为学习者所追求的目的,学习者对学习没有在个体体内产生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的动机,所以学习本身不能使学习者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我们判定学习没有成为学习者的“内需”驱动力。在学习者初步建立学习兴趣时,如何让此种学习兴趣得以贯彻实施,使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坚持学习的信念,调动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成为了我们所不断探寻的主题。

其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独立学院的学生存在的厌学情绪,而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里人对于自己的期望过高,让他们倍感压力以及“恃宠而骄”的心理,致使厌学情绪相比更甚。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被置于一种“任人宰割”的状态,学习者的合理兴趣与需求因为“应试”不需要而被抹杀,许多家长或教师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教育学生,简单地把学生定义为“空心萝卜”,不顾学生的主观意愿的将自己认为对的教育方式强加于学生身上,学生在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被迫学习过程中备受煎熬学习结果又差强人意,长此以往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产生抗拒抵触心理,学习成为学生不愿触及的“”。当学生经历过内心的挣扎,进入大学摆脱强制学习、充实学习信心与信念时,我们该如何鼓励学生将学习贯彻始终,最终将短期的学习兴趣培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成为了独立学院一直所奋斗的目标。

与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也具备某些独特的因子,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在其创造力和自主选择上的体现让我们看到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在学习上的可塑性。于是乎我们开始不断探寻如何建立独立学院学生学习长久之计的对策与方法。

2内源性动机是建立学生长久学习兴趣的根本需求

大量的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立长久的学习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动机的培养息息相关。当学生初步形成学习兴趣时,此时学生的自身人格和动力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于学生学习长久机制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自身学习热情缺乏、自律性差,学生在这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极易受到外界的动摇,稍不注意外界一句带有诱惑性质的话语就有可能将本薄弱的学生学习信念打消,原本初步建立的学习兴趣就被打破消失殆尽。所以在学生初步养成学习兴趣时,我们需要运用一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长久的“兴趣”,即我们所言的内源性需求。

首先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所存在的普遍厌学情绪,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在此种问题上更甚,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来打消。在学生不断感受大学生活的闲适惬意的学习生活,摆脱机械式学习生活环境,学生自身的心理开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开始有着消减,乘着此时,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改变学习本身的趣味性,减少重复性学习,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减少对于长期学习的厌倦感,帮助学生建立新鲜感,对于所要接受的知识产生兴趣,让同学们不断坚定学习的信念。

其次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归因训练,减少习得性无助感,也是建立长久学习兴趣习惯的良药。在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独立学院的学生常常因为学习结果差强人意,在学习上感到备受挫折,致使原本微弱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进而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进行积极地归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找出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得失,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总结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任务失败之后,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对待学习变得冷漠、无助,最后听之任之,破罐子破摔。

在学习中学生往往由于找不到既定的目标,而在茫然地、麻木地进行着学习,久而久之在无为的学习中迷失了自己,最后挫败的“离开”学习。在开始学习之时学生总是十分的积极,十分的奋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热情往往随之慢慢的递减,甚至直至最后的消失殆尽。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削弱的原因,盲目无目的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盲目地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看不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明确学习任务,建立学习效果期望,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下转第39页)(上接第37页)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方式。

3外源性动机是培养学生长久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内源性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是促进学生建立长久学习兴趣的根源,但是仅仅依靠学生内部的内需性要求是远远不能满足建立长久学习机制的需求,我们还需要通过外部的条件来刺激、调控、维持和保障学生的学习。外部条件的刺激与反射对于学生学习起到了激励与促进作用。独立学院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往往自主选择性强,习惯于注重效率,注重于短期付出所带来的结果,对于事物经常是三分钟热度,不能长久持之以恒,在付出看不到回馈的情况下极易放弃。据此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外部的刺激手段来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将学习的短期兴趣,培养发展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馈”,可以增强个体强化学习行为。在此我们所讲的“反馈”是指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习中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感觉”。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促使他们提高对学习的信心。同时不佳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长此以往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继续坚持,寻求更高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心理机制的调节十分重要,可是单单的内部调节手段往往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所以运用外部的物质奖惩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外部的物质奖惩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与此同时在学习奖惩机制时,我们需要保持绝对的公正,同时我们需要注意调节奖惩的频率。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在奖惩制中获得学习成果的满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防止运用外部奖惩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在学习中诚然也印证了这句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是自己独木行舟,还需要通过组织良好的适度的竞争与合作来促进学习。在学习之初学生为了寻求心理支柱与支撑,往往选择需求伙伴来坚定自己、督促自己。正确的学习竞争与合作,可以诱发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动力,同时在学习者相互帮助中也较容易造就双赢的局面,达成共同进步的目标。

学习习惯的长久养成需要通过内外机制的共同调节,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学习要从“要我学习”的外部压力迫使到“我要学习”的内部需求,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长久的学习信念,同时也需要学院老师的有效引导、支持与关怀,只有通过“两手抓”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让学生从“灌输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愉悦与满足,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建立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目标。

上一篇:让企业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下一篇: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