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倾听的艺术

时间:2022-02-20 02:40:32

浅谈教师倾听的艺术

(辽宁省建平县榆树林子镇小学 122422)

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倾听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鼓励与赞赏。学会倾听,是教师的一门技术、一门艺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知觉。

一、教师倾听不能具有选择性

在各种教研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倾听学生发言时,倾听的内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如果学生发言或讨论的内容是教师所期望的,教师马上会用高八度的声调给予重复,以此引起学生对该内容的注意。如果不是教师预先期待的内容,即使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往往也不予以关注,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课堂倾听只有在师生双向平等互动的关系中才能成为一种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教师要在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前提下,把精力集中在细心地感受、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上,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及时、全程地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在倾听学生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挖掘课堂上学生的即时性生成因素,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来组织教学,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让学生的经验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来了解学生课上及课后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带着自己关注的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师倾听不能只听不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充当一般的旁听者,或者在参与学生的对话时缺少对学生的专业引领。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说什么都有道理的现象。师生和生生间的对话内容只放不收,甚至对话内容游离于课堂主旨之外,学生因缺乏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缺乏从字词到内涵的深层体验,造成教学场面虽“十分热闹”,但学生的认知却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最终导致对话的低效或无效。我们知道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倾听的核心是思考。因此教师倾听时,需要伴随着观察、辨别、选择的过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片刻沉静中的回味、思索,或是借景抒情,借题发挥。所以,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与理解,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虽然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但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动态生成并非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围绕着师生的知识、情感、思想背景来进行。教师需要在系统研究教材内容和认真分析学生的知、情、意等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以往相关教学行为结果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设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又要以个人的经验丰富学生的思考,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使讨论更加焦点化。要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的最优化相结合,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性、有效性相统一,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

三、教师倾听的对象不能过于集中

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常常将倾听的对象集中在某一小部分学生范围内而忽视其他学生的发言。对于因教师生理原因造成的倾听对象的偏差,在当前大班化的教学环境中,建议教师应主动走下讲台,到不同区域的学生间巡回走动,以便及时发现不同区域学生的不同发言。对于因教师心理原因造成的倾听对象的偏差,教师应主动改变教育观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学会聆听、理解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学会接纳、赞赏每一位学生的观点。面对那些回答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优先考虑他们的回答权。当他们回答时,教师要面向发言的学生,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发言,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等待和倾听自己的发言。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总之,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也要学会倾听,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不能不加辨析,盲目鼓励。只有教师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上一篇:浅析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 下一篇:浅谈课堂评价在数学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