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十大切入点之一:切题

时间:2022-02-18 06:15:29

高考作文十大切入点之一:切题

技法指津

“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个要求。考场作文只有在切题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评判。由此可见,切题是考场作文的生命线。作为高考作文试题,从内容上看,其会切合时代热点,但往往又不会直接表述;从形式上看,一般会延续以往风格,但又不会一成不变;从难度上看,不会设置太大的审题障碍,但又会体现出测试的梯度。这些都是考场作文的基本特点。只有切合题意,写出的作文才有可能获得高分。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切题呢?

一、审读题目时要把握重点

很多高考作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角度等都进行了限制。考生只有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获得高分。由此看来,那些只注重形式与语言,却忽视对题目内涵挖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文题出现在考生面前的时候,考生既要考虑它属于哪种命题,又要分析文题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文题隐含的条件与限制。如果忽视了命题的限制,理解题意就可能会出现偏差,写出的文章就难以切合题意了。

二、审读材料时要找准角度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高考命题,其所提供的材料都会隐含着命题者的基本意图。因此,理解这种隐含信息尤其重要。如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是“我的时间”,写作的落脚点是“时间”,而且是“具体时间”。它可以是“物理时间”,也可以是“人生时间”,但考生行文时必须强调“我”的存在。即使是写他人,也是由“我”而引发的,侧重于“我”的思考和参与。考生如果在审题时忽视了这种限制,就必然导致文章的偏题离题。

三、行文写作要锁定题意

要让所写的内容切合题意,考生还要学会在行文之中处处切题。而在行文中切题的方法就是紧扣中心,时时点题。点题的方法主要有:

1.字面重复点题法。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就会达到突出中心、切合主旨的目的。

2.似曾相识点题法。在行文过程中,相似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以丰富生动的感受。表现在形式上,考生在作文中要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要有所变化,避免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这样会显得机智灵活,而且主旨突出,立意鲜明。

3.浓墨重彩点题法。避免前文点题的不足,在结尾以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

误区警报

不少考生因为没有认真审题或审题不准,立意和行文不能切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导致考场作文出现了致命的失误。从高考作文现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误解而离题。考生或者对题目的含意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做整体,只紧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会导致文章偏题离题。以2011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作文题“时间在流逝”为例,不少考生误解了题目含意,写成“家乡在变化”“思想在成熟”等。此类文章写得再好,也不符合要求。

2.因随意而脱轨。考生没有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想到哪儿就顺势写到哪儿,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离题的现象。以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为例,文题要求考生针对“中国崛起”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是不少考生背离客观实际,以所见到的一些阴暗现象,大谈中国改革开放的弊端,随意否定中国的崛起,结果偏离了题意。

3.因忽视而偏离题意。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者话题,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以2011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题为例,文题要求“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但是不少考生由于忽视了“至少选择两种”这个限制,只选择了一种镜子来写,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

范文指引

时间在流逝

安徽一考生

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耐不住性子,在草丛中,融化成了一滴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

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连绵不断地诠释时间,又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在宇宙间变换自如?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只好借助神奇的河水来形容了。于是就有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北雁南飞时,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更替;从青丝到白发,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流逝。“少年不识愁滋味”,大多是因为对时间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当少年不再,便有了衣带日已宽,岁月忽已晚的悔恨。所以有许多憾事与时间有关,如在某个时间段,爱没说出口,他与她便成了陌路;如在流逝的时间中,孝未尽,双亲却已不在。

时间给予每个人的都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可不同的人对待时间的态度迥然不同。有的人说自己的时间太多,多得整把抛撒也无所谓,于是在灯红酒绿里泡着,在纸醉金迷中躺着,在“桌上长城”边坐着。就这样,时间在酒杯中流走了,在奢靡里消逝了,在赌桌边输尽了。这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相信“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开”,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季节已经轮回,今春已不是昨日春,花已不是先前花了。

智者们明白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可以拓展。钱学森,这位科学界泰斗,一生不题字,不参加宴请,不出席鉴定会。他说,我时间不多了,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是啊,人的差别就在于是否珍惜时间。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也就在生命体里注入了价值的内核。等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人们会说,他的一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想当年辛弃疾报国无门,叹时间流逝,尽管将“栏杆拍遍”,也无人知晓其“登临意”。于是他吟出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词句。真是英雄泪洒吴钩,岁月不堪回首。

时间在流逝。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客而已。因为雪不是去年的雪,春也不是去年的春。

时间在流逝,我们必须将爱说出口,将孝尽到位,将事做到最好……抓住机遇,只争朝夕。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激起时间长河中的浪花,哪怕只有一朵。

借鉴技巧

本文值得考生借鉴的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

1.审题准确,切合题意。题目的要求是“时间在流逝”,作者紧扣这一主旨来立意,没有丝毫的偏颇。

2.联想丰富,行文流畅。文章开篇联想自然,引出光阴流转,时间飞逝这一中心,然后以时间为线索,展开纵向联想,先联想到“逝者如斯夫”的千古长叹,随后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荒废时间,再联想到钱学森充实的一生以及辛弃疾对于时间的无奈悲吟,让读者仿佛行走在时间的长廊中,穿越时空,纵横古今。

3.行文扣题,主旨鲜明。综观全文,不难看出,作者紧紧抓住“时间在流逝”这一中心不放,展开联想的翅膀,纵横古今,跨越不同领域,既有对自然的感慨,又有名人的长叹,还有对现实的遗憾等。

新题演练

请以“后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后劲”是一个名词,其本义为显露较慢的作用或力量,如“这酒后劲大”;也指用在后一阶段的力量,如“他后劲足,冲刺时超过了所有对手”。考生若选择写议论文,可分别列出以下分论点:

就“是什么”的角度,可提出分论点:后劲是坚强意志的体现,后劲是平稳心态的折射,后劲是积蓄能量的爆发。也可诠释为:后劲是后来居上的力量,后劲是永不言败的信念,后劲是永不屈服的意志。

就“为什么”的角度,论述后劲的作用,可提出分论点:有后劲,才能厚积薄发;有后劲,才能后来居上;有后劲,才能赢得胜利。

就“怎样做”的角度,可提出分论点:反复锻炼,不断积累,使后劲有力地发挥;汲取知识,丰富内涵,使后劲有力地爆发;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使后劲有质的保障。

考生若选择写记叙文,可以写后劲的来源,如后劲,源于朋友真诚的祝福;后劲,源于同伴坚定的支持;后劲,源于自身不灭的信念。也可记叙一件事情,如登山、长跑等。通过与他人的对比,突出后劲的作用。

佳作示例一

后 劲

景闪闪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能到达险远之地饱览胜景的人,必然是有后劲的人。所谓后劲,就是别人放弃了,你仍继续;别人后期无力之时,你却能“再而不衰,三而不竭”。

怎样才能做到有后劲呢?王安石老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要想到达人之所罕至的地方,必须具备力与志。

有力,是指有强大实力。体力不足的人当然不能攀登险峰,领略风光;锻炼不足的人也不能完成马拉松的全部赛程。

有志,是指有坚定志向,对目标执著追求。半途而废,轻言放弃,当然不是有后劲的表现。我们看长跑运动,胜利总是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所谓大器晚成,如果在尚未成功的时候就已经泄气放弃,那就不会有终成大器之日。

力与志,都兼备,就可以称做有后劲。这就好比已经面临最后冲刺的我们,能否取得理想成绩,就在于我们本身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有没有强大的实力。而有志者,事竟成,志向往往激发出强大的力量。邓亚萍的个子并不适合打乒乓球,但她通过自身刻苦的训练最终后来居上,成为奥运冠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马能走完长途,往往是因为身虽老而志弥坚。虽然老马的力气可能有所不足,但因志向坚定,所以一步步走到了目的地。因此,认准目标,不懈怠,不放弃,就是后劲的来源。

在失意时不放弃,在成功时不自满,才会拥有后劲。贝利说,他最满意的入球,永远是下一个。如果邓亚萍满足于自己世界冠军的成就,就此停步,就不会从ABC学起,入读剑桥,更不会有现在投身政界,任职《人民日报》社高管的人生转型。正是由于邓亚萍对人生有着不懈的追求,她才有后劲创造人生又一个新的高峰。

对于高三的我们来讲,长跑已进入后段路程。如何在后面的阶段爆发出更大的力量,再创辉煌或者是实现惊天逆转,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坚定信念,拥有比以往更坚忍的精神,更顽强的意志,积蓄更多的能量,不悲观,不骄傲。

最美的微笑总是出现在最后,相信我们都是笑到最后的人。

点评

文章语句流畅,富有力度,说理论证,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既不拖泥带水,又能切中肯綮,一语中的。本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佳作示例二

后 劲

霍凤桐

后劲,往往更有力量;后劲,往往更能让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那么什么人能体会到这种力量,品尝到这份甜美呢?

其一,执著于自己的兴趣,而不盲目追逐时尚的人。这种人最初往往不显露自己的锋芒。在常人眼中,他们并不起眼,甚至有时还被小看。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对物理学甚至对全人类的贡献不言而喻,但儿时的他们在常人眼里并不优秀,考试成绩很差,连老师都说他们是笨得无可救药的差生,甚至不愿再教他们。为什么呢?我想,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且执著追求的理想,同时,他们对常人沾沾自喜的那些表现和成绩皆淡然处之。他们的所作所为与“时尚”往往正好相反,但他们仍然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类人正如老子所说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他们不飞则已,一飞必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必足以震惊世人!但这必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大器“慢”成的结果。当然,这种“后来居上”的人,也必定是勤奋的。牛顿痴迷似地探索物理天地,勤于思考,有一次居然错把怀表当做鸡蛋来煮。他如此废寝忘食,又怎能不成就辉煌呢?爱因斯坦也是如此。为了节省时间,他从来不穿袜子。如果只靠天赋,后期不努力,他们也只是个普通人,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其二,迷途而顿悟,困窘而知奋的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是牛顿、爱因斯坦式的天才,也不会像他们那般执著与勤奋,可是有一部分人在受尽了生活的挫折与磨难后,在历经别人的嘲笑后,在感受到平庸带来的无味后,往往会握紧拳头,不甘落后,拼命地向前奋发。这会使他们的能量喷薄而出,显示出无穷的后劲。唐宋家中的苏洵就是这种人的典型代表。所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体验“一览众山小”,可是如果你甘于平庸,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就永远体会不到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如果你想体会立于群山之巅的骄傲,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非比寻常,那么,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有无限的后劲,去冲破现实的束缚,点亮光明与希望的火种,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吧!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无论是从论点的提出到对分论点的阐释,还是最后的总结升华,都较好地体现出作者缜密的思辨力。尤其是结尾处恰当地引用了名句,有力地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病文精评

后 劲

一杯水因为茶叶的鼓舞,而清香四溢;一片海因为波涛的激励,而汹涌澎湃;一朵花因为细雨的滋润,而娇艳欲滴;一个人因为后劲十足,而百战不殆。(开头运用排比句营造气氛,但与“后劲”没有必然联系,不切题。)

后劲,为你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用饱满的后劲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看似未知的前方,胜利的希望就在不远处。陈楚生,一位家喻户晓的歌坛新星,未成名之前只是酒吧的助唱,但他凭借坚强的毅(错别字,应为“意”)志,依靠自己的实力,并用之成为后劲,终于,在《梦想中国》的舞台上,看到自己胜利的希望,就如茶叶是水的后劲,让你品尝到馨香的芳茗一样,坚强的毅志是胜利的后劲,让希望在后劲中不断的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紧扣中心进行论证,但对事例缺乏分析;“梦想中国”应为“快男”选秀。部分语句逻辑不通,语序也需要调整。)

后劲,让你在拼搏中品尝到喜悦的甘甜。用不懈努力与拼搏,加上十足的后劲,成功的喜悦就在你眼前。程菲,我国出色的体操运动员,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中,挫折、痛苦时时徘徊于她的左右,但她凭着顽强的意(错别字,应为“毅”)力与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终于在全国、全世界人民面前,证明了自己。正如波涛是大海的后劲一样,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后劲,让喜悦在后劲中,伴随着拼搏永驻。(程菲事例跟“后劲”的关系缺少相应的分析联系句。)

后劲,让你在消沉中找回另一个自我,也唯有以不屈顽强的毅志作后劲,人生,方能展开一番宏图。司马迁,遭遇了最残酷的刑罚――宫刑,但他并没有消沉,痛苦地度过自己那悲惋的余生,相反,他凭借着自己“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豪情壮志,完成了千古的不朽之作――《史记》。正如细雨是花朵的后劲一样,让你感受到花的娇艳欲滴。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是胜利的后劲,让消沉、悲伤渐渐散去,迎来另一个由后劲构成的别样人生。(司马迁的例子跟“后劲”关系不大,举例不当。)

香茗的甘甜,流连于唇齿之间,是用茶叶支起的后劲,来鼓舞着水的耀人芬芳;

狂澜汹涌的大海,显示着另一种豪情壮志,是波涛,架起了后劲,来激励着大海的勃勃生机;

迷人的花朵,显示别样的芬芳,是细雨,串成了后劲,来滋润花朵的怡人芳香。

让后劲,播下种子,去迎合每一个希望;让后劲,制造喜悦,去品尝每一个甘甜;让后劲,鼓起勇气,去迎接每一个挑战……(此段排比看似跟前文形成相互照应的关系,但是读起来重复唆,与主旨关系不大。)

人生路上,有后劲作(错别字)伴,我们毫不畏惧,我们超越梦想。

升格建议

文章以自然现象引题,用陈楚生、程菲、司马迁三人的事例为主要材料,论证了“后劲”在人生中起到的作用。但文章事例与道理之间的衔接不紧密,这主要是由于对材料分析不够,导致材料的选用跟中心有一定的脱节。另外,文章滥用排比,过于生硬。这些都影响了本文的得分。作者在修改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落笔扣题,精选排比句,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

2.按一定的类别精选事例,对原文中引用的事例不切题的部分予以更换。

3.加强对事例的分析,使观点更加鲜明,能始终为主旨服务。另外,也可加入适当的抒情,使文章更加感人。注意语言要通顺,避免出现语病。

升格佳作

后 劲

岳崇明

香茗的甘甜,于唇齿之间缭绕,这是用茶叶支起的后劲,鼓舞着水散发诱人芬芳;

汹涌的大海,显示出豪情壮志,这是用波涛架起的后劲,激励着大海焕发勃勃生机;

迷人的花朵,绽放出别样美丽,这是用细雨串成的后劲,滋润着花朵开出姹紫嫣红。

后劲,为你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用饱满的后劲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看似未知的前方,而胜利或许就在不远处。也许你现在很平凡,但是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每个人都有强大的后劲。只要你善于挖掘,你一定会追上前面人的步伐,甚至可能赶超。陈楚生,一位家喻户晓的歌坛新星,未成名之前只是酒吧的助唱。也许很多人开始时跟他一样处于人生事业的低谷,但陈楚生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凭借坚强的意志,依靠自己的实力,激发自己的后劲,终于在“快男”选秀的舞台上一举成名。

后劲,让你在拼搏中品尝到喜悦的甘甜。只要不懈地努力与拼搏,再加上十足的后劲,成功很快就会到来。程菲是我国出色的体操运动员。她在平时的训练中并非那么出类拔萃,但爆发力很强的她却能俯视那些很强的对手。“不拘小节者,定天下。”她从不在失败面前消极颓废,而是蓄势待发,加足马力,去追赶他人。程菲恰当运用自己的后劲,终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

后劲,让你在挫折中找回真正的自我。很多成大器的人,都经历了常人不曾经历的磨难。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放弃目标,那样只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可悲的人,那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我们要学会慢慢等待,在遭受挫折后积蓄后劲,并努力战胜挫折。司马迁,遭遇了最残酷的刑罚――宫刑,但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在挫折中长久地积蓄力量,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后劲,于挫折中完成了千古不朽之作――《史记》。如果没有这种后劲,司马迁如何能这般惊人?不要妄自菲薄,自怨自艾。有超强的后劲,就要善于运用,它会让你找回自信,赢得人生。

如果你拥有令人羡慕的后劲,那就善待它,并积极使用它,这样才能收获成功。难道不是吗?

升格小结

经过修改,本文说理的内容充实具体了。“如果没有这种后劲,司马迁如何能这般惊人?不要妄自菲薄,自怨自艾。有超强的后劲,就要善于运用,它会让你找回自信,赢得人生”的议论性文字,使论证清晰明白而且有条理,说服力自然就增强了。文章内容采用“串珠”形式,结构简明;语言准确、简练、到位,避免了原文的重复拖沓与语句的不通顺等问题。

实战演练

1.请以“柳暗花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柳暗花明,本指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喻指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考生写作时,最好是从比喻义入手。当然,如果从本义出发,并能适当引申,呼吁保护环境,也符合题意。如果仅就本义写作,并不是立意之上策。若将其写成议论文,考生在选材时就要恰当联系现实。如近年来中国遭遇了一系列坎坷曲折,雪灾、汶川大地震、干旱、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有天灾也有人祸,但灾难反而更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开明与关怀,更展现了全国人民的爱心和团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自己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放飞心灵的渴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一段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话。考生要认真阅读这段材料,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及命题者的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精神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考生可以立意为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也可以立意为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还可以立意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束缚,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辉煌等。行文时,考生一定要注意切合题意,不要偏题离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相声百年经典》一书中,作者记述了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一段往事。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他特地去请教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称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对于这则材料,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揣摩材料内涵,从而得出不同的立意:一是抓住“细节”二字,可以得出“细节决定成败”的立意;二是抓住“请教”二字,可以得出“要虚心求教”的观点;三是体味侯宝林先生探究问题的态度,可以立意为“要有认真的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上一篇:高考作文十大切入点之八:丰富 下一篇:高考作文十大切入点之九: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