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手法

时间:2022-09-05 11:19:48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手法

【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这是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包括文言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的特点、类型与翻译方法。本考点的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句式辨析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语句翻译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原题回放】

(2011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

(2)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解析:(1)“并生”,指共同生活;此处省略了介词“于”,是省略句。(2)“汲汲”,意为急切;“名”,指名声;“不吾知”为宾语前置。

参考答案:(1)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2)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解题技巧】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指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也”表示判断。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者,……也”格式,其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该句可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2.用副词“乃”“则”“皆”等表示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乃”为副词,这里译为“是”,表判断。该句可译为:应当立为国君的是公子扶苏。

3.不用判断词,直接表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中“刘备”是主语,名词性的短语“天下枭雄”是谓语,表达主语具有谓语的情状。该句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英雄。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文中,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中“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人”,使主语“吾”处于被动地位。该句可译为:我不能拿整个吴国,十万兵马,受别人的控制。

2.用“为”“为……所……”表示被动。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中用“为”引进主动者“操”,“所”引出其行为“先”。该句可译为:现在如果不马上前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占先机。

3.用“见”“见……于……”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用“见”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国君”,此处省略)及其动作行为“疑”“谤”。该句可译为:诚信而受到(国君)的疑惑,忠心耿耿而受到(奸佞)的毁谤。

三、倒装句

1.动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的语序一般表现为“主语+宾语+谓语动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通常置于动词前,构成一种“主语+疑问代词(宾语)+谓语动词”的基本格式。常见用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焉、奚、安、曷”等。如“吾谁欺,欺天乎?”中“谁”是疑问代词,在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欺”的前面,翻译时,按“吾欺谁”的顺序处理。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能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莫、未、无、毋”等。如“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中“不”是否定副词,表示句子是否定句;“之”指代“官军进城”,是动词“觉”的宾语。翻译时,“不之觉”按“不觉之”的顺序处理。

(3)借助结构助词,将宾词前置。有的句子为了强调宾语,利用结构助词将宾语提到谓语动词前。如“何陋之有”中“之”是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作“有”的前置宾语。翻译时,“何陋之有”按“有何陋”的顺序处理。

2.介词宾语前置。在文言文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构成“宾语+介词+动词”的形式。常见用作介词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曷、胡、奚、安、焉”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中“谁”是疑问代词,作介词“与”的宾语,提到了介词的前面。翻译时,“吾谁与归”按“吾与谁归”的顺序处理。

3.谓语前置。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谓语一般置于主语之后,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前,这种句子就是谓语前置句。常见的谓语前置句有以下两种情况:

(1)疑问句中,为突出疑问的重点,可将谓语前置。如“谁与哭者?”中“哭者”是句子的主语,“谁与”是句子的谓语部分。说话人为强调自己提问的部分,即“谁与”,故将其置于主语之前。

(2)感叹句中,为了增加感彩,可将谓语前置。如“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中的“盆成括”是主语,“死矣”是谓语,是孟子对盆成括未来人生走向的预测,是孟子讲话的重点,因此前置。

4.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是主语和宾语前的修饰成分,而文言文中有时却将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这就是定语后置句。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中“好事者”是定语,“少年”是主语中心词。翻译时,“村中少年好事者”按“村中好事者少年”的顺序处理。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中“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前省略了“蛇”;“尽死”前省略了“草木”。该句可译为:永州的郊野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这种毒蛇)接触到草木,(草木)没有能存活下来的。

2.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第二个谓语也是“择”,此句承前文省略。该句可译为: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选择)他们不好的方面而改正它。

3.省略宾语。如“每字一印,火烧(印)令(之)坚”中“印”“之”两个字,是动词的宾语,此处省略。该句可译为:每个字有一个印模,用火烧(字模),使(它)变得坚硬。

【答题误区】

1.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如果谓语部分是解释原因的,那么考生在翻译时要加上“因为”等词语。如“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应该翻译成“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不凭借兵力,这是因为管仲的力量啊”。

2.用“是”作主语的判断句。在这种情况下,不可把“是”理解为判断动词。如“是吾师也”应该翻译成“这个人是我的老师”。

【同步突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

叶嘉传

苏 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当饮其惠矣。”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令人爱之。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④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③山薮:深山密林。④(nǐ):疲困的样子。

(1)下列各句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

B.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

C.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D.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祖茂先)遂家焉

B.然遗香(于)后世

C.(天子)因顾谓侍臣曰

D.(叶嘉)遂唾之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古今句式的不同。

①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诸葛孔明,卧龙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B.豫州今欲何至?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粟者,民之所种

3.下列各项中,全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吕公女乃吕后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⑤孜孜焉唯进修是急⑥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⑧相如素

A.①②⑤⑥ B.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 D.①②⑦⑧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问女何所思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被动句,“执白下”即“被抓到白下”)

B.廉颇……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被动句,“闻于诸侯”即“被诸侯传闻”)

C.牛肉可食,牛乳可饮,牛皮可用(被动句,“可食可饮可用”即“可被食被饮被用”)

D.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被动句,“领属”后省略了表被动的词“于”)

6.下列各项中,省略对象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B.席不肯入,遁赴冥府

C.相如闻之,不肯与会

D.元世祖素知天祥贤,将付以大任

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下列各项中,文言文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译文:赵国有一个人为鼠患而发愁,就到中山国那里去索要一只猫。

B.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译文:我们将挨饿受冻,不是因为没有鸡而生病了吗?

C.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译文:这不是你明白的道理。我担忧的是鼠患,不担忧没有鸡。

D.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译文: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豫州今欲何至?

B.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C.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上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中国小说 下一篇:高考作文十大切入点之二: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