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落户东丽

时间:2022-02-17 04:27:06

中国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落户东丽

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和天津效益!

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努力强化大项目好项目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做大经济总量的“引擎”作用。其中,就体现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和天津效益。在此,本刊将陆续介绍一些大项目好项目,以展示我们天津更多的亮点。

中国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的一重滨海制造基地,是中国一重继富拉尔基铸锻钢基地、大连棉花岛核电和重型容器装备制造基地之后建设的第三制造基地。

中国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建在天津东丽开发区。本项目总投资353065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87730万元,其中含外汇6550万美元,新增主要工艺设备921台。

滨海基地新建厂区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联合厂房、厂办公大楼、综合楼、海水淡化总装场地和其他辅助动力设施组成。

本项目建堤提出产品方案如下:形成汽车覆盖件成型自动生产线,多工位匪力机生产线,中小型冶金成套设备与关键配件:重型矿用挖掘机(电铲)、盾构掘进机,岩巷掘进机,内压卧式辊磨设备,大型海水淡化系统,大型环境保护设备等生产能力。

该项目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年产大型覆盖件成型自动生产线10条、多工位压力机生产线2条、成套薄板压制生产线10条、冶金连铸辊10000根、重型电铲12台、盾构掘进机5台、岩巷掘进机10台、内压卧式辊磨设备50台、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设备1套和大型固体垃圾处理装备8套等。项目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80亿人民币,其中出口约15亿元人民币,利税21亿人民币,其中税收8亿元,安置就业3000人(其中可安置本地人员2000人)。该项目的入驻将促进天津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高,拉动相关配套企业发展。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44户重点骨干企业,2003年列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家重大装备骨干企业之一。一重集团主要产品和市场:企业形成了以重型冶金轧制成套设备、重型锻压成套设备、矿山设备、石油化工容器、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工矿备件、专项产品等8大类数百种规格的产品。

一重集团先后装备了以鞍钢、本钢、宝钢、首钢、攀钢为代表的各大钢铁工业基地;以一汽、二汽为代表的各大汽车工业基地;以吉化、辽化、抚顺石化为代表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以东北轻合金、西南铝、渤海铝为代表的各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以平朔、准葛尔、安家岭为代表的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并为哈尔滨三大动力、上电、东电为代表的电站设备制造厂配套大型铸锻件。

中国一重拥有行业内实力最强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唯一的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的体系。

一重集团2007年完成商品产值80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2008年目标是商品产值120亿元;到2010年商品产值达到180―200亿元;到2020年商品产值达到500亿元。

吴生富:用创新赢得市场

“我是随着中国一重的进步而成长的”。吴生富从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工作,到2004年开始执掌这个中国最大重机企业集团的帅印,18年的工作业绩始终与中国一重息息相关。

近年来,这个曾被称为“国宝”、享有共和国工业“母机”盛誉的企业集团通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产值连续攀升、产品领域不断拓展、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集团的订单源源不断,成为国内重机行业的佼佼者。

一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靠的就是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而吴生富就是一重自主创新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吴生富分配到一重工作不久,就承担了与国外合作生产大型机械压力机的任务。当时,我国生产大型机械压力机,需要从日本、德国的企业买图纸。但外国企业不提供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换个型号就要再花钱。

吴生富心里感到特别压抑:这种钱花到何时是个头。为了迎头赶上,吴生富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于研究国外压力机的设计上。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吴生富提出了一整套机械压力机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并以此理论为基础主持开发出了1000t、1300t、1600t,2000t系列偏心式及多连杆压力机图纸,使一重自行设计的机械压力机形成系列化、标准化,批量化生产。一重重复引进不同规格压力机图纸的历史从此结束了。1998年,吴生富主持设计了当时国内装机水平最高、单机规格最大的双点单动E2S5000-MB机械压力机。1999年,该压力机一次试车成功,并通过了有关部委、专家组和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联检验收。投产后,年生产大型载重车底梁1万件,累计为用户创造效益约7亿人民币。并获2002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现在一重已经设计制造出上百台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压力机,为江铃、庆铃、一汽、二汽等国有重点企业装备现代化汽车冲压生产线20多条,为用户年新增产值100多亿元,创利税20多亿元。为企业增加产值达10亿元,利税8000万元,为国家节省外汇2亿美元。

1998年,吴生富出任一重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他深知:企业要提高竞争力,有更大的作为,就不能坐等。为此,吴生富跑省进京,多方努力,争取项目批准、国债贴息和银行贷款,使得一笔笔科研、技改经费陆续到位。

随后,吴生富领导承担了10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相继开发出了2种可替代进口的新材料加氢反应器;实现了铸钢支承辊、150吨空心钢锭等大型铸锻件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容器研制的历史性突破;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2000吨煤液化反应器和具有当今国际水平的1780mm冷连轧机等冶金成套设备的制造任务,并为企业筹措技改资金8亿元,实施技改项目5大项,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为一重的再次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一重生产的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以其绝对的优势占领了国内市场,其产品已先后装备了中石化、中石油、神华集团等多家大型石化企业。今年一重加氢反应器在手合同额已达10多亿元,轧辊备件等方面的订单超过了国内其他厂家生产产量总和,出口巴基斯坦恰希玛二期300MW和秦山核电600MW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也正在有序的制造中。

从2005年开始,在吴生富的主持下,一重在天津建立了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除从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选调近60名科教骨干过去外,主要技术力量来自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员。

“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创新模式和“一研(天津)、一院(大连)、三部、四所”的组织结构,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现在,一重在天津和大连的两个科研机构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研发设计链条,正发展成为新的技术创新基地。为鼓励调动技术人员自主创新。一重实施了“评选拔尖人才”、“签订竞业避止协议”、“总经理科技特别奖”等人才激励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事业舞台。

吴生富这样描绘一重集团的发展目标,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把富拉尔基建成铸锻钢基地,大连棉花岛建成核电装备和加氢反应器生产基地,形成企业发展的两翼。提高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完成由生产加工型向技工贸型的转变,实现企业规模化、管理集团化、市场国际化和技术产业化,逐步把一重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上一篇:福寿纹饷瓷器的投资价值 下一篇:金价有望构筑中期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