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机制

时间:2022-02-17 12:38:19

高校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机制

近年内高校重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这给大学的管理和大学生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恐慌。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健康教育与心理援助机制,有助提高大学的管理层级,帮助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什么是重大突发事件: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中稍有不当就会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整个学校的工作运转造成极大影响。同时,重大突发事件也给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心理恐慌。因此,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心理救助,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目前高校面临的又一考验。总体而言,高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根据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自然灾害类。包括洪水、地质、地震等灾害以及由此诱发的衍生性灾害。二是社会安全类。包括各种非法集会、游行、上访、聚众闹事、集体罢课等恶性;非法传教、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袭击事件;非正常死亡、失踪伤害等刑事事件。三是学校事故类。包括学校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事故;校内交通事故;各种纠纷冲突、群体性斗殴、校园暴力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后勤保障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其它突发事故等。四是公共卫生类。包括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师生安全健康的校内公共卫生事件。

建立面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体制,是高校日常管理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发展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在较封闭的校园这个学习氛围内,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们往往因心理的不成熟和不稳定而很容易产生心理恐慌和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援助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提前做好预防性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生校园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体制的运行模式应当入下:

一、健全预防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并及时公开信息

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不够健全,危机预防与干预主要在学校、院(系)层面上,缺少像班级、宿舍、学生团体等横向环节的干预,效果不显著。因此,要发挥院(系)、班级、公寓党团组织的作用,将预防和援助工作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之中。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根据本校可能存在的损失情况迅速建立领导小组,预防或控制各种突如其来的重大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应做到(1)充分调查,确定发生原因;(2)锁定受害人群或脆弱群体,进行重点保护和援助;(3)及时、准确、透明地事态信息;(4)组织心理援助团队,深入学生之中予以救助。心理援助团队应由学院领导、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辅导员、班级学生干部组成,一旦危机发生或可能发生,第一时间掌握事态动向,以面对面的心理援助为主,可包括个体干预、团体辅导干预等方式,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媒体第一时间披露可靠的消息可以有效控制传言谣言,稳定人心,有利于组织各种应急措施。媒体应适当放大正面舆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能减少谣言,稳定人心,促进良好的社会精神氛围的形成。对于负面舆论也不宜回避,而是要采用正面报道的方式给予解释和心理疏导,消除大学生恐慌的心理。

二、构建心理互助平台,设法寻求社会支持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地削弱其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方法是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心理学上把人们通过社会联系获得的能减轻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提高适应能力的各种影响称作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援、信息提供、情感关系等,这种支持可以来自家庭、亲友、同事、组织媒体和政府,也可以是来自慈善团体和专业的心理援助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作为高校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支持,是大学生知道自己是受人关注的,整个社会自己的坚强后盾,这有助于提升当事人的归属感,有助于其建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最终走出困境。

三、组织专业心理团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援助

心理救助团队要做到(1)及时、主动深入到突发事件现场和受害人群之中,与受害者保持密切的接触;(2)给予受害者以倾听、解释、鼓励、指导,积极暗示等精神支持;(3)为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缓解受害者心理压力;(4)提供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正确认清所发生的事件;(5)通过评估确定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救助的效果,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应的应急心理救助方案。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心理干预形式,强化与疏导情感,帮助大学生从突发事件后的情感重压中解脱出来,重新步入正常的心理轨道。心理援助的过程中,根据个体的不同影响情况,调整心理救助方案,可通过观察、交谈、抽样调查等方法了解心理援助效果,及时有效的予以调整。在救助中当超出团队援助最大能力时,应当积极寻求社会支援,以便在第一时间内对同学予以援助,避免对同学造成心理阴影,对其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心理挫伤。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教务处;2.保定学院)

上一篇:自媒体创业的关键 下一篇:我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