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02-17 08:36:52

浅析中小学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理想人格的塑造,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文章通过指出和分析中小学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和提升师德建设一些对策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师德;师德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28-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道德素养、人格魅力等优良品质对于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其师德不仅是教师的个人品质问题,还关系着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社会以及教师个人要特别重视师德建设,既是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尊重,也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国家、民族的负责。

一、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第一,对学生人文关怀不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仍较多。比如仍有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身体攻击、皮肉侵害的体罚、非人身攻击的“惩罚”,如罚跑、罚跪、罚站甚至是罚吃屎喝尿等、人格侮辱和歧视等,既损害了教师形象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敬业精神不够。有些教师教师职业当成谋生手段,缺乏创新精神、不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啃“老本”,上课敷衍了事;有些教师关注或从事与其本职工作不相关的事,如:做家教挣外快、做生意、在家务农等。第三,自身修养欠缺。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做事随意,有辱教师职业。比如:学生有不懂得问题,有些教师不能心平气和地向学生讲解,反而是很厌烦、大发雷霆,导致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有些教师有不良嗜好如、打牌、酗酒等;有些教师弄虚作假为了拿到奖金,教导学生抄袭的方式来提高班级考试成绩;有些教师言行不一,甚至行为出格,近些年来时有教师猥亵或学生事件发生,这些不良行为使得师道尊严不复存在。第四,缺乏爱心,随意打骂学生、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扭曲学生的个性。现在大多中小学实行寄宿制,有些教师对于自理能力差、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缺乏爱心;教书与育人相分离,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旦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退步,便不分青红皂白打骂学生。一些教师认为教育学生就应该是棍棒加权威,不需要给学生讲道理,学生不需要爱,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爱、仇视学校和社会。

(二)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其一,部分中小学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且教师流动性大。教师的学历出身层次不齐,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不高,大部分是中师、大专、高职的学历,而且师范院校出身的较少。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因为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原因导致部分优秀教师流动性很大,或者跳槽或者改行。其二,学校教育观念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学校对教师的奖励、激励往往与升学率的高低挂钩,学生的成绩就是教师的业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对于自身道德素质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其三,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的待遇偏低,家庭经济压力大。特别是偏远山区,教师缺乏,每个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重,常常是一个人要带好几门课程,此外,待遇低导致家庭经济压力大,使得教师不能一心一意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其四,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影响教师的师德建设。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一些社会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物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败现象等己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教育领域,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师德建设。其五,教师自身观念的落后。部分教师缺乏现代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仍停留于传统教育观念中,认为教师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学生个性;仍然以“老夫子”的形象自居,知识视野狭窄,教育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教育思想。同时,有些教师也不注重自身道德修养。

二、对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学条件,做好物质保障

师德建设不能忽视教师的正当利益需求,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满足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合理需求作为师德建设的前提,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做好坚实的物质保障。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要尽可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逐步缩小中小学教师与其他职业及教师内部之间在待遇上的差距,以解除广大中小学教师们因贡献与待遇不对称而造成的心理失衡和实际落差。这是搞好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基础。

(二)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完善相应机制

中小学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观念的落后,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片面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重视升学率,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流于形式。因此,学校要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把教师师德建设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对学生德育、法制等其他方面的教育。提高教师的门槛,吸引学历层次高、道德素养好的人从事教育。要建立规范的教师准入制度,提高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要求;不断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原则;完善奖励、激励制度;进行师德标兵建设、奖励先进模范,从而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素质。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师德的培养和形成,广大教师是主体。首先,教师自身要努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对学生教育成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有多种健康因子组构而成,其中教师的民主作风、尊重学生的态度、多才多艺的知识结构、有个性的教育言行和课堂教育机智等。因此,教师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进行爱的教育。其次,教师要提高自我价值感。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人的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教师的师德发展同样遵循这一过程。即师德是在教师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体会中发展。因此,教师应把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放在首位。

(四)努力营造尊师重教、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要认真落实“尊师重教”的传统,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而自豪。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规范教师的道德言行。比如:加强教师道德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建设力度,出台一些要求明确、奖罚具体、约束严格、激励有力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督促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真心实意爱护学生,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表帅。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保障,改善其生活条件,解决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的后顾之忧。此外,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和表彰那些扎根在中小学教师中师德优秀的教师,宣传师德、歌颂师德。一句话,通过种种措施,努力营造尊师重教、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上一篇:建筑给排水工程管道的渗漏及防治探讨 下一篇:浅谈通识教育